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水上都市(意大利威尼斯——歐洲)1.地理位置:在意大利的________(意大利位于歐洲南部的亞平寧半島上),地中海的________,瀕臨____________,是一座美麗的__________。2.氣候: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3.威尼斯的特點(或威尼斯與水的關系)特 點成因(或具體表現)因水而生城市形成:威尼斯人的祖先在島嶼的低洼處打上木樁,填上土,然后在上面蓋起了樓房。島與島之間的海面變成了水道,水道上建起了幾百座大大小小的橋梁,連接著眾多島嶼。這樣,一座城市就逐漸形成了形成原因:威尼斯人的祖先為了躲避外敵,開始在這里建造家園因水而興商業城市的興起:位于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發展為東西方商品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后來,威尼斯成為地中海沿岸著名的__________,還一度是歐洲最大的__________因水而美魅力無窮的古老建筑:商業的發展,曾使各國富商、貴族云集于此,他們修建了無數豪華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如今,這些古老的建筑依然沐浴在海風中,散發著無窮的魅力(具有千年歷史的圣馬可教堂是威尼斯的標志性建筑)獨特的水城風光:縱橫交織的水道構成了大街小巷,船是這里主要的交通工具,既有大型的“公共汽車”——交通船,也有各家的“小汽車”——汽艇,還有專載游客的單槳平底木船——貢多拉多姿多彩的浪漫風情,豐富的傳統文化:每逢重大的節日慶典,市民們就會從各個城區和附近島嶼,劃著各式小船,匯聚到主要河道的兩岸,一起觀看激烈的劃船比賽,欣賞精彩的傳統節目因水而憂水也使這座歷史名城面臨著生存危機:__________與__________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侵蝕建筑物和堤岸,甚至影響到整個城市的結構圣馬可教堂 節日里的威尼斯 水淹威尼斯 威尼斯“因水而美”“因水而憂”分別指的是什么?(1)“因水而美”:①有眾多魅力無窮的古老建筑。②擁有獨特的水城風光。縱橫交織的水道構成了大街小巷,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③擁有多姿多彩的浪漫風情,豐富的水城傳統文化。有激烈的劃船比賽,有各式小船。(2)“因水而憂”:水也使這座歷史名城面臨著生存危機。海水倒灌與水位上漲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侵蝕建筑物和堤岸,甚至影響到整個城市的結構。一、選擇題1.“水城”威尼斯位于意大利的( )A.西北部B.西南部C.東北部D.東南部讀世界某區域示意圖,回答2-3題。2.圖中甲地的氣候特征是( )A.雨熱同期B.夏季炎熱干燥C.終年多雨D.冬季寒冷干燥3.甲、乙兩地所在國家經濟的共同特點是( )A.現代化牧業B.商品化農業C.“逐水草而居”D.旅游業發達4.威尼斯的旅游業與日本的漁業都是( )A.靠海而興起B.靠商貿起家C.靠捕魚發家D.靠航海而興旺5.歷史上威尼斯城的興起得益于( )A.瀕臨地中海,交通便利B.城墻牢固C.沒有外族入侵D.獨特的水城風光6.“河就是街道,船就是車輛,行走在這里,不是徒步就是乘船。”這句話形容的城市是( )A.蘇州B.威尼斯C.東京D.羅馬暑假期間,小明一家隨旅游團到歐洲旅游,其間他們游玩了意大利的威尼斯。據此回答7-8題。7.在威尼斯旅游期間,小明最有可能看到的場景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短暫的旅行讓小明領略了水上古城的永恒魅力,小明被威尼斯的美景深深折服。這種“美”體現在( )①精彩的水上木偶戲②連綿不絕的高山孕育的滑雪勝地③魅力無窮的古老建筑④縱橫交織的水道構成的大街小巷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二、非選擇題9.(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600多年前,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一座水上都市興起了,它成為東西方商品的集散地和貿易中心。詩人拜倫在1817年來到這里時,驚艷于這座水上都市的脫俗之美,忍不住送給了它“亞得里亞海的明珠”的稱號。以下是它的地理位置、氣溫和降水量狀況。圖1 圖2 圖3材料二:近年來,這座水上都市每年遭受100多次海水倒灌。因大量開采地下水,致使整個城市地面在20年內下降了30厘米。每年到此旅游的人有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為此帶來的生活垃圾也令它不堪承受。(1)“亞得里亞海的明珠”指的是__________(填城市名稱),它是圖1中的________(填“甲”“乙”“丙”“丁”)。