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3價值的創造與實現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1.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客觀條件與根本途徑;2.價值與勞動、價值與奮斗、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關鍵能力:1.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創造價值。2.正確認識客觀條件對于人生價值實現的意義,防止夸大或忽視客觀條件的錯誤。二、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樹立正確價值觀、崇高的理想與堅定的信念。2.科學精神: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克服不利條件,創造必要條件,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3.公共參與: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創造幸福人生。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教學難點: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四、課前準備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新華網評價他:袁隆平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已經半個世紀了,不畏艱難,甘于奉獻,嘔心瀝血,苦苦追求,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先生的杰出成就不僅屬于中國,而且影響世界。新浪網評價他:袁隆平院士是中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創者,是當代神農。50多年來,始終在農業科研第一線辛勤耕耘、不懈探索,為人類運用科技手段戰勝饑餓帶來綠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獲。他的卓越成就,不僅為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更為世界和平和社會進步樹立了豐碑。賈慶林評價他:袁隆平熱愛祖國、一心為民、造福人類的崇高品德,與中國共產黨肝膽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風范,與時俱進、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不畏艱險、執著追求的堅強意志,嚴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當代中國人學習的楷模,更是新世紀呼喚的時代精神。中國科技評獎委員會評價他: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思考:袁隆平的一生是怎樣的一生?他的人生價值是什么?他是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的?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價值的創造與實現》2.新課講授(一)弘揚勞動精神實現人生價值探究一:新學期將至,在教育部首場2021金秋發布會上,勞動教育成為關注重點。“體力勞動永遠不會過時”“要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出力流汗、磨煉意志”,引發各界廣泛點贊。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勞則思,思則善心生”,到“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再到“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諸多古訓格言皆彰顯著對勞動的看重。人們通過勞動,收獲的不只是某種技能或果實,還包括體悟勞動的深厚內涵,激發自立自強的奮斗精神。眼下,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勞動形態深刻變化,“重腦力、輕體力”之風潛滋暗長,影響到很多學校和家長的教育理念,以及孩子的社會認知。針對這一苗頭,相關部門正本清源,突出強調勞動教育,無疑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勞動教育一度被弱化淡化,是多方因素綜合交織的結果。很多家長生怕孩子累著苦著、耽誤學習,將孩子排除在勞動之外;某些學校“唯分數論”傾向嚴重,勞動教育“口頭上重視、課程上忽視”。久而久之,許多孩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缺乏基本的勞動觀念及能力,考上大學甚至走出校門才匆匆學習洗衣、做飯、整理房間。更值得警惕的是,鮮有體會勞動的酸甜苦辣,便難知敬惜物力;對于勞動缺乏認同和敬畏,便容易看不見勞動的價值。凡此種種,顯然已經違背了“學以成人”的初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補好勞動教育這一課,需要全社會涵養起崇尚勞動的氛圍。在這方面,學校必須發揮主導作用,不僅要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也要統籌安排好課內外勞動實踐時間。同時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不能讓孩子成為勞動的“絕緣體”,基本的家務事、起碼的生活自理都要有意識地培養。此外社會層面的勞動實踐活動還可以更豐富一些,比如企業公司、工廠農場多與學校合作,開放實踐場所等。總之,全社會共同參與、拿出實招,孩子心中熱愛勞動的種子就能扎得更實、長得更壯。 “勞動已經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勞動教育帶給孩子們的感受是真實而鮮活的,在勞動中出力流汗、學習本領,涵養可貴的同理心,建立正確的三觀,可能遠比“成績內卷”更利于他們的成長。思考:國家為何如此重視勞動教育?1.在勞動中創造價值(1)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也是人的存在方式。①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自由地彰顯和發揮自己的智力和體力、意志和情感,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②一個人在勞動中創造的財富越多,意味著他為滿足社會和他人的需要所作的貢獻就越大,他自身的價值就越大。(2)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當代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而美好生活必須通過全體人民共同奮斗才能得到。探究二:觀看視頻,趙莉是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2.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1)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走不出自我狹隘天地的人,不想為他人和社會奉獻的人,永遠不可能擁有真正的幸福。(2)愛我們的家人,愛我們身邊的朋友,愛我們的事業,愛我們的祖國,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二)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探究三:中國科學院院士馬祖光是我國著名光學專家。凡是和他接觸過的人都說,他“是個生正的好人,心里總是裝著別人,唯獨沒有自己。一生都在辦專業,一生都在培養人”在好有學生時,馬祖光總是無私地和學生分享自己的經驗,甘于做學生成長的基石他不慕名利專心科研,成為學生的榜樣。他常說:“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我要把切獻給黨!”“沒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做學問也好,做事情也罷,首先一定要做一個高尚的人。”“沒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這句話包含了什么道理?馬祖光是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關系的?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點撥:①“沒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說明人的價值的實現離不開社會。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一個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基礎和前提,人在創造價值時離不開他人和社會,個人所做的一切總是構成他人和社會成果的一部分,沒有誰能夠真正脫離社會、脫離他人而僅僅通過“個人奮斗”達到“自我實現”。馬祖光把個人的成功看作是大家努力的結果,看作是黨的給予的結果。馬祖光的價值觀就是要做一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他毫無保留地為社會服務,為他人謀利益,而不去斤斤計較個人的利益得失。價值觀正確了,他所選擇的人生道路就是光明的,他的人生就是有意義的。②馬祖光在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系時,時時處處尊重別人,無私地幫助、關心他人并自覺維護他人的正當利益。這告訴我們,只有正確處理好個人與他人的關系,才能在奉獻中實現自己的價值。1.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1)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2)人的生存條件和發展條件、享受條件和工作條件都是由社會提供的。(3)人在實踐活動中創造和實現自己價值的時候,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4)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討論1:我們強調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個人的價值,是否是否認追求人的個性發展?