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展學習目標1、識記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實。2、引導學生認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是什么?它又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4課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展(板書課題)二、出示目標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呢?請看大屏幕!(出示“學習目標”投影)。學習目標1、識記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實。2、引導學生認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三、自學指導怎樣達標呢?請看自學指導(出示“自學指導”投影)。自學指導請認真默讀課本第20頁到24頁的內容,結合看圖、要求如下:(一)用橫線在課文中畫出1—4題的答案,力爭自學后書面檢測全對。1.填表:朝代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最后一位國王2.禹的繼任者是誰?他的繼任有什么意義?3.商朝多次遷都,后來誰遷都到了哪里?商朝滅亡于哪一場戰役?4.西周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內容有哪些,起到了什么作用?(二)思考并能解釋1—4題中的關鍵詞語,思考第5題,準備口答。5.總結一下,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7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做對書面檢測題。注意:如有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請小聲問同學或舉手問老師。四、先學(一)看書學生看書自學,教師巡視,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并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學生如有疑問,請小聲問同學或舉手問老師。(二)檢測過渡語:第1—4題找到答案能準確記憶的請舉手!(關鍵詞解釋:分封制目的: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分封制內容: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利,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分封制作用: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確立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等級劃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找到了,我們討論第5題。1.過渡語:夏、商、西周他們滅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呢?能夠正確回答第5題的同學請舉手!在舉手的學生中找后進生來回答,答錯了,請尖子生進行更正。答案要點:夏商西周的滅亡都是因為出現了暴君,他們的殘暴統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2、書面檢測。(1)給學生發檢測試題第4課當堂檢測班級: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1.填空題,朝代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最后一位國王2.禹的繼任者是___。意義:代替了。3.商朝多次遷都,到時遷都到(今河南安陽),此后保持相對的穩定。商朝滅亡于。4.西周實行分封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內容:①標準和對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權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義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西周時期發生了“國人暴動”,這一事件發生于哪一國君主統治時期()A.周幽王B.周文王C.周厲王D.周平王7.姜太公是電視劇《封神榜》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幫助一位英明的君主打敗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這位君王是()A.大禹B.商湯C.周武王D.周文王8.商湯滅夏后,商朝很快強大起來的原因不包括()A.國君商湯很有才能B.任用賢臣C.關心百姓,發展生產D.遷都到殷9.歷史上使“公天下”變成“家天下”的標志性事件是()A.舜繼堯位B.禹繼舜位C.啟繼禹位D.桀繼禹位10.夏商兩朝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們分別是()A.啟和桀B.桀和紂C.湯和桀D.盤庚和紂3.學生練習,教師注意觀察學生默寫的答案,進行二次備課。五、后教(一)糾錯。1.公布答案、評定對錯。第一大題邊公布答案,邊組織學生判定對錯,邊組織學生討論糾錯。第二大題集中批改,然后糾錯。2.表揚滿分同學。過渡語:“全對的請舉手?”統計全對人數并提出表揚。3.準備糾錯。過渡語:“選擇題沒有全對的請舉手!”統計、公布未滿分的人數。過渡語:還有部分同學沒有全對,我們來幫幫他們。(教師站在講臺指導全班學生認真看書,默背本節知識點,由學生送錯題卷。)4.討論糾錯。白板展示相關錯題,指名讓做錯的學生回答“錯在哪里?為什么?應當怎么辦?”不會的其他同學糾正、補充。預計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1)選擇題第8題:關鍵詞是“商湯”。而遷都到殷的是盤庚。(二)拓展國家的出現,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夏、商、西周是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展時期。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興衰的規律。六、當堂訓練請大家合上課本認真做《基礎訓練》第4課七、教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