根據圖2描述該地的氣候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3分)(2)有人用“因水而憂”描述該城市。請結合材料二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認識。(3分)(3)根據材料一,請用恰當的語言描述“亞得里亞海的明珠”與水之間的聯系。(2分)參考答案第2節 水上都市(意大利威尼斯——歐洲)教材解讀1.東北部 北岸 亞得里亞海 水上古城3.集散地 貿易中心 商業港口 商業城市 宮殿 教堂住宅 海水倒灌 水位上漲當堂鞏固一、選擇題1.C 2.B 3.D 4.A 5.A 6.B 7.D 8.B二、非選擇題9.(1)威尼斯 乙 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2)海水倒灌、地面下沉、環境污染等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影響了整個城市的結構。(3)因水而興,因水而美。第三課 傍水而居第1節 耕海牧魚(日本——亞洲)1.日本的自然環境(1)地理位置:日本位于__________,東臨太平洋,西北部臨日本海,西南隔東海與中國相望。(2)日本國土的特點:日本國土南北狹長,海岸線________,多__________。日本的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島組成。是一個地域狹小、人口眾多的島國。(3)自然資源: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日本擁有豐富的__________。沿海海域魚類餌料豐富,魚群集中,且有天然優良港灣作為漁業基地,漁業非常發達。在沿海的海岸線上分布著眾多的漁港。方 面表 現生產水產業、造船業飲食美味的海鮮語言、文字帶“魚”旁的文字和相關諺語節日“男孩節”的鯉魚旗藝術魚的雕塑2.生產特色:海洋漁業發達。3.日本發展漁業的有利條件(1)自然條件日本國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日本擁有豐富的__________。在沿海的海岸線上分布著眾多的漁港(2)社會經濟條件強大的工業對日本的漁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日本________發達,所造漁船性能優良,設備先進發達的________,織就了優質的漁網裝備冷凍保鮮設備,采用現代化的電子儀器,大大增強了海上捕魚能力,提高了作業效率4.日本獨特的“魚文化”(1)成因:日本有著悠久的捕魚歷史,在長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獨特的“________”,在生產、生活和文化等方面都有體現。(2)表現:人們的生活處處散發著濃烈的海洋氣息。(具體見右表)5.日本漁業的發展(1)漁業發展歷程:①早期,漁民主要在__________捕魚。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造船業的發展和捕魚裝置與技術的進步,__________迅速發展起來。③隨著世界各國對海洋資源的重視,以及日本國內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漁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新問題。現在大力發展__________,建設“__________”。(2)面臨問題:①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使得沿海水域的水質明顯惡化。②沿海地帶的填海造地,破壞了魚類生長和繁殖的場所。③現在捕魚的范圍大大縮小,許多遠洋大型漁船不得不閑置起來。(3)解決措施:①制定______________,限制廢水的排放。日本沿海的圍墾和其他開發活動受到控制,水污染也得到了較好的治理,沿海水質逐漸得到恢復。②漁民大力發展__________,建設“__________”。一、選擇題在日本山梨縣北木土市舉辦的第一屆中日旅游論壇中,中日兩國政府官員及旅游業界人士共同探討深化兩國旅游交流的未來之路。讀圖回答1-2題。1.圖中甲島嶼是( )A.本州島B.九州島C.四國島D.北海道島2.家住杭州(30°N、120°E)的小明想趁著寒假和家人去日本旅游,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大阪位于杭州的東南方向B.可以看到熱鬧的魚市,品嘗美味的“刺身”C.在東京旅行時,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貢多拉”D.觀看當地傳統節目“水上木偶戲”3.日本每年都要設置“禁漁期”,主要是為了( )①治理海洋環境污染,保護好海洋生態平衡②保護瀕危魚類資源,保護海洋生物的多樣性③保護魚類資源,使海洋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④避免漁民之間出現更加嚴重的貧富分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下列關于日本地理位置說法正確的是( )A.