點撥: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人在實踐活動中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時,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完全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和“自我實現”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強調要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個人的價值。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并不排斥追求人的個性發展,張揚個性、追求人的個性發展是時代進步的表現。但是,這種個性不應表現為人的怪異和陋習,而應表現為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2.正確認識和追求人的個性發展(1)我們強調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個人的價值,并不否認追求人的個性發展(2)人的個性應表現為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而不應表現為人的怪異和陋習(三)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探究四:殘奧會上的中國選手觀看視頻,談談你的感受。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人的先天條件是無法改變的,后天的努力卻人人都能做得到,關鍵是看我們愿不愿做、怎樣去做。在人生旅途上,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只有在不斷克服困難、戰勝挫折中增強信心和能力,才會越走越遠。新時代的今天,我們更要奮斗。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人生價值的創造和實現過程是個人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施展自己能力的過程。一般來說,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創造出卓越的人生。全面的能力可以幫助人們應對不同的生活場景,解決多樣的人生難題,把握難得的人生機遇,從而為人生價值的創造和實現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討論2:你認為應該如何提高個人素質?點撥: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和把握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自覺加強品德修養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努力學習各科知識,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自覺參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增強心理素質;加強鍛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以提高身體素質。探究五: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主席明確把信念堅定、對黨忠誠作為年輕干部練好內功、提升修養的第一位要求,強調“堅定理想信念是終身課題,需要常修常煉,要信一輩子、守一輩子”。這是從民族復興偉業戰略高度出發,著眼黨和國家事業薪火相傳,對中青年干部隊伍的殷切囑托,是廣大年輕干部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的根本遵循。理想信念照亮百年征程。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始終是有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的黨。這個理想信念,就是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世界上沒有哪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雖然遭遇過如此多的艱難險阻,經歷過如此多的生死考驗,付出過如此多的慘烈犧牲,卻始終不忘初心、不移其志,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長征路上,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回旋烏蒙山、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舍生忘死的紅軍將士之所以能夠創造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靠的就是堅定的理想信念。歷史和實踐反復證明,黨員干部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就能經得住各種考驗,走得穩、走得遠;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就經不起風吹浪打,關鍵時刻就會私心雜念叢生,甚至臨陣脫逃。因此,對于年輕干部來說,必須做到堅定理想信念。如此,方能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不斷把為崇高理想奮斗的實踐推向前進。思考: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克服了重重困難,什么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各種錯誤思想和消極因素會對我們產生各種各樣的沖擊。這就需要我們學會辨別是與非,排除外界的干擾,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時刻用正確的價值觀指導自己,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探究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中共中央、國務院最近印發的《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強調:“加強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這為高校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落實明確了實踐路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應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善于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汲取道德滋養,從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風范,從自身內省中提升道德修為,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3.結束新課思考整理如何理解砥礪自我“四要素”總結:(1)首先是一種精神和意志,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沒有這種百折不撓的精神和意志,就無法克服困難,當然也無法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2)其次是個人素質,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這些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等。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解決各種問題,才能為他人和社會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3)再次是理想信念,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是指引人前進的航標器,失去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就會迷失自我,甚至走上歧途。(4)最后是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應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善于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汲取道德滋養,從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風范,從自身內省中提升道德修為,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六、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客觀條件與根本途徑;知道了價值與勞動、價值與奮斗、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明白了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創造價值。能夠正確認識客觀條件對于人生價值實現的意義,防止夸大或忽視客觀條件的錯誤。七、板書設計6.3價值的創造與實現(一)弘揚勞動精神實現人生價值1.在勞動中創造價值(1)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也是人的存在方式。(2)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2.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二)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1.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2.正確認識和追求人的個性發展(三)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1.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2.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3.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4.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八、課后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