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第9課辛亥革命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萍瀏醴起義、浙皖起義、廣西起義、廣州起義和武昌起義的大致情況;掌握辛亥革命的性質和影響.過程與方法: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識圖能力;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和協作性學習的能力。情感、意志和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武昌起義的槍聲,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爭精神的張揚,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不斷進取意識。二、教學重難點重點: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廣西起義;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難點:對辛亥革命意義的理解三、教學方法:表格歸納、材料分析、教師講解和學生討論相結合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內響起了激烈的槍炮聲。次日清晨,革命黨人起義成功。隨后,其他各省紛紛響應,清政府的統治迅速土崩瓦解,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也壽終正寢。為了這一天的到來,革命黨人進行了長期的武裝斗爭,付出了極大的犧牲。(二)講授新課一、革命志士的奮斗:以下材料記錄的是20世紀初的中國,請你說說當時的國情?材料一:1901年至1911年,全國新設立的廠礦有320多家,資本總額1億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兩倍多。經濟上,資本主義發展(物質基礎)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階級基礎)材料二:1903年5月,章炳麟在《蘇報》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宣傳革命;鄒容的《革命軍》,前后翻印20多次,達百萬冊,影響巨大……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思想基礎)材料三:1894年,孫中山建立興中會,1904年黃興、宋教仁建立華興會、蔡元培建立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組織上,有統一的資產階級政黨領導(組織基礎)材料四:從1901年至1905年,清政府頒布了30多道上諭,推行新政,……政府決定帶頭破除恥于為商的成見,提倡、獎勵私人資本辦工業。清政府還頒布了《獎勵工商章程》,凡辦1000萬元以上實業者賞男爵,辦2000萬元以上實業者賞子爵……從1901年到1911年,全國新設立的廠礦有320多家,資本總額1億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兩倍多。清政府內外交困,試圖通過“新政”緩解危機1、萍瀏醴起義劉道一1906年冬,同盟會劉道一、蔡紹南,在江西湖南交界萍鄉、瀏陽、醴陵發動起義。三萬余人參加起義,奮戰一個多月后失敗。劉道一等在長沙遇害。意義: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起義雖然失敗,但同盟會聲望由此大振.2、安慶起義:秋瑾(1875——1907)徐錫麟(1873—1907)1904年沖破家庭束縛,自己籌資留學日本,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在日本留學期間,秋瑾參與留學生大會的集會,常登臺演說革命救國和男女平權道理;以“鑒湖女俠”署名發表《致告中國二萬萬女同胞》、《警告我同胞》等文章,宣傳推翻清政府統治和提倡男女平權的主張。1905年先后加入光復會和同盟會。1906年回國后在上海創辦中國公學,安置留日學生回國。1907年創辦《中國女報》,徐錫麟起義失敗,她拒絕逃,被逮捕后,拒不寫自供狀,只寫下了七個字“秋風秋雨愁煞人”用七個字說盡了當時先進知識分子對中國前途命運的擔憂。7月15日凌晨,秋瑾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1907年夏,光復會會員徐錫麟,率領起義人員在安慶發動起義,刺殺安徽巡撫恩銘。起義人員與清軍激戰四小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徐錫麟死難。革命黨人秋瑾在浙江紹興準備策應,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難。3、廣西起義:1907年,孫中山親赴越南河內,與黃興共同籌劃領導廣西起義,襲取鎮南關。起義軍奮戰七晝夜,因彈藥缺乏。起義失敗。4、廣州黃花崗起義:1910年,孫中山赴歐美各國募集起義經費,黃興到香港設立統籌部,作為起義的領導機關。經過:1911年4月,黃興在準備尚未就緒的情況下,臨時決定提前舉事。他親率一百余名革命黨人攻入兩廣總督衙門,總督張鳴岐嚇得爬后墻逃走。革命黨人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苦戰一晝夜,終因眾寡懸殊,起義失敗,很多革命黨人壯烈犧牲。后來,將收斂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遺骸,合葬于廣州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因此,這次起義也被稱作“黃花崗起義”意義:黃花崗起義雖然失敗,但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為后來武昌起義一舉成功準備了條件。材料研讀: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孫中山《<黃花崗烈士事略>序》通過上面這段話,分析黃花崗起義的歷史意義。雖然黃花崗起義失敗了,但革命黨人為革命獻身的偉大精神震動了全國,也震動了世界。起義促進了民主革命浪潮的進一步高漲,也推動了全國革命高潮的更快到來。起義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清朝統治,為后來武昌起義一舉成功準備了條件。二、武昌起義1、背景:1911年,湖北革命組織文學社與共進會,在同盟會的推動下,積極謀劃起義。2、主要力量:傾向革命的湖北新軍3、起義經過:10月9日,共進會負責人孫武等在漢口租借制造炸彈,不慎爆炸,起義計劃泄露。清政府到處搜捕革命黨人,形勢非常緊迫。相關史事:起義總部由蔣翊武任革命軍臨時總司令,孫武任參謀長。10月9日,孫武等在漢口租界制造炸彈,不慎爆炸,引來巡捕搜查。孫武負傷逃匿,起義的名冊、文告、旗幟,印信都被搜去。次日,設在武昌的起義指揮機關又遭到破壞,起義領導人劉復基、彭楚藩等被捕,蔣翊武通知革命黨人,他在當晚發動起義的命令后逃亡。湖廣總督下令殺害劉復基等起義領導人,并在全城戒嚴,按照搜獲的名冊搜捕革命黨人。10月10日晚,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首先起義。他們奪取軍械庫,打開城門迎接駐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聯合,進攻總督衙門。一夜之間,武昌全城被起義軍占領。隨后,漢陽、漢口的新軍起義響應,革命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用手槍逼出來的都督——黎元洪1911年10月11日,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為都督。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響應,到11月下旬,全國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獨立,支持革命。1911年是農歷辛亥年,歷史上把這次革命稱為“辛亥革命”。4、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局限性:沒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三)、本課小結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的的革命。遙望辛亥當年,革命者們前赴后繼,為實現國家獨立、民族富強和人民幸福,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這是一種高貴的品質,更是一個民族的脊梁。辛亥革命一百年后的今天,中華民族依然面臨民族復興的艱巨使命,讓我們與時俱進,繼續發揚和傳承這種追求真理、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為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斗吧!(四)、課堂練習:1、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是( A )A.萍瀏醴起義 B.安慶起義C.鎮南關起義 D.黃花崗起義2、下列對辛亥革命的偉大歷史意義的評價,不正確的是(C)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B.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D.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3、有人認為,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化探索中的“量變”,而辛亥革命則是一次“巨變”。“巨變”是指辛亥革命(D)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B.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C.推翻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D.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4、中國的近代化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發展過程,呈現學技術——學制度——學思想的特點,反映了中國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事件中屬于“學制度”的有(D)①洋務運動②戊戌變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運動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五)、板書設計:第9課辛亥革命一、革命志士的奮斗1、萍瀏醴起義2、安慶起義3、廣西起義4、黃花崗起義二、武昌起義1、背景:2、主要力量:3、起義經過:4、意義:(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