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古代日本》設計者:單位:審核者:____________學習目標:1、了解6世紀前日本的狀況;能簡單說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簡述大化改新的內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團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統治的建立;弄清幕府與天皇朝廷之間的關系,認識武士道的實質。2、通過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課堂討論的方法,從大化改新的背景中理解內因、外因與歷史事件的關系,明白日本為什么要學,學成后有什么變化,以此提高客觀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日本學習與模仿中國進行大化改新的作用,能用語言準確表達日本大化改新對我們的啟示。重點:大化改新內容、影響。難點:大化改新內容、影響。教學過程重點分析:大化改新的內容分為政治和經濟,屬于改革類型的,容易和之前學的改革混淆,學生容易出錯。難點分析:改革內容比較枯燥,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本節課中武士道精神不容易理解,其實質是最大的勇敢和犧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實奴仆,二戰時期成為日軍的精神支柱。課程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會。教材分析:本課主要內容講述的是六世紀以前的日本、大化改新及武士與武士集團的形成。日本歷史上有兩次著名的改革,本課學習的是第一次,大化改新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是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的標志。日本這個民族善于學習,我們應當向它學習。設計意圖:教師高屋建瓴從重難點分析、課標要求、教材分析三個維度來分析,把握教學重難點。備注一、教學導入師生談話:多媒體展示櫻花、富士山圖片。猜猜看這是哪個國家?老師講述:日本位于亞洲大陸東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座大島及附近數千個小島組成。日本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發達國家,日本也有它獨特的文化,日本是與我國隔海相望,日本的國旗是太陽旗,日本的傳統服裝是和服。日本的國花是櫻花,那日本這個國家是怎么樣發展起來的,它有著怎樣的歷史。這個島國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1課《古代日本》1.課前師生談話2.學生談談當今日本的發展3.板書課題設計意圖:設置情景,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學生解決問題。二、教學過程第一學程:整體感知,把握基礎知識學習任務:根據預設問題,進行學習并解答主問題1:知識點一 6世紀前的日本說一說,6世紀前日本的發展情況知識點二 大化改新大化改新的背景、開始、內容、結果知識點三 武士和武士集團1.武士形成的背景、目的、形成2.幕府統治時期的情況、武士道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探究(學法指導設計)(1)快速瀏覽教材,自主學習。(2)按預設題目自主學習。第二步:互學討論(學法指導設計)(1)有序交流。組長主持,組內互學,及時糾錯。(2)匯總意見。組內核對對事件的概括,對原因的探究。(3)展學準備。組長做好組員的任務分工,做好展學準備。第三步:展學交互(學法指導設計)(1)聲音洪亮,語言流暢,表達清楚。(2)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積極補充或質疑提問,并評價。主問題1預設答案:知識點一6世紀前的日本1.1~2世紀時,日本曾與漢朝發生過“通使”關系。2.5世紀初,大和政權統一了日本,最高統治者稱為“大王”,大王依靠貴族統治全國。知識點二大化改新1.背景:6~9世紀,日本積極吸收中國文化。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推動日本進行改革。2.開始:從646年開始,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大化改新開始。3.內容:(1)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2)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4.結果: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知識點三武士和武士集團1、(1)背景:中央對地方逐漸喪失了控制能力,社會局勢動蕩。(2)目的:地方豪強為了保護自己的莊園。(3)形成:地方豪強把自己家族和仆從中的青壯男子組成一種血緣關系和主從制相結合的軍事集團,成員稱為“武士”。2.幕府統治時期: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國家大權基本掌握在武士階層手中。3.武士道: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對象不是國家,而是他的主公。主問題1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進行了基礎知識的梳理,分類和總結,夯實了基礎。