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內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選擇性必修3“邏輯與思維”第一單元“樹立科學思維觀念”第一課“走進四維世界”第二框“思維形態及其特征”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分析《邏輯與思維》這本書側重于對學生思維與邏輯分析能力的開發,將平時的思考落實到具體科學思維方法上來,通過語言邏輯等方面的分析發現平時生活中的“疑點”。本單元是起始單元,側重于思維概念的基本介紹,生活中遇到問題并思考解決的過程其實就是思維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我們將它當作一門科學來看待。思維方法不同,效果大相徑庭。思維科學,則辦事如虎添翼;若思維不科學,則會事倍功半。因此第一課以生動的課例揭開了思維的神秘面紗,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什么是思維?思維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有了以上對思維的初步認識,學生對思維已有一定了解,進而進入本課學習的內容——思維形態及其特征。平時思考的出發點不同,會帶來不一樣的頭腦碰撞,這種思維火花其實和思維的形態有關。標準不同,會有不同的思維形態。從思維的方向看,主要分為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從思維對認識對象的思考角度看,分為綜合思維和分析思維,綜合思維指整體地認識對象的思維,分析思維指分別地認識對象的思維;從思維反映認識對象的方式看,分為辯證思維和形而上學思維,此處與必修課程《哲學與文化》產生了聯系,辯證思維指的是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思維,形而上學思維指的是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思維。根據思維運行的基本單元的不同,分為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抽象思維指的是人的思維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屬性,通過語詞鞏固下來,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而形象思維指的是人的思維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這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思維的基本形態包括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這兩者各有其特征,抽象思維的特征側重于三方面,基本單元的概念性、運行方式的推導性和思維表達的嚴謹性。而形象思維的三方面特征是基本單元的形象性、運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維表達的情感性。本課的目的并不在于思維結果的討論,而在于思維過程的分析,能夠通過各類劃分標準了解思維的形態,通過概念和形象的討論區分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注重思維能力的塑造培養。二、教學目標1.能夠從不同標準對思維形態進行分類,認識思維的基本形態;2.分析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主要特征,明確兩者間的關系,培養科學精神;3.根據科學思維的基本條件,樹立正確的思維方式,適時進行公共參與,培養思維能力。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學生思考的過程就是運用思維的過程,因此給一個確切的生活化的切入點更有利于學生對于即將要學的抽象思維的理解,本課教學開篇以“南京城市形象宣傳片何去何從”為議題展開,圍繞著南京城市形象宣傳片的拍攝定位、拍攝爭議、拍攝選址展開,以三個活動貫穿議題并穿插有小組討論、評議。小組的合作探討是圍繞主題展開的,且具有可操作性,本教學設計既有一部分內容與教材案例相銜接,又有一定拓展延伸,尤其是活動二中對于宣傳片拍攝“有用論”與“無用論”的三段拆解,具有一定難度和深度,值得花時間進一步探討,此部分任務的完成即可解決本課的難點——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基本形式和特征。四、教學重點及難點重點:不同思維形態之間的差異難點:思維的基本形態及特征五、教學過程[新課導入]今年是建黨100周年、“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南京踏上建設引領性創新型城市征程的新元年。