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世界的物質性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 物質的含義、自然界的物質性、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世界的本質。關鍵能力: 1.能夠結合實際闡述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2.通過對本框內容的學習,能夠用世界的物質性闡述有神論與無神論,摒除有神論的謬誤思想。二、核心素養必備知識: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哲學中的物質概念;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關鍵能力:能夠區分哲學的物質概念和具體的物質形態區分客觀實在和客觀存在,全面理解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1.政治認同:堅定地樹立馬克思列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的物質觀,鮮明地反對上帝或神靈創世說。2.科學精神:培養正確認識世界的本質,并能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3.公共參與: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分析宇宙間一切事物及現象的能力,鍛煉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物質的概念、世界的物質性教學難點:物質的概念、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四、課前準備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閱讀有關“我國火星探測”相關圖文資料。2021年5月15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著陸。5月22日10時40分,“祝融號”火星車已安全駛離著陸平臺,到達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這意味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邁出了我國宇宙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中又一重大里程碑。關于宇宙的產生,中外有各種認識:中國古代傳說有——盤古開天地和女媧補天說,而西方比較有名的是——上帝創世說。查閱資料,從科學的角度說說,宇宙是怎么產生的?提示:宇宙的形成和各種傳說人物沒有任何關系,更不是人們猜想產生的,而是有其產生和發展的客觀規律的,在哲學上叫做事物是客觀的,這就是本節課我們要研究的內容——世界的物質性。2、新課講授(一)自然界的物質性探究一:列寧說,承認物質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義的共性??茖W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類意識而存在的。人類生活的地球,早在46億年前就已經形成了,但長期沒有生物,沒有人類,因而也就沒有人的意識。只是到了距今大約300萬年前,地球上才出現了人類。◎結合上述材料,說明自然界的物質性。點撥: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識而存在,說明自然界是客觀的,有其自身存在和發展的規律。思考:我國古代有女媧用黃土和水創造出了人的神話傳說。你認為“女媧造人”的故事是真實的嗎?為什么?提示:自然界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和發展有其固有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字宙間不存在上帝和諸神創造世界的活動,這些說法都是荒謬的、唯心的。1.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中的一部分。探究二:《周易》認為,陰陽是天地萬物的本原。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薄渡袝诽岢觥拔逍小闭f,把水、火、木、金、土這五種物質元素作為“天所以命萬物”的根本中古希臘哲學家春勒斯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沒有水就沒有萬物;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德謨克利特認為,原子和虛空是世界的本原。古代的哲學家為什么會把水、火、原子等看作世界的本原?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態萬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許多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實地存在著的事物利現象,如磁場、超聲波、紫外線等。從哲學的角度看,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點撥:古代的哲學家由于受時代所限,只能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對萬事方物進行初步的抽象概括,把水、火、原子等具體的物質形態看作世界的本原,不懂得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的關系,把物質具體形態等同于物質。這些事物雖看不見、模不著,但卻真實地存在著,它們的存在都不依賴于人的憊識,但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它們的共性是客觀實在性。哲學的物質概念恩格斯說:“物、物質無非是各種物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一總和中抽象出來的?!绷袑帲骸拔镔|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于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復寫、攝影、反映。”物質是不依賴與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而不是指某種具體的物質形態。無論是天地自然,還是人類社會,在本質上都是物質的。教師講解:物質概念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基本的概念,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梢詮囊韵氯齻€方面把握物質的概念:第一,所謂“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就是說,物質具有客觀實在性,無論人們是否感覺到或是否承認它的存在,它都客觀地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第二,所謂“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就是說物質具有可知性,能被人們所反映、所認識。但不是所有事物都會被人們馬上認識,這需要一個過程。第三,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這一性質也是劃分物質和意識的唯一標準。因而,物質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是相對于意識而言的。另外還要注意,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水、火、氣、土等看作世界的本原,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但是這些具體事物的形態千差萬別,要從哲學上揭示世界的本質,我們就必須超越日常生活的經驗層面,撇開事物各自的具體特性,把握它們共同的屬性和本質特征——客觀實在性。過渡:我們說無論是天地自然,還是人類社會,在本質上都是物質的。自然界是物質的,我們已經很清楚了,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人類社會的物質性(2)從本質上看,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是物質的。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有哪些因素構成了人類社會?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結論:1、從產生看,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存在及構成看,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構成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觀的物質的要素。從發展看,人類社會有其客觀的規律(三)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議題情境:議題問題:1.你吃過檸檬嗎?看到圖中小孩的表情,你有什么感受?2.自然界中的事物受到刺激有反應嗎?3.這些反應與人的意識的產生有什么聯系?4.動物心理能自發的發展為人的意識嗎?學生活動: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結合教材知識組織答案,其他同學隨時補充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發言,引導學生補充,歸納講解知識點。意識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應,到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再到人類意識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人的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勞動和社會交往促進了意識的物質器官即人腦的生成,促進了意識的表達手段即語言的產生和發展,提供和豐富了意識的內容。①意識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②人的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說到人腦可以產生意識,有的同學就會想,很多靈長類動物的大腦和人很接近,它們有沒有意識?現在越來越發達的人工智能,是不是也會形成意識?議題情境人腦不僅在質上而且在量上都與其他高等動物的大腦有明顯區別。現代科學證實,人腦約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僅大腦皮層就有140億個神經細胞?,F代人腦的重量約為1500克,大致相當于其體重的1/50;黑猩猩的腦重量不足400克,大致相當于其體重的1/150;大猩猩的腦重量約540克,大致相當于其體重的1/500。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迅猛。2016年3月9--15日,人工智能阿爾法狗(AlphaGo)在與世界圍棋冠軍的比賽中獲得了勝利。機器人索菲亞(Sophia)不僅可以模仿人的一舉一動和面部表情,甚至擁有靈敏的反應能力,能夠與人進行正常的對話交流。議學問題:1.動物的腦在機能上是否有可能達到人腦的水平?2.智能機器人能像人一樣擁有自主的意識嗎?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人腦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了它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沒有高度發達的人腦,就不可能有人類意識。③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議題情境魯迅說:“天才們無論怎樣說大話,歸根結蒂,還是不能憑空創造。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可以??苛松袼迹^‘天馬行空’似的揮寫了,然而他們寫出來的,也不過是三只眼,長頸子,就是在常見的人體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br/>為什么“說大話”“描神畫鬼”等都不是憑空創造的?設置意圖:通過情景材料的分析和結合課本內容,明確意識的內容是客觀存在。學生活動:學生結合材料和教材知識組織答案,其他學生隨時補充。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發言,引導學生補充,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④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離開了客觀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識不管什么樣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觀存在通過生活和實踐的環節進入人腦,并在人腦中加工改造的結果。離開客觀存在,就不可能了有意識。注意:意識有正確錯誤之分;正確的意識——如實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錯誤的意識——歪曲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議題四小結: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①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②意識是人類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③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④意識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離開了客觀存在,就不會產生意識5.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1)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都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本身就根源于物質。物質是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2)我們應當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則,堅定科學無神論,反對一切有神論。3、結束新課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都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本身就根源于物質。物質是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我們應當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則,堅定科學無神論立場。場,。反對一切有神論六、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自然界的物質性,知道了哲學的物質概念,能夠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人類社會的物質性,知道了意識的來源和本質。能夠堅定無神論立場,為后面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