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原始農耕生活學習目標1.理解并識識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農耕生活的基本特征。2.認識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同學們,中國是農業大國,那么,中國的早期農業又是怎樣發展的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2課原始農耕生活(板書課題)二、出示目標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呢?請看大屏幕!(出示“學習目標”投影)。學習目標1.理解并識識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農耕生活的基本特征。2.認識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三、自學指導怎樣達標呢?請看自學指導(出示“自學指導”投影)。自學指導請認真默讀課本第8頁到13頁的內容,結合看圖、要求如下:(一)用橫線在課文中畫出1.2題的答案,力爭自學后書面檢測全對。1.完成下面的表格原始居民距今時間遺址代表流域房屋類型農作物生產工具畜牧業手工業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2.中國農業起源于哪個時代?(二)思考并能解釋表格中的關鍵詞語,思考第3題,準備口答。3.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是什么?7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回答思考題,做對檢測題。注意:如有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請小聲問同學或舉手問老師。四、先學。(一)看書學生看書自學,教師巡視,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并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學生如有疑問,請小聲問同學或舉手問老師。(二)檢測過渡語:第1.2題找到答案并能準確記憶的同學請舉手!老師檢測大家的自學效果1.檢測第1題。過渡語:能夠正確回答表格內容的同學請舉手!在舉手的學生中找后進生來回答,答錯了,請尖子生進行更正。答案要點:原始居民距今時間遺址代表流域房屋類型農作物生產工具畜牧業手工業河姆渡原始居民約7000年浙江余姚長江流域干欄式房子水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時器時代)農業工具以骨耜最為典型豬、狗和水牛為主會制作陶器、玉器和簡單的樂器骨哨,會運用雕刻技術,懂得使用天然漆半坡原始居民約6000年陜西西安黃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子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還制造骨器、角器等豬、狗等家畜燒制彩陶,制作陶塤等樂器,會紡織、制衣提問:第3題。過渡語: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那么,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是什么?能夠正確回答第(2)題的同學請舉手!在舉手的學生中找后進生來回答,答錯了,請尖子生進行更正。第3題答案要點: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是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聚落的發展、磨制工具的發展2.書面檢測。(1)給學生發檢測試題第2課當堂檢測班級: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原始居民距今時間遺址代表流域房屋類型農作物生產工具畜牧業手工業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一填空2.中國農業起源于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二。選擇題4.在北方農耕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原始聚落遺址是()A.云南元謀B.西安半坡C.北京周口店D.余姚河姆渡5.下列不屬于河姆渡人主要生產活動的是( )A.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是粟B.已經挖掘水井C.制作象牙、獸骨藝術品D.使用天然漆6.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共同的生活特點不包括()A.創造了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筑B.能夠制造陶器C.過著定居的生活D.種植莊稼7.建筑是力與美的結合,被稱為“凝固的音樂”。下列先民在干欄式建筑內居住的是()A.北京人B.元謀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8.我國長江下游是亞洲稻的起源地之一,下列地點發現世界上早期栽培稻遺存的是()A.北京周口店B.陜西半坡C.浙江余姚D.湖南玉蟾巖9.莊稼成熟后,半坡居民可能用以下什么工具收割()A.簡單打制工具B.磨光后的石刀C.鐵制的鐮刀D.木制的耒耜3.學生練習,教師注意觀察學生默寫的答案,進行二次備課。五、后教(一)糾錯。1.公布答案、評定對錯。第一大題邊公布答案,邊組織學生判定對錯,邊組織學生討論糾錯。第二大題集中批改,然后糾錯。2.表揚滿分同學。過渡語:“全對的請舉手?”統計全對人數并提出表揚。3.準備糾錯。過渡語:“選擇題沒有全對的請舉手!”統計、公布未滿分的人數。過渡語:還有部分同學沒有全對,我們來幫幫他們。(教師站在講臺指導全班學生認真看書,默背本節知識點,由學生送錯題卷。)4.討論糾錯。白板展示相關錯題,指名讓做錯的學生回答“錯在哪里?為什么?應當怎么辦?”不會的其他同學糾正、補充。預計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1)選擇題第4題:根據“農耕文化”可以排除A和C,根據“北方”一詞,D選項排除。(二)拓展半坡遺址和河姆渡遺址是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了兩種不同風格的農耕文化。原始農耕文化的產生,是人類向文明社會過渡的重要里程碑。六、當堂訓練請大家合上課本認真做《基礎訓練》第2課七、教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