2021南京創新周以“新發展格局下的城市創新”為主題,聚焦“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新征程”,秉持“共創、共享、共贏”的理念,打造有思想、有溫度、有實效的創新周,全力推進“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行穩致遠。一個城市的發展路徑要和城市的氣質相匹配。對于南京來說,創新就是這個“匹配”的交叉點。而創新也體現在城市形象宣傳片上,南京每年都會拍一份展現南京特色的獨家宣傳視頻,那么,今年的南京城市形象宣傳片你又會如何拍攝呢?今天,我們就議題南京城市形象宣傳片何去何從來進行討論。(播放南京歷年的城市形象宣傳片視頻)提到城市形象宣傳片,還記得哪些城市的片子給你留下深刻印象嗎?這些片子有什么共同點?老師印象最深的是烏鎮—“氣質篇”《心的烏鎮》。劉若英恬靜、淡然的氣質與烏鎮渾然天成。她作為烏鎮景區形象代言人拍攝的2分鐘左右的短片《心的烏鎮,來過,未曾離開》令人印象深刻,老師至今還記得伴隨劉若英的獨白以及她穿梭的身影,在紀錄片里看到了烏鎮大劇院、烏鎮戲劇節、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會址、烏村自然生態體驗等,文藝、清新。如此獨特、注重細節的城市形象宣傳片令人印象深刻。那么回到南京這座城市,提起南京你會想到什么呢?是一年四季美如畫的明孝陵石象大道、煙籠寒水月籠沙的秦淮河,還是水晶天下的南京第一高樓紫峰大廈?活動1:南京城市形象宣傳片之我拍內容:如果你是拍攝南京城市形象宣傳片的導演,你會怎樣拍攝?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畫出你的拍攝思路。要求:1.小組交流推廣南京形象的定位,形成統一意見;2.推選小組代表進行拍攝思維導圖展示;3.討論時間為2分鐘。[設計意圖]本課的目的在于注重思維培養的過程,正處于初步了解“思維”的階段,因此借助思維導圖來進一步接洽生活化議題“南京城市形象宣傳片”的拍攝顯得順理成章。思維導圖又名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簡單卻又很有效同時又很高效,是一種實用性的思維工具。它能夠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它同時也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因此通過各小組思維導圖不同類型的繪制可以直接觀察到思維劃分的不同類型,第一種思維方式是發散思維,它主要以“南京”為關鍵詞眼,進而引申到一系列別的地標,其劃分標準主要是思維的方向。而第二種思維方式充分考慮到了南京形象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生態的方面,再進而分析南京形象具體在這些方面的表現,綜合性思維很強,更多的是從整體考慮宣傳片的拍攝,當然,本身思維導圖就是發散思維的體現,因此也能看出不同思維形態之間有交叉重合的部分,但因劃分標準不同,造成了思維形態的差異。在活動1基礎上延申拓展出不同思維形態的劃分標準,如從思維反映認識對象的方式看,有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辯證思維和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形而上學思維。根據思維運行的基本單元不同,可以將思維分為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也為之后活動做出知識鋪墊。活動2:南京城市形象宣傳片之我論內容:南京城市形象宣傳片的拍攝引起了市民的觀點爭鋒,請談談你的看法。甲:拍攝城市形象宣傳片有用嗎?乙:當然有用啦,拍攝城市形象宣傳片可以吸引到更多優秀的人才來就業定居。丙:沒什么用,形式大同小異,起不到宣傳的作用。要求一:1.小組討論;2.推選小組代表進行觀點評析,選派代表發言;3.討論時間為2分鐘。[設計意圖]此部分觀點的表達就學生目前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都能給出自己的觀點,做出相應的觀點評析,其實在學生分析的過程中就能體現“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發現“孤立、靜止、片面看問題”的弊端,同樣也是一種辯證思維的體現,與《哲學與文化》中矛盾分析的原理方法論相一致。這部分的觀點評析也是為后面進行三段論的拆解做鋪墊。要求二:1.小組模仿教材p6“探究與分享”對以上兩種觀點拆解成三段分析;2.分析概念、判斷、推理分別為哪幾部分;3.結合此例,剖析抽象思維的基本形式;4.討論時間8分鐘。[設計意圖]這部分對話的三段論拆解是本課最難的部分,也是本課的難點所在,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基本形式及其基本特征,具有一定拓展性。進行此部分活動的前提是先將教材p6“探究與分享”理解透,小明和小芳關于學習科學思維方法上的討論有一小部分的省略,如何將這部分省略內容提取出來,并且放到一個合理的邏輯推理當中顯得尤為關鍵。