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課《新文化運動》教學設計----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1.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2.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主要標志、新文化運動的旗幟、主要陣地、主要內容、歷史意義。3.理解新文化運動新的含義。(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新文化運動的分析,指導學生從歷史背景出發(fā),聯(lián)系具體內容,分析其作用與影響,從而提高其分析問題的能力。2.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書中有關白話文的材料,培養(yǎng)學生對于歷史新事物的鑒別和理解能力。(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1.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認識到,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運動,“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兩面旗幟,從而增強在新時代條件下民主與科學的意識。2.通過學習本課,感受新文化運動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爭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鋒作用,激發(fā)學生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使命感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意義。2、教學難點:新文化運動把斗爭鋒芒指向孔教的原因。三、課時安排:一課時四、教學過程:[導入]:在我們學習歷史的漫漫長河當中,我們更多地向大家介紹的是帝王將相和各國精英,那么今天呢,我想帶領大家認識兩位平凡的小人物,看一看他們生活的跌宕起伏,這個人是我的太奶奶,她叫做黃王氏。1898年出生,17歲時經(jīng)媒妁之言嫁給同歲的太爺爺,半年后她懷孕了,太爺爺去上海重新讀書。大家能不能說一說我的太奶奶她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討論。[教師提問]沒有自己的自由,也沒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你可以看出來女子的地位非常低。那大家考慮一下,接受三從四德的太奶奶,跟接受西式教育的太爺爺他們生活在一起。會不會幸福呢?[學生回答]太奶奶是經(jīng)受過三從四德,也就是封建禮教的學習,然而太奶奶爺是接受的是開放的西方教育[教師引導]:所以說他們接受的教育不同,人生觀價值觀可能也不一樣,你是從這個方面考慮的。那么到底。太爺爺會不會跟太奶奶幸福呢?太奶奶還在家堅守地等待太爺爺,憧憬著幸福的愛情到來。可是在這個時候,中國經(jīng)歷了一場特別大的運動,這場運動會不會改變兩個人的命運呢?太爺爺又會不會變心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十二課,新文化運動,首先,我們通過一段材料才思考下,“新”文化的新針對的是哪個字?[學生回答]舊,這個“新”指的是西方文化,這個“舊”就指的是中國固有的文化,這個特別像我太奶奶和太爺爺?shù)纳睿珷敔斔侨ド虾=邮芰诵率降奈鞣浇逃K佑|的社會是什么樣的呢?太爺爺作為一個學生他最崇拜的是哪些人呢?展示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圖片。[教師引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大家能不能通過上述的文字表述來猜猜這都是哪些人物?可以討論一下。這四位都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他們全都留洋回國,看到中國積貧積弱的現(xiàn)狀,立志為我們國家做點什么,到底中國在這個時候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展示辛亥革命圖片:[教師提問]那么這個人物是誰?孫中山,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之后我們中國人已經(jīng)接受了什么思想呢?答:民主共和的思想,他深受當時知識階層的歡迎,但是好景不長,我們革命勝利的果實被誰竊取了?[學生回答]袁世凱,他一度恢復帝制,那他想當皇帝,在這個時候是不是就要找一種思想來維護他?