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超前思維的方法和意義》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選擇性必修3“邏輯與思維”第四單元“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第十三課“創新思維要力求超前”第二框“超前思維的方法和意義”。本課時在前一框“超前思維的含義和特征”基礎上,提出在實踐需要的基礎上培養超前思維的方法和意義,體現了課程標準的思想性、科學性、時代性、系統性和針對性等要求,旨在引導學生用科學思維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用創新思維、超前思維改造世界,以科學精神投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努力將自己塑造成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二、教學目標?通過構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相關情境,設置一個總議題,四個子議題,進行活動探究。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中江蘇省的相關規劃、舉措和成就,以“江蘇如何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為總議題,引導學生思考推行一體化的時代背景、偉大意義,讓學生體悟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通過設置對比辨析,讓學生深度理解戶籍制度改革和破除行政壁壘對于推進長三角一體化深度融合的意義,進而理解創新思維、超前思維的方法在經濟、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培養科學精神;議題設計和課后作業注重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實踐意識,培養學生的公共參與精神,讓學生深刻體會高瞻遠矚的超前思維、頂層設計帶給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主題情景、自主探究、議題式、活動型四、教學重點及難點?超前思維的方法和意義五、教學過程總議題:江蘇如何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活動1:材料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結合江蘇實際,2020年4月1日,《江蘇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江蘇方案》)正式發布。《江蘇方案》明確了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區域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產業創新、基礎設施、生態環保、市場開放、公共服務等領域基本實現一體化發展,跨界區域、城市鄉村等區域板塊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全面建立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到2035年,區域一體化發展達到較高水平,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成,成為最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強勁活躍增長極。子議題1:結合所學,分析江蘇省融入長三角有哪些先天優勢?《江蘇方案》的提出有何重大意義?(結合本地實際討論)學生討論(略)要點提示:江蘇發展優勢明顯,擁有發達的制造業和豐富的科教資源,開放程度極高,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江蘇省在長三角版圖中,承東接西、呼應南北,人口占了長三角區域的三分之一,后勁比較足?!督K方案》站位高、目標明、措施實,提出了江蘇參與并大力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任務書”和“路線圖”。得益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經濟實力以及人文優勢,江蘇未來會成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中的具有戰略性的“硬核”區域。材料二《江蘇方案》提出建設大運河文化帶,突出文化為魂和生態優先,大力推進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升經濟、社會、文化、旅游、生態效益,成為展示“吳韻漢風”“水韻書香”江蘇文化和旅游的鮮明標志和閃亮名片。建設大運河文化帶,需要強化城鄉品質建設。突出江蘇大運河燦爛多元的地域特色,支持打造以淮安、揚州為中心的淮揚文化高地,以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為中心的江南文化高地、以徐州、宿遷為中心的楚漢文化高地和以南京為核心的金陵文化高地。推動沿線城市構建具有運河文化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格局和城市形態,助推城市生態修復,扮靚城市形象,提升文化品位。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為加快鄉村振興的突破口,依托運河沿線豐富的資源要素,打造一批運河特色小鎮和田園鄉村,培育文化旅游、休閑觀光、生態農業、創意農園等新經濟新業態,帶動鄉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子議題2:依據材料,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說明江蘇省積極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是如何體現超前思維的相關要求的?學生討論(略)要點提示:①立足本地資源,發揮特色優勢,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文化發展布局,打造極具江蘇特色的運河文化,大運河文化帶不僅將江蘇的楚漢文化、淮揚文化、吳文化等傳統地域文化有機串聯起來,也將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聯系在一起,形成了兼收并蓄、包容多樣、獨具魅力的江蘇運河文化系統,是富含江蘇文化特質的傳統文化大寶庫、愛國主義教育的大走廊、文化創新轉化發展的大空間。②積極開發歷史文化資源,充分考慮到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發展對城市發展、生態保護和鄉村振興的積極推動作用。③政府部門的相關舉措高瞻遠矚,運用矛盾分析方法,根據本省實際情況出發,立足本地優勢,根據運河文化深度弘揚的可能性進行論證,以挖掘文化內在價值和經濟輻射價值,把握了事物發展的內在矛盾,對運河文化的發展狀況和趨勢作出了正確的判斷和預測,制定了科學的發展規劃。