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1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識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三部分,《共產黨宣言》的起草人、發表的時間、內容、意義,第一國際、巴黎公社的成立等基本史實。培養學生分析、概括、歸納材料的能力。過程與方法:感知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條件和過程,學會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客觀規律與主觀能動性的觀點正確分析歷史現象。感知馬克思、恩格斯的高尚情操以及他們所創立的理論的正確性;認識巴黎公社的無產階級政權性質及其不可避免的失敗結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學習馬克思和恩格斯為人類謀福利的高尚道德情操。教學重點:《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教學難點: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對工人運動的影響。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國際歌》,大屏幕顯示歌詞,用雄渾的樂聲營造學習的氛圍。教師提問:你知道這首歌叫什么名字嗎?這首歌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被創作出來的?提示:這首歌的歌詞是巴黎公社委員鮑狄埃在巴黎公社失敗后的白色恐怖中以他的滿腔熱忱寫下的驚心動魄的詩篇,悲壯雄渾的旋律由法國工人作曲家狄蓋特一氣呵成。巴黎公社雖然失敗了,但這首氣壯山河的歌在全世界傳唱開來,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戰歌!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那段歷史。二、探究新知(一)馬克思與恩格斯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98—99頁,概述馬克思與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動。提示:①馬克思在《萊茵報》上發表文章,抨擊普魯士政府。②在巴黎,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討論各種理論和歐洲工人運動。③馬克思在倫敦寫出了《資本論》等著作。④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前人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⑤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在倫敦正式出版。2.材料展示:材料一 到19世紀上半期,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大機器生產逐漸取代了工場手工業,生產力極大提高,資本主義迅猛發展,社會財富日益增多。但給社會財富的制造者——工人帶來的卻是巨大的傷害和災難。資本家把機器變成殘酷剝削工人的工具,延長勞動時間,提高勞動強度,降低工人工資,把工人推向了貧困的深淵。材料二 19世紀三四十年代,英國、法國、德國都出現了令資產階級震驚的工人運動,影響較大的有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織工起義。這充分表明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三大運動的失敗,說明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發展迫切需要革命理論的指導,而工人斗爭的豐富經驗,為馬克思、恩格斯進行理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材料。馬克思主義正是適應了時代和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無產階級的科學理論。材料三 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家黑格爾辯證法與費爾巴哈唯物論的合理內核,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又批判地吸收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中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學說,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從而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同時,對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做了批判考察,為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提供了思想條件。材料四 馬克思、恩格斯深入街頭,廣泛接觸工人群眾。1847年,馬克思、恩格斯一起參加了德國工人秘密組織——“正義者同盟”,并把該組織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引導學生從材料中總結馬克思主義產生的四個條件。提示:①經濟基礎: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資本主義迅猛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弊端日益暴露。②階級基礎:歐洲發生了三大工人運動,無產階級作為新生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③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④實踐基礎: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研究與革命實踐。3.教師提問:通過學習我們大致了解了馬克思、恩格斯的事跡,青年學生應該學習他們哪些高尚品格呢?提示:①他們心地善良,關心勞苦大眾的疾苦,深入了解工人生活,樂于向勞苦大眾奉獻自己的一切。②他們都不惜舍棄原先優渥的個人生活條件,選擇了將為人類謀福利作為自己的職業,在逆境中堅定不移地為美好理想的實現而奮斗。③勤奮好學,善于獨立思考,汲取前人的思想精華,學識淵博。④重視社會實踐,結合工人運動實踐來創立科學理論。(二)《共產黨宣言》課件展示:《共產黨宣言》名句摘錄: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00頁內容,找出《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及影響。學生先閱讀,然后討論回答提出的問題,教師進行正確的指導和歸納。提示:《共產黨宣言》的核心內容:指出了資本主義社會必將被共產主義社會所取代;肯定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建立政黨,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影響:《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三)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01頁內容,找出第一國際成立的時間、地點和作用,并以法國為例加以說明。提示:1864年,英國、法國、德國等國的工人代表在倫敦成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第一國際成立后,在各國建立支部,領導工人階級運動。教師補充材料,對巴黎公社運動進行簡要說明:1870年,普法戰爭法國戰敗→社會矛盾激化,第一國際法國支部領導巴黎人民發動起義→建立巴黎公社→資產階級反動政府勾結普軍反撲,公社失敗。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梳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動,尤其探討了《共產黨宣言》的內容、意義以及馬克思主義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重大指導作用。整個環節,學生都能積極投入到學習探究之中,在合作與分享中獲得了知識,升華了情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