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建國以來,青年服飾的研究一、認識服飾20世紀50年代布拉吉是來自蘇聯的一種連衣裙,其款式非常簡單:泡泡短袖,泡泡褶皺與圓領連身衣相連,后系腰帶。20世紀50年代列寧裝,式樣為雙排扣西裝開領,腰中系一根布帶,雙排各有三粒紐扣。這一時期服裝崇尚簡潔,樸實,顏色相對單調,以綠,藍,黑,灰為主。列寧裝20世紀50年代背帶褲工裝背帶褲工裝20世紀60年代60年代,男女服裝歸于一統,黃軍裝,黃軍帽,紅袖章,黃挎包成了“時裝”,“文革”時期,只有解放裝,青年裝,中山裝,對襟衫。中國真正進入了藍灰綠的無彩色服裝時代。20世紀70年代工作裝20世紀70年代軍裝20世紀70年代白色帆布鞋20世紀70年代白色帆布鞋花襯衫喇叭褲20世紀70年代花襯衫蝙蝠衫20世紀80年代到了80年代,花格子小毛衫,牛仔褲,健美褲,運動服以及色彩鮮艷的女士裙子開始展現在人們的生活中。20世紀90年代到了90年代,人們開始追求個性,時裝就花樣翻新地抖出各種賣點:閃亮,斜肩,花卉以及荷葉邊。到了90年代后期,國內服飾全面開放,袒胸露背不再被非難,而成為時尚。21世紀進入21世紀,人們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繽紛絢爛的主題除了為服裝制造出明亮熱情的氣氛外,更營造出了一種意境,也創造出視覺爆炸的效果,真真正正的融入了國際化的時尚浪潮。二、課題研究課題一:建國以來本地區青年服飾的變遷情況研究1、采訪社區居民、家庭人員,以及研究服飾變遷的專業人士,了解他們所經歷的不同時代的服飾特征以及他們對服裝變化的看法。2、收集建國以來不同年代青年的照片和衣物,按時間順序對他們進行編號整理。3、以十年為一階段進行階段劃分,總結各階段的青年服裝在色彩、面料、款式等方面的特征。4、通過建國以來本地區青年服飾的變遷情況,分析,思考:哪些面料通過多年的變化又重回人們的生活中?哪些曾經被遺忘的服飾又掀起了時尚的潮流?5、以時裝表演的形式展示建國以來本地區青年服飾變遷情況,并配以解說詞,介紹服裝的演變情況和各階段特征。課題二:試析影響本地區建國以來青年服飾變遷的主要因素1、政治因素:不同階段的社會政治變革及當時的社會政治形勢對青年服飾的變遷造成了哪些影響?人們的政治態度和階級立場對于服飾的選擇產生了什么影響?2、經濟因素:自新中國建立到20世紀70年代,計劃經濟對服裝業的發展有何影響?改革開放后,對外交流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服裝業的發展起到什么作業?3、技術因素:科技的進步為服裝在面料創新、創意設計等方面提供了哪些可能?4、文化因素:西方服飾對中國服飾的設計、生產和使用等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影視作品中的新潮服飾對人們的日常服飾變化有何影響?5、思想觀念因素:人們對審美的需求發生了哪些變化?人們的從眾和異眾心理對服飾變遷產生了什么影響?6、撰寫小論文,綜合闡述以上觀點。三、拓展深化改革開放以來服飾“西化“帶來的思考分析服飾“西化”對中國傳統服飾工藝的革命、人們的服飾審美觀及現代化的服飾設計、生產與銷售等產生了哪些影響,對中國服飾文化中的傳統因素、民族特色帶來了哪些沖擊,思考如何在保留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合理借鑒西方服飾文化。中國未來幾年服飾發展趨勢展望在了解影響服飾文化發展的各種因素、服飾演變的原則等信息的基礎上,了解當前的服飾流行的趨勢,并嘗試從服飾產品的功能性、時尚度、科技創新等方面預測未來幾年的服飾走勢。既可對服飾的整體發展趨勢進行預測,也可選擇如內衣、童裝等某類服飾進行思考展望。服飾作為人類文明特有的文化象征,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延續和發展。它是時代之明鏡、文化之表征,它的發展與演進始終與社會文化的變遷緊密相連,同時,每個時期的復式變化,都受到同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