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學習目標1、了解淝水之戰2、理解并識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3、了解北方地區民族交融的現象及意義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上節課我們一塊學習了東晉南朝的江南地區開發。同學們,我們今天一起學習第19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板書課題)二、出示目標。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呢?請看大屏幕!(出示“學習目標”投影)。學習目標1、了解淝水之戰2、理解并識記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3、了解北方地區民族交融的現象及意義三、自學指導怎樣達標呢?請看自學指導(出示“自學指導”投影)。自學指導請認真默讀課本第93頁到96頁的內容,結合看圖、要求如下:(一)用橫線在課文中畫出1.2.3.4題的答案,力爭自學后書面檢測全對。1.說出淝水之戰交戰的時間、雙方、結果、影響以及有關的成語?2.說出北魏建立民族、建立時間?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4.何時我國北方出現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有何影響?(二)思考并能解釋1—4題的關鍵詞語,思考第5題,準備回答。5.思考:第96頁課后活動第2題:孝文帝改鮮卑姓為漢姓的目的是什么?7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回答思考題,做對檢測題。注意:如有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請小聲問同學或舉手問老師。四、先學。(一)看書學生看書自學,教師巡視,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并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學生如有疑問,請小聲問同學或舉手問老師。(二)檢測。過渡語:第1—4題找到答案并能準確記憶的請舉手!(關鍵詞解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①規定官員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以漢服代替鮮卑服;③改鮮卑姓為漢姓;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找到了,我們來討論第6題思考題。過渡語:北魏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推行漢化的措施,其中將鮮卑姓改為漢姓的目的是什么?能正確回答第6題的同學請舉手!在舉手的學生中找后進生來回答,答錯了,請尖子生進行更正。答案要點:減少胡漢觀念,促進鮮卑人對漢族文化的認同,促進民族交融。2.書面檢測。給學生發檢測試題第19課檢測題姓名:班級:淝水之戰:時間、交戰雙方、結果、影響、成語①時間;②交戰雙方:;③結果:④影響:⑤成語:2.建立北魏,年,北魏統一,。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作用:,內遷各族由開始轉變為(轉變為);,我國北方出現了各民族的大交融。5.淝水之戰中前秦戰敗的最主要原因是()A.前秦軍隊戰斗力不強B.前秦軍隊戰線太長C.前秦軍隊不習水戰D.前秦軍隊不得人心6.下列關于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進程B.促進了北方民族大交融C.使北方經濟得到恢復與發展D.促進了黃河流域的統一7.下列關于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敘述,錯誤的是()A.北朝政權統治者仍沿用本民族的統治方式B.漢族人從少數民族那里學到不少畜牧業發展的經驗C.少數民族穿漢族服裝D.以往的“胡”“漢”觀念逐漸淡薄(2)學生練習,教師注意觀察學生默寫的答案,進行二次備課。五、后教。(一)糾錯。1.公布答案、評定對錯。第一大題邊公布答案,邊組織學生判定對錯,邊組織學生討論糾錯。第二大題集中批改,然后糾錯。2.表揚滿分同學。過渡語:“全對的請舉手?”統計全對人數并提出表揚。3.準備糾錯。過渡語:“選擇題沒有全對的請舉手!”統計、公布未滿分的人數。過渡語:還有部分同學沒有全對,我們來幫幫他們。(教師站在講臺指導全班學生認真看書,默背本節知識點,由學生送錯題卷。)4.討論糾錯。白板展示相關錯題,指名讓做錯的學生回答“錯在哪里?為什么?應當怎么辦?”不會的其他同學糾正、補充。預計會出現的錯誤:(1)選擇題第5題:本題要注意題干的關鍵詞“主要原因”(2)選擇題第7題:“錯誤的是”。(二)拓展。北魏可以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大大促進了北方各民族的交融。六、當堂訓練同學們做《基礎訓練》必做題:選做題七、教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