[教師引導]當時,他掀起了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這個時候在我們的社會上,有兩種思潮,一種是民主共和的新思潮,另外一種是尊孔復古的舊思潮,也就是說,我們社會上當時存在著一種新舊思潮的激烈的沖突,那這時候,我們中國需要何去何從?他需要一個怎樣的變革呢?大家來看這段材料。展示陳獨秀想改變人的思想材料。[教師引導]思想變革,是要去掉舊思想,然后迎接新思想,所以這些革新者提倡的實際上指的就是改革人民的思想,使這個社會接受新思潮,從而改變我國的現(xiàn)狀。那么這個時候既然要傳播我們的新思想,他們怎么傳播呢?會通過什么樣的手段?[教師講述]這本書叫做青年雜志,剛才我聽同學們說,這本書叫新青年,那這是怎么回事兒呢?當時陳獨秀在青年雜志上發(fā)表了一個文章,叫做《敬告青年》,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后來因為這本書,跟上海的一本《上海青年雜志》名字有些相同,所以呢,我們要改名為新青年。大家想一想,這樣的一本雜志,在當時這個社會狀況下發(fā)行,它的銷量會不會好?有同學認為不會,我們用史料說話,他的這個發(fā)行量是不是有變化的?我們找同學來說一說,[學生回答]一開始的時候銷路不暢,每期僅僅能賣1000本,然后后來,一段時間之后啊,有北大教授加盟到新青年里,然后再過一段時間,名聲大振,就是賣的銷量越來越多。他出現(xiàn)逆轉的原因,關鍵性的因素是因為北大教授的加盟。展示北京大學:我們來看一下,這就是北京大學。那現(xiàn)在我們通過來看一看你們認識哪些北大的教授。讓學生指出四個人物。他們穿著的衣服都是?[學生回答]西裝。那么從他們的服裝也可以看出來,他們宣揚的是西方文化,西方思想。這個人物大家認不認識的?[教師講述]他叫做辜鴻銘,這個人物,他生在馬來西亞,娶了一個日本老婆,然后從小到英國美國學習。最后回到中國來當了教授,他擁有13個博士學位,大家覺得這樣的一個人物會宣揚新思想,還是舊思想?[教師引導]大家覺得他會宣揚新思想,是從他的的這樣一個經(jīng)歷來講,但是你看他的穿著打扮,他穿著的是長袍馬褂,然后再看到他這個臉上的表情,他宣揚的其實是傳統(tǒng)思想。他是維護中國古典文化的一個人物。特別支持我們中國的古典文化,認為西方文化沒什么,中國需要中國的古典文化去拯救,那么這兩種思潮的教授在一起,他們會如何辯心呢?就是如何把他們的思想傳播給大眾呢?他們是什么人?[學生回答]教授,教授怎么傳播他的思想?[學生回答]講課,那么他們就以北大為陣地講課,那么還有一種方法,怎么傳播思想?[學生回答]寫文章。在哪里寫文章?[學生回答]《新青年》[教師引導]所以我們說傳播思想的兩個陣地,找位同學說一下,哪兩個陣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總結得很好,這樣的一批人,他們都聚集在北大,是誰把這種擁有新舊思潮的人聚在一起了呢?就是北大的校長蔡元培。[教師講述]蔡元培說,無論何種學派,茍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肖尚不達自然淘汰之命運,即使彼此相反,也讓他們自由發(fā)展。從他的個人理念,大家應該能夠看出來北大是擁有什么樣的氛圍。[學生回答]自由還有平等,還有呢,民主科學,兩種思想都可以,在這里是什么?[學生回答]兼容并包兼容并包,思想自由。這是咱們講到的我太奶奶爺他的生活,他所接觸的人以及他所愛看的書,那這個時候久居農(nóng)村的太奶奶,她接觸的社會是什么樣的呢?展示三個鏡頭:鏡頭一:辛亥革命后百姓的門前仍然貼的對聯(lián)鏡頭二:人血饅頭來治病。鏡頭三:唐氏自殺殉夫那當時我們剛剛看到的那些革新者,他們看到這種舊思想,舊道德當然不會放手不管,怎樣摧毀這些舊思想,舊道德呢?陳獨秀說需要兩位先生,哪兩位?[學生回答]德先生和賽先生。德是民主,賽是科學[教師講述]德先生指的是民主,賽先生指的是科學,我就想問問大家了,這個民主指的是民主政治還是民主思想啊?因為我們在前面辛亥革命和維新變法的時候,已經(jīng)學習過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但是呢,并沒有成功,那今天我們要再次學習西方的,民主思想,看看能不能把我們中國給挽救回來。那這個科學,它實際上就是針對我們剛剛說的哪個詞兒來說?迷信,愚昧。那么就要求我們要用一種科學看待事物的眼光去看待問題。,這是我們講到的能推翻舊道德和舊思想的兩面大旗,德先生與賽先生,剛剛那個19歲的女子自殺殉情,有位同學說到三從四德。到底是什么樣的三從和四德。我們來看一下,三從指的是婦女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大家想想我從父從夫從子,有沒有從過我自己?沒有。這種思想,他是完全的錯誤的,因為我自己的什么沒有了?[學生回答]自由。自由和選擇權完全沒有了,這是一種人性的束縛。那么除此之外,還有四德這個四德指的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還要求這種要求這么多,那這個三從四德實際上指的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倫理道德和文化,核心是三綱五常。