資源簡介 第13課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學習目標】1.知道中世紀晚期歐洲處于轉型時期,理解農業方面和手工業方面的新變化。2.理解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為歐洲重大的歷史變革奠定了基礎【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同學們,中世紀晚期,歐洲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原來的封君封臣制度和莊園制度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對歐洲以后發展有何影響?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3課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二、出示目標【過渡語】: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呢?請看大屏幕。(出示“學習目標”投影)學習目標1.知道中世紀晚期歐洲處于轉型時期,理解農業方面和手工業方面的新變化。2.理解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為歐洲重大的歷史變革奠定了基礎三、自學指導怎樣達標呢?請看自學指導。(出示“自學指導”投影)自學指導請認真默讀課本課文P60-64,要求如下:(1)用橫線在課文中畫出1--4題的答案,力爭自學后檢測全對。①11世紀以后,歐洲莊園出現了什么運動?農民和農奴又有了哪些新的權利?②14世紀以后,領主在土地管理上發生了什么變化?③中世紀晚期手工業的發展有何變化?④13、14世紀的歐洲農村和城市分別出現了哪些新的社會力量?(2)思考第5題,弄懂“為什么”,準備口答。⑤租地農場有什么特點?新的手工業經營方式有什么特點?7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回答思考題,做對書面檢測題,如有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請小聲問同學或舉手問老師。四、先學學生進行緊張地自學。教師巡視,做適當點撥,并注意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五、后教(一)口頭提問過渡語:下面檢測自學的效果,比誰口頭練習、書面練習成績最好。教師逐一提問(重點是后進生),從嚴評定對錯。還要求學生解釋答案中難理解的關鍵詞,弄懂為什么。出示答案:1.墾殖運動。用貨幣購買勞役豁免權;繳納遷徙稅擺脫領主的人身束縛;獲得對自己剩余產品的支配權。2.出租直領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判斷:租地農場是資本主義性質的農場。(√)教師點撥:資本主義典型特點就是雇傭關系,而租地農場農場主和農民的關系就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3.由分散的手工工場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4.農村:富裕的農民、鄉紳、騎士。城市:市民過渡語:前4題的答案找到了我們來討論第⑤題租地農場有什么特點?新的手工業經營方式有什么特點?師: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都是出現的新事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呢?在舉手的學生中找到后進生來回答,答錯了,請尖子生進行更正。領主或富農把土地集中、生產組織方式具有資本主義生產產系的特征、農副產品投向市場。新的手工工場特點:手工工場由分散轉向集中。從事手工工場的階層多,如農民、手工業者、商人等。適應市場的需求。生產組織形式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生產效率高。教師拓展:這些生產活動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活動,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二)書面檢測:給學生發檢測題。教師出示檢測要求:(1)合上課本,按時、獨立完成;(2)坐姿端正,握筆姿勢端正,書寫工整,卷面整潔。時間8分鐘。學生默寫時,教師注意觀察學生默寫的答案,進行二次備課。知識點1.11世紀以后,歐洲莊園出現了什么運動?農民和農奴又有了哪些新的權利?2.14世紀以后,領主在土地管理上發生了什么變化?3.中世紀晚期手工業的發展有何變化?4.13、14世紀的歐洲農村和城市分別出現了哪些新的社會力量?5.租地農場有什么特點?新的手工業經營方式有什么特點?能力題1.11世紀以后,歐洲各地紛紛開展墾殖運動。新開墾的土地應該歸()A.集體共有B.附近莊園的領主C.封建君主分配D.墾殖者2.伴隨莊園的逐漸衰落和瓦解,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西歐農村主要體現在()A.農村商品經濟產生B.租地農場主的出現C.自然經濟的瓦解D.市民階級的出現3.13世紀開始,一些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他們配備統一的生產工具,在共同的地點集中勞動。這樣就形成了()A.租地農場B.封建莊園C.集中的手工工場D.大型機器工廠4.下列關于中世紀晚期西歐封建社會城市發展情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城市中手工業者和商人成為城市居民B.一些商人與貴族聯姻或成為官員C.商人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D.城市居民沒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5.每一種文明都有特有的地域特色。下列說法符合哪一古代地域文明的特征()①農業為經濟基礎②富裕農民、騎士、鄉紳集中土地③城市中手工業者和商人成為城市居民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逐漸資本主義化古典時代的雅典B.古代阿拉伯國家C.中世紀晚期的西歐D.東漢后期的中國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觀察學生默寫的答案,進行二次備課。(三)糾錯1.公布答案、評定對錯。知識點邊公布答案,邊組織學生判定對錯,邊組織學生討論糾錯。2.表揚全對同學。過渡語:“全對的請舉手 ”統計全對人數并提出表揚。3.準備糾錯過渡語:“選擇題沒有全對的請舉手”。統計、公布未滿分的人數。過渡語:還有部分同學沒有全對,我們來幫幫他們。(教師站在講臺指導全班學生認真看書,默背本節知識點,由學生送錯題卷)4.討論糾錯。白板展示相關錯題,指明讓做錯的同學回答“錯在哪里?為什么?怎么辦?”不會的其他同學糾正、補充。預計會出現的錯誤:預計會出現的錯誤:例:3.13世紀開始,一些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他們配備統一的生產工具,在共同的地點集中勞動。這樣就形成了()A.租地農場B.封建莊園C.集中的手工工場D.大型機器工廠解析:題干中“工人”“雇傭勞動者”“集中勞動者”說明集中的手工工場。4.下列關于中世紀晚期西歐封建社會城市發展情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城市中手工業者和商人成為城市居民B.一些商人與貴族聯姻或成為官員C.商人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D.城市居民沒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解析:題干中“西歐封建城市”的發展情況,城市居民有契約關系。(二)小結:中世紀晚期是歐洲社會的一個轉型期,這一時期政治經濟都發生深刻的變化,有莊園的變化,有城市中手工業經營方式的變化,這一變化使歐洲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