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西歐莊園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知道西歐莊園產生的時間、布局和特點;掌握莊園法庭的權力、結構、職能及意義。培養學生再認再現重要歷史事實、歷史概念和歷史結論的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西歐莊園里領主和佃戶之間的關系以及莊園的管理,分析西歐莊園的特點;通過小組討論,比較西歐莊園中的農民與中國古代社會農民的異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和接受生產力發展決定生產關系變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精神。教學重點:莊園的領主與佃戶;莊園法庭。教學難點:正確認識莊園法庭的作用。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你看過這些世界名著嗎?(展示《呼嘯山莊》《簡·愛》《苔絲》封面)它們都是發生在莊園里的故事。什么是莊園呢?(莊園是西歐中世紀鄉村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了解西歐莊園的生活。二、探究新知(一)莊園的領主與佃戶1.課件出示圖片《一個莊園的圖解》,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38-40頁內容。教師提問:在西歐莊園里主要生活著哪些人?在莊園里土地是如何劃分的?提示:領主、佃戶(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莊園的耕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領主自己保留,直接經營,稱為“自營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戶的“份地”;莊園的周圍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稱為“共用地”,全體佃戶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2.材料展示:材料一 莊園的主要工作是農業,同時也有手工業,有木匠、鐵匠,莊園自己釀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師,總之,莊園生產了人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絕大部分產品。材料二 從日出勞動到日落,勞動的報酬十分微薄。他的家一般是簡陋的小屋——用糊了泥巴的籬笆建造的。地面就是泥土,從上面下來的雨和雪使泥地變得又濕又冷。農民在一只箱子里塞進些稻草當他的床鋪。他的伙食粗糙而單調——不是黑面包就是褐色的面包。如果收成不好就挨餓,餓死的事情絕不是沒有聽說過。他當然是文盲,而且是迷信和恐懼的犧牲品,也時常受到邪惡的領主管家的欺騙。他還要交很多的租稅并服役,可以說,他是一個被蔑視、沒有任何社會地位的可憐蟲。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并思考:材料二中農奴的生活說明了什么?結合上述材料,分析西歐莊園的性質。提示:農奴依附于封建主,缺乏人身自由;莊園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單位。3.課件出示圖片《勞動中的農奴》,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39頁“相關史事”和第41頁“知識拓展”內容,分析領主與佃戶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提示:領主與佃戶之間是統治與被統治、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佃戶有義務為領主勞動,領主也不能隨意沒收佃戶的土地,他們之間具有一定的契約關系。(二)莊園法庭1.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40頁內容,說出莊園法庭的主要作用。提示:①佃戶侵犯領主利益的行為,會受到起訴與處罰。②莊園法庭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2.課件出示下列材料并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40頁“莊園法庭”內容,思考下列問題。材料一 13世紀的莊園法庭曾留下這樣的記錄:佃戶因為沒有認真耕種領主的田地,被罰款6便士;佃戶的家畜誤入領主的園子,被罰款6便士;只要領主的磨坊能夠磨面粉,就不得到莊園以外磨面粉,違者被罰款20先令。材料二 莊園法庭檔案還記錄這樣一些事:無權享用公共牧場但仍在牧場內放牧的人,侵犯了全體村民的權益,判令他們從牧場牽走他們的牲畜,從此不得占用牧場,違者還要被罰款;不按規定價格賣酒的人,也要被罰款。材料三 1300年,埃爾頓莊園的19個茅舍農被指控沒有給領主的馬車裝草,但他們認為除非他們是自愿給領主馬車裝草,否則他們是沒有這樣的義務的。法庭查閱了相關的慣例,證實了茅舍農的說法。材料四 貝內特的《英國莊園生活》中講述一個名叫W·德·T的人向法庭申請領回自己走失的黑母牛,這頭牛在領主的牲畜欄里被發現,莊園法庭經過審議將這頭黑母牛歸還給了他。(1)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莊園法庭懲罰各種違法行為的手段是什么?提示:處以罰金。(2)莊園法庭判決的依據是什么?提示:習慣法或村法。(3)莊園法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提示:領主可以憑借法庭奴役佃戶,佃戶有時也可以利用法庭維護自己的權益。莊園法庭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學生對西歐莊園了解得很少,因此,要補充大量的材料為學生帶來比較直觀的感受,培養學生研讀史料的能力。在本課中,始終以學習目標引領教學,通過圖片資料、文字資料等創設歷史情境,自主學習等各種形式,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由于本課內容不易理解,在教學中應顧及學生理解的速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