位于亞洲東南部B.屬于西亞C.位于亞洲東部D.位于南亞5.讀右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①是北海道島,該島附近漁業資源豐富B.②是富士山,它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C.③是日本海,該海沿岸地帶工業分布特別集中D.日本火山眾多,地震頻繁6.世界各地的自然條件各不相同,但人們都能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營造出美好的生活場景。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有( )①秘魯的安第斯山區,形成了山上畜牧業和山下種植業的不同生產生活景觀 ②日本在長期與大海共存、與漁業共生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魚文化” ③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農業實現了高度的一體化 ④典型的山地之國、旅游業發達、礦產資源豐富是對瑞士的真實寫照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漁業生產可分成海洋捕撈、海水養殖、淡水養殖、淡水捕撈等幾部分。結合所學知識回答7—8題。7.日本是一個漁業非常發達的國家。這得益于日本( )①強大的工業②豐富的漁業資源③眾多的人口④獨特的“魚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近幾十年來,世界各國海洋捕撈能力迅速提高,漁業資源因過度捕撈而逐漸衰退,70%的漁業資源因受到破壞而減少。因此,我們應該( )①嚴格禁止捕撈,保護漁業資源②發展人工養殖,建設“海洋牧場”③提高科技水平,增強捕撈能力④保護海洋資源,走可持續發展之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選擇題9.(22分)觀察右邊的日本略圖,回答問題。(1)瀕臨的海洋:A.________海,B.________洋。(2分)(2)日本國土主要由四個島嶼組成:C.________島,D.__________島,E.________島,F.________島。海岸線________,多____________。(6分)(3)G是日本的首都________,其________方向的D島有世界知名的漁場。(2分)日本略圖(4)日本國土位于__________(填溫度帶),__________(填緯度帶)。(2分)(5)據圖判斷,從東、西半球來看,日本位于________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日本位于________半球。(2分)(6)除了上述自然條件外,日本漁業發達還有哪些有利的人文條件?(4分)(7)閱讀右邊折線圖,談談從1960年以來日本漁業發展出現怎樣的變化,并說明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4分)參考答案第三課 傍水而居第1節 耕海牧魚(日本——亞洲)教材解讀1.(1)亞洲東部 (2)曲折 優良港灣 (3)漁業資源3.(1)漁業資源 (2)造船業 紡織業4.(1)與大海共存 與漁業共生 魚文化5.(1)①沿海地帶 ②遠洋捕撈 ③人工養殖 海洋牧場(3)①海洋環保法規 ②人工養殖 海洋牧場當堂鞏固一、選擇題1.D 2.B 3.C 4.C 5.C 6.D 7.A 8.C二、非選擇題9.(1)日本 太平(2)本州 北海道 九州 四國 曲折 優良港灣(3)東京 東北(4)北溫帶 中緯度(5)東 北(6)強大的工業對日本的漁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日本造船業發達,所造漁船性能優良,設備先進。先進的紡織工業和電子工業為漁業提供了優質漁網和電子設備。廣泛使用優質漁網,裝備冷凍保鮮設備,采用現代化的電子儀器。(7)變化:遠洋漁業自70年代開始明顯下降,近海漁業自60年代至90年代呈上升趨勢,但從90年代開始明顯下降,養殖漁業呈上升趨勢。(2分) 原因:世界各國對海洋資源的重視,使日本捕魚的范圍大大縮小;日本國內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導致過度捕撈,漁業資源減少;填海造地和經濟發展破壞了魚類生長和繁殖的場所;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污染了沿海的水質,破壞了魚類的生活環境。(任答一點)大力發展人工養殖,建設“海洋牧場”。(必答)(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節 耕海牧魚(日本——亞洲).docx 第2節 水上都市(意大利威尼斯——歐洲).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