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關于辛棄疾的研究—成果匯報課第一篇章走進辛棄疾的生平小小辛棄疾組辛棄疾基本信息歸居田園坎坷仕途義斬義端英雄本色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他比陸游小十五歲,出生時北方久已淪陷于女真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在金國任職,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女真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基本信息 英雄本色23歲南渡以前,是辛棄疾一生最為意氣風發的時期。1161年,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22歲的辛棄疾聚眾二千人樹起抗金旗幟。沒過多久,率部歸耿京起義軍,并力勸耿京歸宋,以圖大業,1162年,辛棄疾奉命南渡,聯系起義軍的歸宋問題。不料叛徒張安國殺了耿京,率部投金。辛棄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棄疾率領五十余名騎兵,奇襲金營,生擒叛徒張安國。此舉“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圣天子一見三嘆息”。從此辛棄疾投奔南宋,官為江陰簽判。 坎坷仕途1162年至1181年,從辛棄疾23歲到42歲,是一生中游宦時期。這一時期的辛棄疾,雄心勃勃,壯志凌云。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力陳抗金撫國方略。但他的意見并未被當權者采納。在此期間,他由簽判到知州,由提點刑獄到安撫使,雖然宦跡無常,但政績卓著。他出任滁州知州僅半年,當地“荒陋之氣”一洗而空。他在湖南帥任,創置“飛虎軍”,“軍成,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他不失為一個有清醒政治頭腦憂國憂民的好官。歸居田園1182年至1207年,從43歲到68歲。這期間除了53歲至55歲一度出任閩中外,兩次遭彈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過,是他一生被迫歸隱時期。在長期隱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園,留戀山水,追慕陶淵明,寫了大量田園詞,山水詞,有濃郁的鄉土氣息。他的愛國激情在某些唱和贈答詞中,也有強烈表達。辛棄疾64歲高齡時,仍不以久閑為念,不以家事為懷,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罷免。辛棄疾自66歲秋,罷居鉛山后,雖屢見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樞密院都城旨要職,但總以年老多病,力辭未就,卒年68歲。 義斬義端金主完顏亮遷都燕京之后,一些長期受奴役和壓迫的漢人再也忍無可忍,終于扛起了反金大旗,其中聲勢最浩大的一支隊伍是山東境內揭竿起義的一支隊伍,領頭的耿京是一位農民出身的濟南人。為了響應義軍的反金義舉,時年二十二歲的辛棄疾,也乘機拉起了兩千人的隊伍投奔耿京。但耿京對這個前來投軍的秀才并沒有過多的青睞,只命他做了一名無足輕重的文官,掌管文書和印帥。 義斬義端在此年中發生的一件事,令耿京對辛棄疾從此刮目相看。當初和辛棄疾一塊兒來投奔義軍的還有一位叫義端的和尚。義端本身就是個守不了清規戒律的花和尚,因為受不了在義軍里當差的苦頭,竟偷偷的盜走了經由辛棄疾保管的帥印,準備去金營里邀功。義端本身也是一小股義軍的首領,是被辛棄疾說服一起投奔耿京帳下的,耿京盛怒之下,只得拿辛棄疾問罪。辛棄疾理屈詞窮,自知交友不慎,羞愧難當,當場向耿京立下了軍令狀,追回帥印。 義斬義端當晚,辛棄疾帶了一小隊人馬埋伏在了去往金營必經的路上,果然,天快亮了的時候,義端真的騎馬來到,辛棄疾不由分說,一刀將義端砍下馬來。義端見是辛棄疾,嚇得魂飛魄散,當即跪地求饒說:“我知道您的真身是一頭青兕,您力大能拔山,將來定有大造化。您饒了我的小命吧!”面對這樣貪生怕死的變節份子,嫉惡如仇的辛棄疾哪里肯聽,不由分說,手起刀落,義端身首異處。sì青兕牛。古代犀牛類獸名。一角﹐青色﹐重千斤。——《辭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