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學設計課題第11課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單元三學科歷史年級七學習目標知道西漢建立的時間和建立者;掌握漢高祖及繼任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對農業生產的好處;掌握“文景之治”;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思考內在的因果關系。研讀與本課相關史料,獲取有效歷史信息,做到論從史出。漢初統治者政治寬厚,生活恭儉,他們這種簡樸作風一直為史家所稱頌。重點漢高祖及繼任者的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難點理解休養生息政策為后來漢武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組織教學復習檢測請簡述陳勝吳廣起的時間、地點及經過。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請簡介楚漢之爭的情況。導入新課: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鱗。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賓。高抗威宇宙,貴有天下人。憶昔與項王,契闊時未伸。鴻門既薄蝕,滎陽亦蒙塵。蟣虱生介胄,將卒多苦辛。爪牙驅信越,腹心謀張陳。赫赫西楚國,化為丘與榛。出示學生目標:(1)了解楚漢之爭、劉邦建國的基本情況。知道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2)分析漢初劉邦實行修養生息政策的原因。通過分析“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提高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3)認識漢初統治者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實行輕徭薄賦的修養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復社會秩序,促進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準備教材等學習用品思考并回答教師的提問。傾聽并思考齊讀學習目標,理解本節內容檢測上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解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學習有的放矢。講授新課目標導學一:西漢的建立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一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內容。閱讀材料,結合教材內容,分析以下問題:材料一:劉邦,沛縣人,世代務農,任亭長。善于網羅人才,包括社會下層有才能的人。稱帝后,論功定封,形成“布衣將相”的局面。材料二:材料三:《漢書·食貨志》記載,西漢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1)西漢建立的時間是何時?建立者是誰?都城在哪里?(2)根據材料三,說一說,當時社會處于什么樣的境況?(3)漢初經濟蕭條,國家貧困的荒涼景象是什么造成的?教師總結:秦的殘暴統治+長期的戰亂。目標導學二:休養生息政策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二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內容。閱讀材料,結合教材知識,思考以下問題:材料一:秦始皇的殘暴統治,加之連年的戰爭,社會生產遭到破壞。西漢初期出現了社會經濟凋敝、人口減少糧食奇缺的殘破景象。材料二:【陸賈,寫《新語》一書,提出了行仁義、重教化,力求給百姓一個安靜環境的主張】材料三:民以饑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量吏祿,度官用,以賦于民。漢初統治者面對如此局面,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休養生息的含義?請簡析休養生息政策提出的背景。教師強調:漢朝統治者出身于社會底層,能夠切身感受百姓疾苦,注意吸取秦亡教訓。休養生息政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教師總結:“兵皆罷歸家”,讓士兵還鄉務農;將奴婢釋放為平民,以增加農業勞動力;鼓勵人民致力于農業生產,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休養生息政策的作用是什么?教師總結:①增加勞動力②減輕負擔③鼓勵生產④緩和社會矛盾漢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目標導學三:“文景之治”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三部分,初步了解教材的主要內容。閱讀材料,結合教材知識,探究以下問題:文帝、景帝在位期間,“吏安其官,民樂其業”,史稱什么?教師總結:文景之治(2)你能否講述有關他們的一個故事?教師講解:漢景帝劉啟是漢文帝劉恒中子,庶出長子,西漢第六位皇帝。(3)“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是什么?(4)“文景之治”的內容是什么?教師總結:①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②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稅降到三十稅一。③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一些嚴刑苛法。④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5)“文景之治”的含義是什么?教師總結:經過文帝和景帝近40年的整治,統治者“躬修儉節,思安百姓”形成一個“吏安琪官,民樂其業的”社會環境,史稱“文景之治”課外拓展:封建王朝的治世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過很多所謂的“治世”和“盛世”,像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所謂“治世”和“盛世”,指的就是社會安定、政治清明,百姓豐衣足食。實際上,在封建社會的“盛世”,朝廷的作用只是限制統治階級不要剝削過重,使多數自耕農能維持基本上的生活和再生產。學生閱讀教材,勾畫知識點。學生閱讀材料,結合教材內容,回答問題:建立時間:公元前202年,建國者是漢高祖劉邦,都城在長安。學生舉手回答: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經濟蕭條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學生閱讀教材,勾畫知識點。學生閱讀幾則材料,結合教材內容,回答問題如:在社會大動蕩或長期戰爭之后,統治者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以保養民力,增殖人口,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學生回答:鼓勵人民致力于農業生產,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學生閱讀教材,勾畫知識點。學生根據所知或結合教材講述,如:漢文帝劉恒(前203年—前157年),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學生列舉內容如:①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文帝:廢除連坐,廢除肉刑。把割鼻子改為打三百板子,把斬去左腳改為打五百板子……學生閱讀課外拓展,理解和感悟。通過組織學生閱讀教材,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所了解,便于以下問題的探究。通過三則材料,從不同角度展示西漢的情況,引導學生結合教材明確西漢建立的時間、地點及建立者等情況,使學生對相關知識有全面的了解。組織學生閱讀教材,旨在提高學生自主閱讀教材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借助材料,分析從秦末以來社會現象、陸賈的《新語》以及民自賣奴婢等現象,引出知識:休養生息,并接著探究其提出的背景、含義、主要內容及作用等一系列問題,使知識呈現具有系統化,利于學生整體理解和掌握。通過組織學生閱讀教材,使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圖片的形式,展示漢文帝和漢景帝,使學生對二者有個整體的感知,也利于調動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圍繞文景之治,分別提出文景之治的原因、內容或措施、含義等一系列問題,使學生能夠對文景之治有全方位的了解,使知識脈絡清晰。通過課外拓展,增加學生的歷史知識,拓寬學生視野。檢測目標1.西漢統治者在充分認識到“先富民,再強國”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提倡節儉B.大興文治C.平抑物價D.休養生息2.西漢初年,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 )A.消滅項羽的殘余勢力B.加強中央集權制度C.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D.解除朝中大將兵權3.下列關于漢初休養生息政策的敘述錯誤的是()A.是西漢吸取秦亡的教訓而采取的措施B.內容包括減輕賦稅、徭役等C.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D.文景之治時開始實行學生以組為單位,觀看幻燈片出示的檢測題,討論并交流,從而總結出正確的答案,鞏固和理解好本節所學內容。利用多媒體出示本節課的檢測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課堂小結西漢初建,社會經濟凋敝,政權不穩。高祖吸取教訓,采取休養生息政策穩定政權。文帝、景帝繼續推行此政策,為國家積累了大量的錢糧,為武帝大一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談收獲和體會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板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