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9課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一、教材分析《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對本課內容要求是:認識鄧小平理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指導意義;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認識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認清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文化的形成過程及意義的系統認識。本課分為三目,第一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論體系形成與發展”,按時間順序論述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的理論結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指引下,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綜合國力的提升,包含了基礎設施建設、精神文明發展文化事業發展國防和軍隊改革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國際影響力擴大,則體現在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進大國協調合作,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支持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促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同時,國內國際的巨大成就又論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正確性,并進一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和完善。二、學情分析學生經過初中的學習,對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人和重要會議已有所究了解;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如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初步認知。但本課內容涉及的點、面較多,涉及范圍亦廣,學生要形成系統性認識會有一定的難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這部分內容時間跨度大、理論性強,學生理解也較為不易。教學目標1、通過梳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的歷程,加深對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過程及意義的系統認識。2、通過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的了解,感受我國綜合國力及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意義。3、通過對當代我國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及國際形勢的了解,體會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教學難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的關系;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文化的形成過程及意義的系統認識。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發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大事。設計意圖:通過介紹中國改革開放突出成就,彰顯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進一步提升民族自豪感。【學習新課】一、改革開放以來之果【學習任務】1:感知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學生活動】:觀察數據表格和代表性的照片,對教材子目“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進行簡要梳理與概括。(一)對內: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1.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增長2.基礎設施建設走在世界前列3.蓬勃發展的文教事業4.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教師活動】:通過一組圖片和數據的展示,讓學生感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二)對外: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1.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2.倡導和平發展理念3.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教師活動】:通過一組圖片和數據的展示,讓學生感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作為大國在世界舞臺的擔當與責任。【問題設計】:“一帶一路”與冷戰時期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有何不同?馬歇爾計劃看上去是一個經濟救助計劃,其最終目的卻在于大國爭霸。“一帶一路”遵循平等,追求互利。“一帶一路”奉行自愿平等參與的原則,沿線各國完全根據本國利益參與進來。【設計意圖】:通過與美國馬歇爾計劃的對比,感受中國和平崛起和在國際上的大國擔當。【總體設計意圖】:梳理基本史實,認識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涵養家國情懷。二、探取改革開放巨大成果之因【問題設計】:改革開放四十年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的理論結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學生活動】:思考分析,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教師活動】:引導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經歷了怎樣的一個發展過程。時間理論成果時代課題歷史地位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理論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歷史性飛躍1989年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不斷豐富和發展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后科學發展觀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2012年中共十八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設計意圖】:通過梳理教材,建立完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框架,加深歷史理解;通過引用并分析史料,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個不斷發展、開放的體系。2.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教師活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1)具有高效執政的優勢(2)具有維護社會穩定的優勢(3)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4)具有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優勢(5)具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優勢【學生活動】:通過疫情期間中國集中人力物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的一組數據來感悟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3.中國人民的創造努力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設計意圖】:多角度認識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的原因,培養唯物史觀,涵養家國情懷。三、思未來改革開放之路【問題探究】:中國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是否會迎來“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教師活動】:教師對知識進行拓展,介紹何為“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并介紹中國領導人對于這兩個問題的回答。【設計意圖】:改革開放成果突出,同時也任重道遠。中國在改革開放中關注民生,迎難而上,堅定不移的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兩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愛國意識。【課堂小結】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百年仍需風雨兼程。下一步,到2035年,我們黨要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并在此基礎上再奮斗15年,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藍圖已繪,我們將是中國的棟梁!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勇擔時代責任,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的奉獻中煥發絢麗光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