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正在消逝的中國傳統文化2005年11月24日,韓國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又有媒體報道,韓國在成功申報端午祭之后,又擬將中醫改為韓醫申報世界遺產。其后,消息不斷傳來,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欲將“燈謎”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等等。一時間,外國人爭先恐后地將起源于中國的傳統文化申請為本國的文化遺產蔚然成風。課題背景中國的傳統文化為什么陷入如此尷尬的境地?在當前形式下,中國傳統文化路在何方?我們應該為保護傳統文化做些什么?民族的自尊心驅使著我們走近傳統,關注正在消逝的傳統文化。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承載了太多的輝煌,我們難以一一涉及,只能選取其冰山一角,以我們的視角和思考,探究根源,追尋出路。研究的目的和意義中國的“三大國粹”是什么?針灸起源于中國,歷史悠久。京劇中國影響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劇種。國畫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中國的三大國粹(京劇)(中醫)(國畫)傳統建筑傳統習俗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傳統文化的表現 在商品經濟大潮的席卷之下,北京的胡同在衰敗,沒落。有打不上水來的井眼、磨圓了棱角的石頭棋盤,供人憑吊。西風殘照,滿目荒涼,毫無生氣。?一、正在消逝的傳統建筑北京胡同與四合院菊兒胡同(北京) 相差時日不多的圣誕節和元宵節,中國人對他們的態度卻截然不同。雖然并不一定懂得“圣誕”的真正含義,但中國的年輕人卻把握住了它的“狂歡”內涵。自由輕松的慶祝形式極大地迎合了現代年輕人。二、處境尷尬的傳統節日元宵節與圣誕節手工制作塑料燈籠 其實中國自古就有“鬧元宵”一說,唐朝元宵賞燈的活動就已經非常盛行。元宵之時,皇宮上下都要掛起燈籠,長安城內更是張燈結彩,還要建立幾十米高的燈塔、燈樓,人們圍著燈塔、燈樓歡歌跳舞,猜燈謎,其盛況絕不亞于當今巴西的狂歡節。遺憾的是,賞燈狂歡的傳統并沒有延續至今,如今連糊燈籠的傳統手藝也漸漸絕跡,偶爾有孩子手上提著個塑料小燈籠,已很難讓人感受到節日的氣氛了。糖塔是民間食品工藝中極富特色的品種之一。是用白糖、色素等混合在鍋里熬煮化后澆入預制的各種花樣的木模中冷卻而成,品種既可觀賞又能食用。“糖塔”是福建霞浦民俗文化中特有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而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塔”已不再為人所重視,逐漸從主街道中“隱退”,淪落到路邊小攤。精美的糖塔制品三、岌岌可危的傳統技藝霞浦糖塔 中國的陰陽八卦,最能反映中華民族精神,表達中國老子的辯證思想,陰陽互補、互相轉化;代表宇宙的平衡與和諧。韓國人將陰陽八卦圖作為國旗,頂禮膜拜,而現代中國人大多數對它并不了解。 韓國、日本等國家,大街小巷都有很多中國的典籍,他們對孔子、王陽明、朱熹等中國古代先賢推崇的程度,中國人無法想像。韓國漢城成均館四、正在缺失的經典文化韓國國旗 在韓國9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處都有與儒學有關的遺跡,如紀念孔子的“大成殿”、專修儒學的“明倫堂”等等。 同韓國人談人倫,他會用“孝”來詮釋;你同他談社會,他會以“敬”去貫穿。 而在我國,對孔孟莊等思想了解的卻并不多。 當我們捧著玫瑰花巧克力在西餐廳陶醉于浪漫的2月14日情人節時,誰還會在七夕繼續樸素的愛情?當最尖端技術掌握在別人手里的時候,我們還有什么引以為傲的資本?當源于中國的傳統文化被外國人強注專利的時候,我們還有什么民族尊嚴?當西方思潮沖擊中國文化的時候,我們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在哪里?當WTO寬限期即將到來的時候,我們還有反抗的余地嗎?當日本、韓國都在弘揚孔子文化的時候,我們在做什么呢? 我們住在國外風格的房子里,在看日本的卡通片,在看韓劇,在吃KFC,在用SK-II,······。中國的傳統文化為什么陷入如此尷尬的境地?1、現代化進程迅猛如潮,人們注重經濟的發展而忽視文化遺跡的保留,城市化進程也使得傳統習俗漸漸淡化,城市生活的“老死不相往來”使得人們對傳統節日習俗淡化。2、文化大革命中宣揚以孔孟為代表的封建文化必須清除,發動群眾破舊立新,使得中華民族的經典文化遭到全盤否定,古代民俗禮儀、節慶受到沖擊。3、五四新文化運動前期的倡導者反孔批儒,他們雖然著重于社會政治意義,超出學理范圍,但客觀上造成了一種影響。探究消逝的原因中國傳統文藝以古代文學、傳統繪畫、傳統戲曲為代表變臉京劇臉譜 難道現代文明的進步就是以犧牲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為代價的嗎?難道在現代文明的縫隙中就沒有古老文化的一米陽光嗎?我們在心痛的同時,是否能做些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