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古代兩河流域【學習目標】1.識記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法典》等基礎知識。2.理解并識記兩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對古巴比倫文明產生的影響。【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同學們,古代西亞的兩河流域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發源地之一,古巴比倫王國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發展的一個高峰。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2課古代兩河流域。二、出示目標【過渡語】: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呢?請看大屏幕。(出示“學習目標”投影)學習目標1.識記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古巴比倫王國、《漢謨拉比法典》等基礎知識。2.理解并識記兩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古巴比倫文明產生的影響。三、自學指導怎樣達標呢?請看自學指導。(出示“自學指導”投影)自學指導請認真默讀課本課文P6--9,要求如下:(1)用橫線在課文中畫出1--3題的答案,力爭自學后檢測全對。①兩河指的哪兩條河?兩河流域又稱什么?大體上指的是哪里?②兩河流域出現奴隸制文明的時間和初步統一的時間分別是什么?③古巴比倫王國在誰的領導下何時完成了整個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的統一事業?誰在位時期是古巴比倫王國最強盛的時期?(2)思考并解釋1--3題中的關鍵詞,思考第4題,準備口答。④《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地位、意義分別是什么?出示圖片《漢謨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圖,思考:浮雕的內容表達一種什么思想?從中可以看出法典在維護誰的利益?7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回答思考題,做對書面檢測題,如有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請小聲問同學或舉手問老師。四、先學學生進行緊張地自學。教師巡視,做適當點撥,并注意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五、后教(一)口頭提問過渡語:下面檢測自學的效果,比誰口頭練習、書面練習成績最好。教師逐一提問(重點是后進生),從嚴評定對錯。還要求學生解釋答案中難理解的關鍵詞,弄懂為什么。答案要點:1.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美索不達米亞。大體指的是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為中心的狹長地帶。2.公元前3500年和公元前24世紀。3.漢謨拉比。公元前18世紀。漢謨拉比。過渡語:前3題的答案找到了我們來討論第4題:師:用多媒體展示有關《漢謨拉比法典》的發現和《漢謨拉比法典》石柱畫面的資料。提問。在舉手的學生中找到后進生來回答,答錯了,請尖子生進行更正。本題指導學生從法典的歷史地位和內容來分析。第4題答案要點:內容:內容包括三部分:一是規定嚴格的社會等級,古巴比倫分為擁有公民權的自由民和無公民權的自由民和奴隸三個社會等級。二是維護發達的奴隸制度。三是對古巴比倫商品經濟涉及的租賃、雇傭、交換、借貸等關系作了規定。地位: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意義: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教師過渡:浮雕內容是巴比倫人的太陽神沙瑪什向國王漢謨拉比授于權杖的情景。思想:君權神授教師出示課后活動題:回答維護奴隸主利益。教師出示選擇題:《漢漠拉比法典》規定:擁有公民權的自由民傷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須遭受同樣損害;但如果損害無公民權的自由民的眼睛,則只需賠償少量的錢財。這說明該法典具有()A.等級性B.公平性C.隨意性D.民主性(二)書面檢測:給學生發檢測題。教師出示檢測要求:(1)合上課本,按時、獨立完成;(2)坐姿端正,握筆姿勢端正,書寫工整,卷面整潔。時間8分鐘。學生默寫時,教師注意觀察學生默寫的答案,進行二次備課。知識點1.兩河指的哪兩條河?兩河流域又稱什么?大體上指的是哪里?2.兩河流域出現奴隸制文明的時間和初步統一的時間分別是什么?3.古巴比倫王國在誰的領導下何時完成了整個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的統一事業?誰在位時期是古巴比倫王國最強盛的時期?4.《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地位、意義分別是什么?出示圖片《漢謨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圖,思考:浮雕的內容表達一種什么思想?從中可以看出法典在維護誰的利益?能力題1.伊拉克是當今世界關注的焦點,它所在的兩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公元前l8世紀,統一兩河流域,建立起奴隸制中央集權國家的國王是()A.凱撒B.漢謨拉比C.伯利克里D.屋大維2.《愛在西元前》的歌詞中唱道:“古巴比倫王朝頒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巖,距今已經三千七百多年。”歌詞中的橫線處應填寫()A.《漢謨拉比法典》B.《民法典》C.《刑法典》D.《商法典》3.有一根黑色的古代石柱,該石柱上刻有約8000字的法律條文,這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它()A.極力維護封建主的統治B.是古印度種姓制度的歷史遺物C.是古巴比倫王國的歷史遺物D.是伯利克里制訂頒行的4.以下是某同學在課本劇《漢謨拉比》中所撰寫的臺詞,符合史實的有()A.我是法老,神之子B.神賜贈我智慧,創造楔形文字C.神授予我權標,創造成文法典D.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觀察學生默寫的答案,進行二次備課。(三)糾錯1.公布答案、評定對錯。知識點邊公布答案,邊組織學生判定對錯,邊組織學生討論糾錯。2.表揚全對同學。過渡語:“全對的請舉手 ”統計全對人數并提出表揚。3.準備糾錯過渡語:“選擇題沒有全對的請舉手”。統計、公布未滿分的人數。過渡語:還有部分同學沒有全對,我們來幫幫他們。(教師站在講臺指導全班學生認真看書,默背本節知識點,由學生送錯題卷)4.討論糾錯。白板展示相關錯題,指明讓做錯的同學回答“錯在哪里?為什么?怎么辦?”不會的其他同學糾正、補充。預計會出現的錯誤:公元前18世紀,兩河流域又一次統一在一位帝王手里。這個時代被認為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全盛時代,不僅因為政治軍事,更因為制定了一部人類法制史上的瑰寶。這位著名的帝王是:A.圖特摩斯三世B.胡夫C.隋文帝D.漢謨拉比析:由“兩河流域”“全盛時代”可以判斷出該王是漢謨拉比。漢謨拉比是古巴比倫王國第六代國王,他完成了整個兩河流域的統一事業,還制定了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四)小結:兩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古巴比倫文明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尤其是《漢謨拉比法典》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倫王國歷史的第一手資料,是兩河流域文明留給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六、當堂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