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研究性學習之調查報告撰寫指導成果表現形式調查報告的撰寫案例分析常見問題Whatdoyouwanttosay?標題摘要正文參考文獻調查報告附件便于分類簡潔明了引人注目(一)標題名稱注意原則:標題的寫作方式:標題寫作的禁忌:直敘式提問式雙標題式標題太大,難以下手,缺乏可操作性主題模糊,缺乏針對性頭大帽小、頭小帽大×(二)摘要摘要是課題研究的內容提要和調查成果的簡短總結,能直接說明研究的問題、方法、過程和主要結論。使讀者看了摘要后能了解此份報告的概況,以決定是否值得閱讀全文。摘要撰寫要短小精悍、準確完整、嚴謹流暢,一般不要越過300字。中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摘要中學生是我們這個社會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消費觀念的轉變,個人消費也逐步增加,雖然中學生還屬于無收入階層,但在有些地方已成為消費領域的強勢群體。那么【我們的同學消費觀念如何?消費狀況到底怎樣?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潛伏著哪些值得深思的問題?】就這些問題,我們設計了一份簡單明了的【調查問卷】表,【對本校同學做一次調查,共發放110份調查問卷,收回100份,】整個調查過程得到同學們的支持與配合,進展順利,本文摘取幾方面作重點報告。【補充主要的結論】1調查背景2調查方法2、調查方法你知道他采用何種調查方法嗎?訪談調查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調查法座談會調查法1調查背景2調查方法3調查過程請你欣賞我們愉快的調查過程1調查背景2調查方法3調查過程4調查成果我們收集到的哦哦……我們統計后的哦哦……假如,你是一個男人。你會娶一個裹腳,行動不方便的妻子嗎?1會(3%)2不會(66%)3看情況(31%)4、成果:以原始資料為依據整理所得的統計圖、表等數量資料,訪問專家得到的信息,網上資料查找得出的結論,實地考察得到的信息和經過歸納的結論等該留的留!該踢的踢!敗沒敗?某所農村中學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了以香榧的種植、采摘、加工、市場銷售為課題的各種研究性實踐活動,研究小組的同學們自以為家中或村子里有香榧樹,對香榧很了解,所以躊躇滿志,在研究初期表現出空前的熱情,也很快完成了部分問題的調查和研究。但到后期,卻遇到了他們意想不到的困難。諸如香榧的采摘、加工等生產實踐。種種原因致使這個課題的研究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果。小組同學很失望“我們的研究以失敗而告終。”研究性學習強調的是過程1調查背景2調查方法3調查過程5討論與體會4調查成果5、討論與體會1、你在參與中獲得了哪些體驗?2、你在參與中有沒有掌握方法、提高技能?3、你在參與中有沒有顯示出一定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4、你在參與中有沒有增強你與小組成員的合作能力,你們之間的友誼有沒有更進一步?哦哦哦哦哦……華仔、豪哥之小姐丫鬟記(四)、參考文獻要注明參考文章的作者、名稱、著作或刊物的名稱、出版社名稱、期刊號及發表或再版時間以及文章所在頁碼,如果是網上查尋的,還應注明網址.(五)、附件問卷調查統計表訪談記錄各類圖片調查反饋研究性學習過程記錄Whatdoyouwanttosay?標題摘要正文參考文獻調查報告附件Doyouagreewithme?報告的結構不是唯一的哦!如:《學生消費研究調查報告》Doyouagreewithme?報告存在“假、大、空”現象常見問題參加南海區“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社會調查作品(1)關于民間環境組織的意識。例如我們不應該整日埋首于故紙堆中作學問,發表長篇大論。理論是實踐的指導,但理論來源于實踐,我們是否該成立一些民間環保組織,開展一些實際的工作,像做些實地考察,從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全國建立起環保組織網,使之遙相呼應等。點評:大空Doyouagreewithme?報告存在“假大空”現象材料堆砌,沒有分析,缺乏邏輯性。內容完全用文字表述,繁瑣枯燥常見問題參加南海區“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社會調查作品(2)二、農民飲食投入結構:①主食支出不斷減少;②副食品消費支出比重有所提高;③煙、酒、茶、飲料有所增長;④在外就餐成為食品消費方式之一;⑤服務性消費支出減少。點評:論點④與另外4個論點不成并列關系;論點③包含于論點②中。【合作與探究】以下是大瀝高級中學高一年級某研究性學習組針對學生消費調查研究的報告初稿,請你提出你的意見,供該小組成員參考。【總結】①做了什么事情(調查的題目)。②是誰做的(組員是誰?)。③為什么要做(課題的目的、意義、來源及背景)。④怎樣做的(調查的過程)。⑤做得怎樣(調查的結果)。⑥討論或體會(有哪些尚待解決的問題;有何感受)。⑦參考文獻。Thankyou!①做了什么事情(研究的題目)。②是誰做的(課題組成員——課題負責人、組員是誰?)。③為什么要做(課題的目的、意義、來源及背景)。④怎樣做的(課題研究的過程)。⑤做得怎樣(課題研究的結果)。⑥討論或體會(有哪些尚待解決的問題需要和同行探討;有哪些感受向同行交流)。⑦參考文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