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學設計課題第16課三國鼎立單元三學科歷史年級七學習目標了解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基本史實,思考兩場戰役曹操一勝一敗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戰爭過程,提升復述重大歷史事件的能力;分析曹操一勝一敗的原因,提高對比、分析的能力;識讀《三國鼎立形勢圖》,學習獲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閱讀《三國演義》的片段,認識文學作品和真實歷史之間的區別。了解歷史人物的相關史實,認識到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客觀條件,評價歷史人物的標準在于他是否推動了社會的進步。重點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的史實。難點如何看待三國鼎立這一局面;如何全面評價曹操、諸葛亮、孫權等歷史人物。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組織教學復習檢測請對蔡倫進行簡介。張仲景的成就有哪些?華佗被譽為什么?導入新課:大家都讀過《三國演義》吧?你喜歡哪些人物?與大家分享。出示學生目標:(1)牢記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時間,人物,特點,影響。牢記三國建立的時間,地點,人物。(2)知道曹操屯田、諸葛亮治署、衛溫首達夷洲等知識。(3)明白曹操統一北方以及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準備教材等學習用品思考并回答教師的提問。分享交流喜歡的人物及事件等齊讀學習目標,理解本節內容檢測上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解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學習有的放矢。講授新課目標導學一:官渡之戰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一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內容。閱讀材料,結合教材內容,分析以下問題:七哀詩王粲(魏晉)???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上述詩反映了東漢末年的什么社會現狀?東漢末年為什么會出現軍閥割據的局面?請從教材中找出官渡之戰的時間、交戰雙方、戰爭特點、結果、作用。教師總結:公元200年,袁紹和曹操交戰,特點是以少勝多,結果曹操獲勝,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請分析曹操以少勝多的原因有哪些?教師提示:①曹操借皇帝名義號令天下,并招攬各種人才;②在農業生產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③曹操采取聲東擊西、各個擊破的戰術;(4)探究:歷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個陰險疑詐的奸臣嗎?教師提示:曹操戎馬一生,統一北方,對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這是推動歷史進步的一面。當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兇殘、奸詐,但我們認為他統一北方之大業是最主要的,所以我們評價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目標導學二:赤壁之戰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二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內容。閱讀材料,結合教材內容,探究如下問題:材料一: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杜甫材料二:江東對鞏固江東根據地,發展壯大勢力。奪取荊州、益州,把江南的半壁江山控制在自己手里。北伐曹操,實現統一全國大業。請歸納赤壁之戰的要點。教師提示:請從時間、交戰雙方、戰爭特點、結果、作用等方面談。教師總結: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2)請分析赤壁之戰曹操失敗原因:教師總結:水土不服、流行疾?。?br/>不習水戰、船艦相連(軍事失誤);驕傲輕敵。孫劉聯軍戰術正確,重用人才。以史為鑒:你從曹操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一勝一敗的不同結局中吸取了什么經驗教訓呢?教師總結:我們要團結,即可戰勝強敵。目標導學三:三國鼎立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三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內容。閱讀材料,結合教材內容,分析以下問題:材料一:220年,曹丕自稱皇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材料二: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定都成都。材料三:229年,孫權稱帝,五國建立,定都建業。請分析三國鼎立的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教師講解:直接原因:赤壁之戰根本原因:魏、蜀、吳三經濟、軍事實力勢均力敵,缺乏統一全國的經濟基礎。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國怎樣促進發展?教師提示:魏國:曹魏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蜀國的絲織業興旺,蜀錦行銷三國教師強調:這是大陸與臺灣聯系的最早記錄。同時也說明了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深入探究:三國處于分裂時期,這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教師總結:局部統一,為大一統創造條件。天下大勢是分久必合,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學生閱讀教材,勾畫知識點。學生朗讀七哀詩,結合教材內容,回答問題,如:東漢末年,中央朝廷無力征討起義軍,放任各地幕兵鎮壓。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一些州郡長管和地方豪強乘機擴充武裝,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據軍閥。學生分析原因如:袁紹不善用人,驕傲輕敵;北方統一是人心所向。學生概括自己理解評價,如:曹操戎馬一生,統一北方,對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學生閱讀教材,勾畫知識點。學生閱讀兩則材料,結合教材歸納要點,如:公元208年,曹操和孫劉聯軍交戰戰爭特點是以少勝多,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礎。學生概括理解談教訓如:謙虛謹慎,驕傲必敗;重視利用自然條件;團結可以戰勝強大敵人等。學生閱讀教材,勾畫知識點。學生結合教材回答三國鼎立形成情況。學生回答如:吳國:開發江東,發展海外貿易。(2)230年,孫權派衛溫率領船隊到夷州,加強了臺灣與內地的聯系。通過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引導學生提高自主閱讀的能力。借助七哀詩,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領悟當時的社會情況,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引導學生分析整理官渡之戰的要點:時間、交戰雙方、戰爭特點、結果、作用等問題,使學生對官渡之戰能有個整體的認識,易于知識脈絡的形成。通過引導學生對曹操的正確評價,提高學生正確的分析人物的能力。組織學生閱讀教材,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所了解,便于以下問題的探究。借助兩則材料:杜甫對諸葛亮的評價及江東對的內容,引導學生對諸葛亮有正確的認識,同時自然的引出赤壁之戰。以史為鑒環節旨在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學生閱讀教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舉例,引導學生分析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后,三國分析別取措施促進發展,使學生認識到發展才是硬道理。總結全文,升華主題。檢測目標1.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是()A、巨鹿之戰B、官渡之戰C、赤壁之戰D、牧野之戰2.下列對三國鼎立局面的評價,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是A.戰亂頻繁,破壞了社會經濟B.三國鼎立,加劇了國家的分裂C.破壞了民族關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統一為全國統一創造了條件3.春秋時期的齊桓公通過“尊王攘夷”確立了自己的政治優勢。東漢的曹操采取哪一措施也達到了相似的目的( )A.把漢獻帝接到許B.招攬人才C.發動官渡之戰D.實行屯田學生以組為單位,觀看幻燈片出示的檢測題,討論并交流,從而總結出正確的答案,鞏固和理解好本節所學內容。利用多媒體出示本節課的檢測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課堂小結教材介紹了兩次重要的戰役: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這兩次戰役與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有著直接的因果關系。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因果明確,脈絡清晰,易于被學生接受和理解。談收獲和體會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板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