[設計意圖]子議題1需要結合學生的歷史知識和地理知識儲備,充分發揮跨學科知識整合的特點,立體式理解江蘇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優勢,主要作用是通過背景介紹和討論將學生帶入主題情景,也為后面議題談“江蘇具體作為和擔當”做一個現實情況鋪墊。子議題2順接子議題1的結論,以一體化微觀視角“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主題設置問題,讓學生探究這一長遠規劃出臺的依據就是要充分利用本地的歷史文化資源,運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維方式,積極探索文化產業、環境保護、鄉村振興協調發展的可行性,深化學生對超前思維方法中“堅持矛盾分析法”要把握內在矛盾,“要以事物發展狀況為依據”,“根據事物發展的可能性進行預測”“運用科學思維方法”等知識點的理解,讓學生深刻體會哲學與邏輯思維的相融相通。活動2:材料一: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正式發布,其中提出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等戶籍改革內容。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建議,長三角地區要進一步推動落戶便利化改革,進一步擴大同城化范圍,并應超前研究與城市群有關的法律與制度問題。材料二2021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在江蘇省無錫市召開。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第一輪“三年行動計劃”于2020年底收官,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即將開啟。第一輪“三年行動計劃”實施318項任務,其中196項已完成,122項取得階段性成果。這些項目破除區域壁壘,加速區域一體化,釋放大量民生紅利。子議題3:面對長三角一體化的戶籍制度改革和破除區域壁壘,以及嘗試區域立法等問題,有人認為這是會導致人口的無序流動,破壞市場的有序性,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也有人認為這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必然,是順勢而為,具有創新精神和超前思維,你如何看待?學生討論環節(略)要點提示:①改革是針對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特點作出的,是依據事物發展的歷史和現實情況做出的,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并制定合理的實施措施。現在城市的承載能力增強,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大幅度上升,不像改革開放初期,為了減小城市發展壓力,而采取限制過度的城鄉人口流動的政策。②縱觀長三角地區的“十三五規劃”中,各地在聚焦產業引進和重大基礎設施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交集,而且全部把裝備制造和信息化作為未來發展的方向,存在諸多重復性投入現象。在“行政區經濟”下,行政中心與經濟中心還表現出了高度的一致性,各地均有意識限制本地財政投入到行政邊界地區,以至于行政邊界地區的經濟發展越發陷入邊緣化的境地。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區域與區域之間的競爭日益凸顯,某一個行政區的競爭力越來越取決于其所在區域整體的競爭力,“行政區經濟”的弊端越發顯現,破解“行政區經濟”的難題十分急迫。③如今的戶籍制度改革和破除區域行政壁壘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激發城市創業創新創造活力,創生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良好有序的協同發展又相互競爭的氛圍,同時也解決就業相關問題。打通跨行政區劃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市場推動資源合理配置的決定性作用,才能有助于形成統一大市場和高標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開放型經濟,也是法制經濟,結合長三角一體化改革發展進程,同時根據現實變化新特點,積極探索“一體化”背景下相關法律保障,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樹立好率先發展、不斷創新的典型和標桿。[設計意圖]思辨教學是涵養學生科學精神的重要抓手,以“長三角戶籍制度改革”和“破除行政壁壘”這一時代化、生活化情境,精研思辨問題,對比改革開放初期和新時代戶籍制度的變化,結合“十三五”期間各省的規劃安排,揭示地區行政壁壘和市場經濟的開放性要求的矛盾,分析原因,加以對照,讓學生在辨析中理解人區別于動物的本質在于人會思維,更高級別的超前思維會在注重實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創造美好生活,開辟更輝煌的發展藍圖。活動3【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成果,你get到了么?】學生舉例+圖例展示:蘇州S1線將接軌上海11號線!蘇州到上海只要一張地鐵票;示范區5路公交直達上海、浙江;太浦河三省聯合治理;通蘇嘉甬高速鐵路;長三角中學生數據應用創新研究活動……子議題4:了解高質量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的情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超前思維的角度分析提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深遠意義。學生活動(略)要點提示:(1)統籌規劃,大局意識,長遠意識,克服局部意識,高瞻遠矚。(有助于能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2)“四個有利于”(個人成長成才、企業開發供給側產品和市場、社會更好繪制服務藍圖、國家和民族科學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活動4社會實踐作業:太浦河,流經江蘇吳江、浙江嘉善和上海青浦三地,以“太浦河上那些事”為題,寫一篇“聯合河長制”下三省聯合治理成果的新聞稿。?[設計意圖]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成果,你get到了么?”發問,讓學生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下的切身感受,體會學習、出行、生態環境保護各方面的積極影響,由小到大、由點及面、由近及遠、多層次、多主體總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深遠意義,實踐證明這一英明決策的科學性和前瞻性。深處一體化發展最前沿,也給學生更大的現實感觸,鼓勵學生也參與其中,建議獻策,通過社會實踐作業的要求,讓學生感受社會治理的積極成果,為自己以后樹立科學的人生規劃積累了現實的經驗和素材。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