本部分內容的探究并不在于正確劃分,而是在幫助學生體會抽象思維當中概念、判斷、推理由哪些部分構成,三段論如何呈現,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差別是什么。教師在引導過程中千萬不要讓學生陷入如何推理當中,而是要體會整個抽象思維當中邏輯推理的全過程,注重思維的培養過程。辨別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差異,抽象思維是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等方式反映認識對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活動3:南京城市形象宣傳片之我選內容:矗立在南京新街口孫中山銅像,位于南京新街口廣場的環島中央,是中國眾多孫中山銅像中最為著名的一座,也是南京的著名地標和精神象征。要求:1.小組根據課前任務查閱孫中山銅像設立的相關背景材料,派代表談談這表達了藝術家怎樣的思想;2.結合此例,談談你對形象思維的基本形式的理解;3.討論時間為2分鐘。[設計意圖]既然是南京城市形象宣傳片,必然涉及到選景的問題。近代以來,南京城文化精髓深嵌“中山”,南京民眾素有“中山”情結。當年,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之地“總統府”、孫中山安寢靈柩中山陵,今已是南京最著名的旅游景點。中山碼頭、中山門、中山路都是當年為迎孫中山先生靈柩入城而建,在這條全長13公里、被人們稱為“民國子午線”的“中山大道”兩側,排布著大批民國建筑。雖在湖北武昌、漢口都有孫中山銅像,南京的銅像無疑是歷史意義最為深厚的一座。銅像作為一件藝術品,本身就是形象思維的典型代表。孫中山銅像位于南京新街口廣場的環島中央,是中國眾多孫中山銅像中最為著名的一座,也是南京的著名地標和精神象征。新街口廣場環島中央的孫中山銅像制作于1996年孫中山先生130周年誕辰,該銅像由雕塑家戴文廣先生設計及制作。銅像重達6.2噸,高達5.75米,加上基座通高11.12米,暗喻偉人的誕辰日期。歷史上,新街口曾有兩座孫中山銅像,經歷“幾進幾出”。第一尊為孫中山生前摯友、日本友人梅屋莊吉捐資鑄制,1942年矗立新街口,“文革”期間遷至中山陵園管理處,后再置于孫中山紀念館前。第二尊為當代雕塑家戴廣文所作,于孫中山誕辰130周年之際立于新街口;2001年,銅像因地鐵施工暫隱于市。9年后,當地民眾用“魂歸”形容中山銅像重返。在這個人流、車流量是9年前數倍的繁忙十字路口,“中山先生”坐北朝南(寓意北伐戰爭)、常青環繞。在海外華僑華人心目中,近代中國的偉大人物應首推孫中山。孫中山為拯救中國、振興中華,始終不屈不撓、愈挫愈奮,其堅毅卓絕的精神,高尚偉大的人格,至今仍受到海峽兩岸同胞、海外僑胞的崇敬和追思。此活動更能深切反映出形象思維是在感覺、知覺和表象的基礎上,運用聯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認識對象,觸及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具有基本單元的形象性、運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維表達的情感性等特征。總結提升: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防止出現“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情況,以科學的思維方法保證各項改革順利推進。要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懂弄通做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掌握貫穿其中的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習近平之所以重視這些思維,也是源于對思想力量的深刻認知。在思想力量日益凸顯的當今時代,用思想指導工作顯得越來越重要。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許多矛盾需要有效解決,有許多關系需要正確處理,有許多難題需要積極破解,要做到這些,離不開把這些思維方式運用于戰略謀劃、戰略抉擇中去。[設計意圖]作為大國領導人,習近平站在戰略家的高度,以辯證思維進行戰略謀劃,提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他基于中國歷史發展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在戰略上進行辯證思考。這一思維習慣的養成值得我們從小就開始培養,再次將思維培養的重要性提出。課后任務:請為南京城市形象宣傳片的編寫一份獨特的文案。[設計意圖]將議題設計貫穿到底,保證課堂的完整度。引導學生將思維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