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學習目標1、知道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理解器對世界文化的深遠影響。掌握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的史實。2、掌握兩漢時期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和華佗、司馬遷的主要成就。3、初步了解中醫學的成就。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上節課我們一塊學習了東西方文明的重要交通紐帶-絲綢之路。同學們,我們今天一起學習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板書課題)二、出示目標。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呢?請看大屏幕!(出示“學習目標”投影)。學習目標1、知道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理解器對世界文化的深遠影響。掌握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的史實。2、掌握兩漢時期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和華佗、司馬遷的主要成就。3、初步了解中醫學的成就。三、自學指導怎樣達標呢?請看自學指導(出示“自學指導”投影)。自學指導請認真默讀課本第72頁到78頁的內容,結合看圖、要求如下:(一)用橫線在課文中畫出1—5題的答案,力爭自學后書面檢測全對。1.總結文字載體的演變過程,書寫在簡帛上有什么缺點?2.改進造紙術的人物是誰?他生活在什么時期?所有材料是什么以及有什么優點?造紙術的意義是什么?3.列舉東漢末年的兩位醫學代表以及他們的成就?4.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什么?作者是誰?這部作品記敘了哪一時期的歷史?5.產生于中國的宗教是什么?分為哪兩個宗派?分別由誰創立?(二)思考并能解釋1—5題中的關鍵詞語,思考第6題,準備口答。6.思考:佛教起源于哪里?是怎樣傳入我國的?我國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什么?7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回答思考題,做對檢測題。注意:如有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請小聲問同學或舉手問老師。四、先學。(一)看書學生看書自學,教師巡視,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并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學生如有疑問,請小聲問同學或舉手問老師。(二)檢測。過渡語:第1—5題找到答案并能準確記憶的請舉手!(關鍵詞解釋:文字載體的演變過程:原始社會——陶器(文字刻畫);商周——甲骨、青銅器;東周——簡帛;秦漢——簡帛。)找到了,我們來討論第6題。過渡語: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哪里?又是怎樣傳入我國的呢?能正確回答第6題的同學請舉手!在舉手的學生中找后進生來回答,答錯了,請尖子生進行更正。答案要點:佛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張騫通西域后(西漢),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東漢明帝時得到上層統治階級的扶持并逐步傳播開來。(白馬寺)2.書面檢測。給學生發檢測試題第15課檢測題姓名:班級:1.已生產紙,東漢改進造紙術。優點:。2.東漢末年的:被尊稱為,著有,成為。提倡3.東漢末年的,發明,創造,善。4.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記述了從傳說中的到時約3000年的史事。作者是5.道教:興起于民間。道教宗派和。6.佛教:傳入我國,時得到上層統治階級的扶持并逐步傳播開來。(白馬寺)7.紙的發明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通過考古發現,證明我國在哪一時期已經生產紙()A.戰國時期B.秦朝時期C.西漢時期D.東漢時期8.據《東觀漢記》載,公元2世紀初,蔡倫曾得到當時漢和帝的稱贊。這是因為他()A.改進和推廣造紙術B.發明了“麻沸散”C.寫成了《傷寒雜病論》一書D.被后世稱為“醫圣”9.下列有關道教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產生于東漢末年B.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尊奉皇帝和老子C.張陵創立的五斗米道,興起于西域D.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在教義上相似3.學生練習,教師注意觀察學生默寫的答案,進行二次備課。五、后教。(一)糾錯。1.公布答案、評定對錯。第一大題邊公布答案,邊組織學生判定對錯,邊組織學生討論糾錯。第二大題集中批改,然后糾錯。2.表揚滿分同學。過渡語:“全對的請舉手?”統計全對人數并提出表揚。3.準備糾錯。過渡語:“選擇題沒有全對的請舉手!”統計、公布未滿分的人數。過渡語:還有部分同學沒有全對,我們來幫幫他們。(教師站在講臺指導全班學生認真看書,默背本節知識點,由學生送錯題卷。)4.討論糾錯。白板展示相關錯題,指名讓做錯的學生回答“錯在哪里?為什么?應當怎么辦?”不會的其他同學糾正、補充。預計會出現的錯誤:(1)選擇題第7題:本題要注意題干的關鍵詞“紙的生產”(2)選擇題第9題:關鍵詞“不正確”(二)拓展。兩漢的科技文化可以說在世界上都是璀璨奪目的。其中,四大發明的造紙術就是在西漢發明的。六、當堂訓練同學們做《基礎訓練》必做題:選做題七、教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