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古代中國在世界上的別稱:“絲國”“瓷國”“茶國”中國茶文化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農百草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國公。—《茶經》悠久的歷史請同學們閱讀資料,了解關于茶的知識,并給大家進行講解:1、茶葉的分類2、中國十大名茶3、中國茶文化的主要內涵4、茶道六事的內容5、中國茶道的五境之美6、世界上的第一步茶專著常識了解茶葉的基本分類中國十大名茶茶葉請查閱資料,了解茶葉的常識,并講解給大家:茶葉的分類標準很多,中國人一般把茶葉粗略分為以下幾種:綠茶:如六安瓜片、龍井茶、蒙洱茶、碧螺春、信陽毛尖等。紅茶:包括小種紅茶、紅茶茶珍和紅碎茶,不少外國人都喜歡喝。黃茶:如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廣東大葉青等。黑茶:磚茶、普洱茶等都屬于黑茶。烏龍茶:如鐵觀音、武夷巖茶、白毫烏龍茶等。白茶:白毫銀針、壽眉、白牡丹等都屬于白茶。花茶:如茉莉花茶、玉蘭花茶、桂花花茶、珠蘭花茶等,其中以茉莉花茶產量最大。1.西湖龍井2.洞庭碧螺春3.信陽毛尖4.君山銀針5.黃山毛峰中國十大名茶6.武夷巖茶7.安溪鐵觀音8.都勻毛尖9.祁門紅茶10.六安瓜片中國十大名茶西湖龍井:WestLakeLongjingTea鐵觀音:IronGuanYin武夷大紅袍:BigRedRobe磚茶:Bricktea普洱茶:Pu'ertea銀針白毫:SilverNeedleWhitefur安吉白茶:AnjiWhiteLeaf陸羽(755年-804年),字鴻漸,號“茶山御史”唐朝復州竟陵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于世,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并擅長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來到浙江吳興,“閉關對書”,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學著作。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茶道由茶禮、茶規、茶法、茶技、茶藝、茶心這六事構成,稱作茶道六事。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茶具欣賞茶具一般都會理解是指茶壺、品飲杯、茶盤、茶道、茗爐等飲茶用具。泡茶程序和最佳溫度1、百鶴沐?。ㄏ幢河瞄_水洗凈茶具;2、觀音入宮(落茶):把鐵觀音放入茶具,放茶量約占茶具容量的五分;3、懸壺高沖(沖茶):把滾開的水提高沖入茶壺或蓋甌,使茶葉轉動。4、春風拂面(刮泡沫):用壺蓋或甌蓋輕輕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凈5、關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鐘后的茶水依次巡回注入并列的茶杯里;6、韓信點兵(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里;7、鑒賞湯色(看茶):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8、呂啜甘霖(喝茶):乘熱細啜,先嗅其香,后嘗其味,邊啜邊嗅,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唯底回甘,心曠神怡,別有情趣;沏茶的最佳溫度:茶葉中的氨基酸對人體有好處,它在水溫60度得時候就能溶解出來。維生素C在水溫70度就會受到破壞。茶單寧和咖啡堿在水溫70度就會溶解出來。若水溫過高茶的味道就過于苦澀了。因此,要保持茶中營養、味道和香氣,沏茶的水溫最好保持在70—80度為宜,一般是把水灌入暖水瓶,而后在沏茶。實踐操作同學們可以自己嘗試泡一泡茶,并觀察它們的湯色特點,品嘗它們的味道。觀賞茶湯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花古人的生活必需品針對身體和工作,你該喝什么茶用腦過多:茉莉花茶、綠茶體力勞動、運動過后:烏龍茶、紅茶常處于空氣污染嚴重環境:綠茶缺乏勞動和運動的人:綠茶、花茶嗜煙酒者:綠茶肉食主義者:烏龍茶陰虛體質者:綠茶陽虛體質、脾胃虛寒者:烏龍茶、花茶便秘:蜂蜜茶減肥美容:烏龍茶、普洱茶、綠茶抗癌、防癌:綠茶降血脂、防動脈硬化:烏龍茶、綠茶延年益壽:烏龍茶、紅茶茶與詩詞藏頭詩—文劍陸羽《茶經》尚半掩,夢入云峰不知處。菲芳寒煙衣沾露,女兒清歌弄綠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