第二學程:探究解疑,知識內化學習任務:分析大化改新的啟示主問題:1、從日本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2、我們將大化改新措施與中國隋唐政策仔細比較,你能有什么發現?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探究(學法指導設計)1.根據預設問題,自主探究第二步:互學討論(學法指導設計)(1)有序交流。組長主持,組內互學,及時糾錯。(2)匯總意見。組內核對對事件的概括,對原因的探究。(3)展學準備。組長做好組員的任務分工,做好展學準備。第三步:展學交互(學法指導設計)(1)聲音洪亮,語言流暢,表達清楚。(2)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積極補充或質疑提問,并評價。(3)展示小組四個人分工明確。(3-4人小組,3號說,2號補充,1號梳理歸納,和同學們進行互動,針對這個問題大家還有補充嗎?謝謝我接受,我想和你交流一下我的看法。)一定要有互動交流主問題2預設答案:(1)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是強國之路,應當正視自身的不足,積極改革創新,與時俱進;一個民族要繁榮強盛,必須以開放的心態學習和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日本的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是模仿中國隋唐的政治經濟制度的。這一方面說明日本是一個善于學習的民族,同時也反映出隋唐時期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繁榮,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增強,中華文化的吸引力。主問題2設計意圖:依據所學知識把握大化改新的基本知識,進一步探究,培養學生全面總結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第三學程:學以致用學習任務:鏈接中考,當堂達標主問題3:1.7世紀中期,在日本發動宮廷政變中取得成功的改革派代表的是( )A.奴隸主階級的利益B.地主階級的利益C.農民階級的利益D.資產階級的利益2.公元7世紀,日本整個朝野掀起了“中國化運動”,全盤照搬中國的制度和文化,把處于蒙昧狀態下的民族,憑空向前推進了幾個世紀。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國家統一的需要B.社會生產力的發展C.改革派積極提倡D.孝德天皇掌握了政權3.日本大化改新與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相比較,其共同之處在于( )A.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B.學習漢語,采用漢姓C.定期分地給農民耕種D.建立天皇制的封建國家4.唐朝后期,一位去過日本的中國人回國后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見所聞。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 )A.天皇是日本國內最高的統治者B.把貴族土地收歸國有C.國家把土地賣給農民耕種D.農民必須向國家交納賦稅5.大化改新是日本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下列關于大化改新的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廢除了貴族世襲制,有才能的人都有機會入朝為官B.大化改新進一步加強了天皇的權力C.大化改新把日本推到了奴隸社會的頂峰D.大化改新大大促進了日本社會的發展學法指導:第一步:自學探究(學法指導設計)根據學習,梳理本節課的重點完成預設的問題第二步:互學討論(學法指導設計)(1)有序交流。組長主持,組內互學,相互補充。(2)匯總意見。(3)展學準備。組長做好組員的任務分工,做好展學準備。第三步:展學交互(學法指導設計)(1)聲音洪亮,語言流暢,表達清楚。(2)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積極補充或質疑提問,并評價。(3)展示小組四個人分工明確。(3-4人小組,3號說,2號補充,1號梳理歸納,和同學們進行互動,主問題3預設答案:1、B2、B3、A4、C5、C主問題3設計意圖:前面的學程設計已基本掌握重點的基礎知識,這個學程是鏈接中考,學以致用三、教學總結日本歷史上有兩次著名的改革,本課學習的是第一次,大化改新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是日本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的標志。日本這個民族善于學習,我們應當向它學習。板書設計??作業設計材料一 陳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書中提到:“中古時期,日本在亞洲拜認了第一位老師,向老師學習……后來,日本就向他的第一位老師發動侵略戰爭……”材料二 (1)中古時期,日本向他的“第一位老師”學習并進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這次改革的名稱是什么?有何影響?答案: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2)結合材料二,說說日本人在社會生活上至今還保留著“他的第一位老師”的哪些風尚。答案:服飾、建筑風格、使用漢字創造了日本文字、日本茶道等。(3)日本效仿中國改革取得了成功,對此你得到什么啟示?答案:應該積極學習世界先進文化,為我所用;對外開放促進繁榮發展等。六、課后反思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