[教師提問]所以在這一次的新文化運動當中。他們這些革新者們提出來的,就是要推翻什么?[學生回答]儒家的倫理學說。那么這個時候這些革新者是不會同意的,我們提出了一個新道德。[教師講述]剛才那四個當中有一個怕太太的一個人物,他是胡適。胡適他寫了一個新三從四德,大聲的朗讀。[教師引導]當然,這是胡適的一種戲謔了,但是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們女性的地位要怎么樣,提高,提高的和誰一樣?[學生回答]和男人一樣,這又說我們新道德指的是一種男女之間的平等,我們女性的自由以及我們女性的個性解放,這是我們所需要的新道德。[教師講述]那緊接著,我們如果說一個女性啊,她的文言文好的話,他可以贏得一莊美滿的婚姻,我們來看看這個秀才的遭遇,秀才到村里閑逛,看到一則征婚啟事,上面寫著,秀才覺得,這姑娘啊,很不錯,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差點兒暈過去了,這是為什么呢?我們中國文字啊,博大精深,中國的文言文有沒有斷句呢?沒有標點符號,這個時候我需要咱們四個同學討論一下,秀才以為的斷句是什么樣的斷句,然后真實的是什么樣?秀才以為:烏黑頭發(fā),無麻子,腳不大,周正。真實情況:烏黑,頭發(fā)無,麻子,腳不大周正。[教師引導]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所以文言文的缺點是沒有標點符號,表達不清楚啊,容易讓人產(chǎn)生誤會。胡適曾經(jīng)就文言文跟白話文講過一個故事,他說如果有一個人請他去做一份工作,他不愿意,用文言文,怎么回答呢?哪位同學讀一下試?[學生回答]才學疏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斷句很準確,但是這樣子應該有十幾個字。我們用白話文的話就是五個字,干不了,謝謝!非常的簡潔,你們覺得哪個好一點啊?[教師引導]白話文,它的好處是在于更加容易理解,我們通過一首歌曲來感受一下,這首歌《蘭花草》同學們應該都會唱,我們來一起唱一下試試好不好?唱的很好哈,這首歌曲旋律明快,歌詞來自胡適的白話詩《希望》,胡適的友人送給他一盆蘭花草,所以寫作了這首詩。歌詞簡單又朗朗上口,這正是新體詩的魅力所在。所以我們總結一下,胡適在新文化運動當中的觀點是什么?[學生回答]主張使用白話文來代替文言文,另外他還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文學改良芻議》但是除了胡適之外,還有李大釗,還有魯迅,還有陳獨秀,他們對于新文化都有自己的觀點。同學們看書找一找,陳獨秀和魯迅在文學革命中有哪些觀點?[教師引導]陳獨秀主張推倒陳腐的舊文學,建設新鮮的新文學。他寫了一篇文章是:《文學革命論》主張推倒舊文學,建設新文學。還有一位高傲到骨子里的人,他是魯迅,魯迅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號召人民起來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會。[教師講述]魯迅寫作了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把新的形式跟新的內容結合到了一起,為我們的新文化做了典范,這是我們講到的三個人物在文化當中的各自觀點。那么現(xiàn)在我們來回想一下我們剛剛看到的鏡頭以及他們的對策,能否總結一下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呢?四位同學在一起討論一下。[學生回答]四提倡,四反對。那么我們從前三個提倡來看它是一場什么革命?思想革命,從最后一個來看是什么?文學革命,那么哪位同學能根據(jù)他的內容說一說這場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什么呢?[學生回答]這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啊,[教師講述]很好,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啊,那這樣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是誰來推翻誰呢?所以我們總結一下。新文化運動是一場資產(chǎn)的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思想解放運動。這場運動,它確確實實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兩年之后,太爺爺就發(fā)來了電報,要求與我太奶奶解除婚姻關系。我太爺爺,他對我太奶奶是沒有感情的,因為在他們結婚之前他們沒有見過面,所以這個時候他有了自己的思想之后,他不愿意再要這種沒有感情的婚姻,這也是對我太奶奶的一種個人尊重,后來呢,在濟南又自由戀愛娶了另一房太太,對于他自己來說,他自己真的是煥然一新了[教師引導]通過材料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問卷調查,在新文化運動之前,他們最崇拜的人是誰?