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學習目標:熟記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燦爛的青銅文明相關史實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板書課題)二、出示目標。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呢?請看大屏幕?。ǔ鍪尽皩W習目標”投影)。學習目標熟記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燦爛的青銅文明相關史實三、自學指導怎樣達標呢?請看自學指導(出示“自學指導”投影)。自學指導請認真默讀課本第25頁到28頁的內容,結合看圖、要求如下:(一)用橫線在課文中畫出1—4題的答案,力爭自學后書面檢測全對。1.銅器什么時候出現?什么時候數量增多,種類逐漸豐富?商朝以后,青銅器的作用是什么?2.商周時期青銅器的特點是什么?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鑄造?列舉2個著名的青銅器代表。3.什么是甲骨文,最先發現的人物是誰?出土地在哪里?4.列舉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二)思考并能解釋1—4題中的關鍵詞語,思考第5題,準備口答。5.甲骨文的發現有什么影響和價值?7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回答思考題,做對檢測題。注意:如有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請小聲問同學或舉手問老師。四、先學。(一)看書學生看書自學,教師巡視,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并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學生如有疑問,請小聲問同學或舉手問老師。(二)檢測。過渡語:第1—4題找到答案并能準確記憶的請舉手!找到了,我們來討論第5題。1、過渡語:甲骨文的發現有什么影響和價值呢?能夠正確回答第5題的同學請舉手!在舉手的學生中找后進生來回答,答錯了,請尖子生進行更正。答案要點:甲骨文是中國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2、書面檢測。給學生發檢測試題第5課當堂檢測班級: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一。填空1.就出現了銅器。青銅器數量增多,種類逐漸豐富。作用:2.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的特點是,,、。采用鑄造。青銅器代表:,。3.甲骨文造字方法中最原始和最先進的是______和__________。4.甲骨文在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有什么樣地位?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骨文的發現有什么影響和價值?影響和價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字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標志。我國已發現的最古老、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是()A.銘文B.金文C.甲骨文D.刻畫符號7.小明暑假到首都博物館參觀時,在介紹材料上發現有很多青銅器珍品出自商周時期。下列關于商周時期青銅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種類豐富,數量眾多B.工匠準確掌握了銅、錫、鐵的比例C.采用的是“泥范鑄造法”D.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著名的代表8.甲骨文名稱的由來主要是因為()A.書寫材料B.出土地點C.首次發現者的名字D.造字特點3.學生練習,教師注意觀察學生默寫的答案,進行二次備課。五、后教。(一)糾錯。1.公布答案、評定對錯。第一大題邊公布答案,邊組織學生判定對錯,邊組織學生討論糾錯。第二大題集中批改,然后糾錯。2.表揚滿分同學。過渡語:“全對的請舉手?”統計全對人數并提出表揚。3.準備糾錯。過渡語:“選擇題沒有全對的請舉手!”統計、公布未滿分的人數。過渡語:還有部分同學沒有全對,我們來幫幫他們。(教師站在講臺指導全班學生認真看書,默背本節知識點,由學生送錯題卷。)4.討論糾錯。白板展示相關錯題,指名讓做錯的學生回答“錯在哪里?為什么?應當怎么辦?”不會的其他同學糾正、補充。預計會出現的錯誤:(1)選擇題第7題:B選項應改成掌握銅、錫、鉛的比例。(二)拓展。夏、商、西周時期,是中華文明的形成時期,直接影響著其后的中國社會歷史和文化的發展。青銅器和甲骨文反映了當時高度發達的文明,青銅制造業是當時文明的典型代表。六、當堂訓練。請同學們做《基礎訓練》第5課。七、教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