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第17課 君主立憲制的英國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包括議會與王權的斗爭,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革命的發生、發展、結束;《權利法案》的頒布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培養學生分析歷史問題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權利法案》的學習,初步認識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歷史的進步,進一步樹立歷史進步意識,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長期性和曲折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英國君主立憲政體進步性的認識,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走向,逐漸樹立民主與法治的意識。教學重點:議會和王權的斗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權利法案》。教學難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曲折性和保守性。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課件出示《處死查理一世》圖片。1649年1月30日,在白廳宴會廳前搭起了斷頭臺,英國的國王查理一世面帶微笑,態度從容,為了維持尊嚴,他說:“死亡對我并不可怕,感謝上蒼,我已準備好了。”他先朗誦了自己作的一首詩,然后宣稱自己是人民的殉道者,他走到斷頭臺前,結束了49歲的一生。一周后他的尸體被秘密埋在了溫莎城堡。查理一世作為英國最高的封建君主,為什么會被推上斷頭臺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7課《君主立憲制的英國》。二、探究新知(一)議會與王權的斗爭材料展示:國王創造法律,而非法律創造國王,國王是上帝派到世間的最高權威,有無限的權力。——詹姆士一世教師提問:17世紀初,英國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國王詹姆士一世奉行什么理論?這導致了哪一后果的發生?(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第80頁第1段正文分析回答)(學生討論回答)提示: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權神授”理論,渴望王權專斷,他認為國王是上帝派到人間的最高統治者,有無限的權力。詹姆士一世的言行與英國的法律和政治傳統嚴重不符,其專制統治導致議會與王權處于對立狀態。(二)革命的發生1.繼詹姆士一世之后,查理一世繼續推行君主專斷政策,無視議會的權力。1628年,議會向國王呈遞了一份《權利請愿書》,重申查理一世在沒有得到議會同意的情況下,不得征稅;不經法院判決不能隨意逮捕人;和平時期不能隨意在居民家中駐軍。教師提問:《權利請愿書》的內容體現了什么意圖?有沒有達到目的?提示:這份請愿書表達了議會限制王權的意圖。查理一世先是假意應允,在得到撥款后卻解散了議會,議會和王權的矛盾激化。2.1637年,蘇格蘭人民發動起義,并一直攻打到蘇格蘭北部,蘇格蘭人民起義點燃了這場革命的風暴,成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導火線。為了籌措軍費鎮壓蘇格蘭人民起義,國王查理一世是如何做的?結果如何?提示: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議會,希望能夠籌集軍費,鎮壓蘇格蘭發生的人民起義。這次議會的召開,揭開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3.閱讀教材第80頁第2段正文,思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有哪些?提示:①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主要商路和貿易中心的轉移對英國資本主義成長非常有利,新興資產階級在經濟上的發展必然要求在政治上的地位。②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獲得長足的發展,具體從英國毛紡織業手工工場的情況可以說明,“圈地運動”中形成的一些新貴族與資產階級利益相通,要求發展資本主義,反對封建專制。③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發生激烈的沖突。4.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了解英國內戰的經過。教師提問:內戰將英國分裂為兩半:經濟落后、舊貴族勢力強大的北部和西部地區,支持國王;資本主義發達的南部和中部地區,支持議會。克倫威爾指揮軍隊在馬斯頓荒原和納西比戰役中,大敗王黨軍隊,并俘獲國王查理一世,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君主最終命運如何呢?提示: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隨后,英國宣布為共和國。(三)《權利法案》1.1660年,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接受議會有條件的邀請,做了英國國王。英國恢復了君主制,但國王的權力受到了很大限制。查理二世的繼任者是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詹姆士二世是天主教徒,他在英國恢復天主教和專制制度,進行反攻倒算,激起了人民的反抗。教師提問:在這種情況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們又是怎樣應對的呢?提示: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其他不滿國王專制統治的人士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新的國王。2.材料展示:凡未經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實施之僭(jiàn,超越)越權力,為非法權力;……凡未經議會準許,借口國王特權,為國王而征收,或供國王使用而征收金錢,超出議會準許之時限或方式者,皆為非法;除經議會同意外,平時在本王國內征募或維持常備軍,皆屬違法。——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教師提問:《權利法案》實施的目的及本質是什么?議會都獲得了哪些權利?提示:《權利法案》是限制王權和保障議會權力的重要法律文件,它在立法、稅收、軍隊等方面對國王的權力明確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權有所約束,同時也把議會的自由、議會的權力用法律文件固定下來,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它最早在英國政治制度上打下了資本主義時代的烙印,顯示了沖擊封建專制政治的勝利,君主立憲制由此出現。但是,當時英王的權力還相當大,國王有權批準議會法案、任免官吏,國王又是軍隊最高統帥,有對外宣戰締約的權力等。后來經過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議會權力才超過王權。3.課件出示下面幾段材料,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材料一 在17世紀的英國革命中,資產階級和與資本主義有聯系的貴族,在城鄉中、下層人民的廣泛積極的支持和推動下,推翻了封建君主制,為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開辟了道路。此后,英國的資本主義得以更快地向前發展。18世紀后半期,英國在世界上首先發生工業革命,到19世紀中葉成為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號稱“世界工廠”。——《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材料二 英國革命的意義并不局限于本國范圍之內,它對全歐洲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馬克思寫道:“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國的革命和法國的革命,這是歐洲范圍的革命。……它們宣告了歐洲新社會的政治制度。……這兩次革命不僅僅反映了它們發生的地區即英法兩國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提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英國的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并為率先開始的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不僅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而且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4.課件展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示意圖》,引導學生結合圖片及教材內容總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提示:曲折性;反復性;不徹底性。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在本課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過程以及《權利法案》的目的、內容、意義掌握較好。學生容易把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以及威廉等人物混淆,課外時間還需幫助學生理清人物之間的關系,以便更好地掌握本課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