孔子,,但是到了新文化運動之后,孫中山。他們崇拜的是孔子,代表的是一種什么思想啊?儒家,那么孫中山代表的是?民主共和,自由平等思想。那么從這樣的一個表格來看,新文化運動起到一種什么作用呢?以前是什么樣的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而現(xiàn)在這種思想是怎么樣的呢?[學生回答]動搖封建道德禮教的統(tǒng)治地位,然后使中國人民接受一次民主科學的洗禮。[教師講述]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tǒng)治地位,這個封建道德,我們說的傳統(tǒng)儒家思想,它已經(jīng)統(tǒng)治了中國2000多年,從哪個朝代開始?漢武帝罷黜百家,那么到今天終于被動搖了。[學生回答]新文化運動為五四運動做了鋪墊,奠定了思想基礎,使中國人民受到了民主和科學的洗禮。[教師引導]那么這場運動,有沒有不足的地方呢?我們來看這兩則材料,陳獨秀說,若是決計革新,一切都應該采用西洋的心法。甚至有人喊出來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的口號。有什么不足嗎?[學生回答]這兩則材料說明了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教師引導]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全面的否定,但是對于西洋文化就是全面的肯定。這種全面否定或者全面肯定的做法,都是片面的和偏激的,就包括我們在運動當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這種說法,全面否定了儒家思想的這種做法也是偏激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種傳統(tǒng)文化呢?我們來看一下這兩幅圖片,現(xiàn)在我們學校每一年,都會舉行大型的祭孔大典,然后呢,現(xiàn)在的國學已經(jīng)進入小學課本中去了。那應該如何對待傳統(tǒng)文化呢?[學生回答]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教師引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啊,我們批判那些不好的東西,但是要繼承和發(fā)揚好的東西,就比如說老師本人就非常喜歡我們的古代詩詞。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喜歡,欣賞的和傳承的。這是我們講到的新文化運動當中的一些不足,但是新文化運動。仍然不失為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是辛亥革命以來在紛繁的歷史條件下,對中國解放和發(fā)展之路的新探索。[情感升華]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時候一些人的思想真正被喚醒了,這是毛澤東,他看新青年,談新青年,思考新青年,還有蔣介石,蔣介石的日記當中,他也是每天必看的《新青年》,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這場新文化運動,它喚醒了另外一批年輕人,而這些新青年必將帶領我們中國進入另外一個革新的時代,所以我們說這次新文化運動,它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總結提升]而且今天我給大家講述了我們家的一個小故事。但是又講述了我們中國的一個大事件。我們來一起看一下這幾幅圖片,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運動,中國經(jīng)歷了向西方學習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層層深入的探索歷程。仰望昔日之青年,他們處于多災多難之世,懷憂國憂時之思;向西方尋求真理,為中國尋找出路,成為最自覺的承擔時代使命的社會力量。——陳旭麓[學生齊讀]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家國情懷]在國家積貧積弱的時候,這一批新青年他們站了出來,在社會上爆發(fā)了一次影響力極大的思想解放運動,這次運動確實喚醒了這樣一批人,我們說新文化運動是一次人的運動,那么它是人喚醒人的一次運動,我們回想這節(jié)課的內容,仰望昔日之青年,他們激情書寫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再觀今天在坐之青年,你們端坐課堂,追求真理,努力學習,所以,希望大家為國家,為自己,要不惜青春,不負昭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