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蘇教版六上勞動與技術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蘇教版六上勞動與技術教案

資源簡介

六年級《勞動與技術》上冊
1
我家的廚房
教學目標
1.
認識各種廚房設備,知道它們各自的名稱、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2.
了解灶具和鍋具的種類,學習生活中常見的灶具和鍋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3.
能夠正確分辨廚房操作中安全與衛生方面的事項,學會規范的操作方法。
4.
熟悉學校的烹飪教室,根據實際情況制訂一份《廚房工作守則》。
5.
提高觀察、分析能力及分工協作的能力。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廚房設備及其正確使用方法。
2.
難點:
廚房操作做到安全衛生。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小紙片、各種鍋具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2分鐘)
1.
組織觀看錄像
最近,老師聽說很多同學都搬了新家。今天,就請大家隨著鏡頭,一起來參觀巧巧家的新廚房。老師覺得它特別漂亮。請同學們仔細參觀,留意里面有哪些設備。(課件播放錄像)
2.
出示課題
《我家的廚房》
觀看錄像,思考。
課始,開門見山,用一段錄像引領學生走進課堂,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內容和課題牢牢相扣,不僅激活了學生的興趣,還吸引住了學生的思維。有針對性地提出觀看的重點,為順理成章地進入下一個環節作好鋪墊。
探究學習(15分鐘)
(一)認識廚房設備
1.
組織討論:在參觀的過程中,你看到巧巧家的廚房里有哪些設備,你認為他們分別有什么用途?請大家按小組討論,并把討論結果寫在紙片上。(一張紙片寫一個,并注明這個設備是用來做什么的。如:電飯煲可以用來燒飯)
以小組為單位,把看到的或想到的生活中的廚房設備的名稱寫下來。
運用頭腦風暴的方法,記錄下每一樣廚房設備,檢查了上一環節參觀的效果;寫下每樣器具的用途,也是學生生活經驗的體現,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形成。
2.
組織歸類:請同學們把你們小組寫的紙片,分別貼到相應的圓圈里面,給這些廚房設備作個歸類。(可重復粘貼,如電磁爐可以放“灶具”里,也可以放“電器”里)
粘貼紙片,全班進行學習和討論,對于不合理的可以作相應地調整。
把紙片貼到黑板上進行歸類,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整理和匯總。這一系列環節,摒棄了教師直接灌輸式的教學,用小組討論、書寫、歸類的形式,使學生活動起來,參與到了問題中,體現了學生學習的開放性和自主性。
3.
教師點撥指導
(1)灶具
①有煙囪的灶頭
●課件出示圖片
●講解:斑駁的灶面,木制的鍋蓋,離我們今天的生活好像已經很遙遠。它是依靠燃燒木材、秸稈等農作物來加熱的一種灶具,在一些偏遠的農村,依然能找到它們的蹤跡,它記錄了我國飲食文化的一個歷程。
②煤爐
●課件出示圖片
●講解:這是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普通家庭常用的一種灶具,它伴隨了老師的童年。寒冷的冬天,生一個煤爐,煮一鍋山芋,一家人圍在邊上吃著熱騰騰的山芋,那是一種溫暖的幸福。顧名思義,這種灶具是使用煤球來燃燒,它有一個缺點,就是當煤球在氧氣不足時不完全燃燒會釋放出一氧化碳,在封閉的空間里非常危險,所以現在用它的人越來越少。但我們看到,爺爺奶奶輩的老人還是很喜歡用煤爐,就像我們學校附近的一些老人,有時早上還能看到他們在生煤爐,可能他們和煤爐已經結下了不可分割的情誼。
③煤氣灶、電爐、電磁爐
●課件出示圖片
●提問:隨著快節奏的生活和節能環保意識的提高,我們生活中的灶具也在不斷改進著。這里出現的三種灶具,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哪位同學來介紹下,他們分別是如何來工作的?
燃氣灶:(使用燃氣,通過燃燒產生熱能)
電爐:(爐內有爐絲盤繞,通電后把電能轉化為熱能)
電磁爐:(使用電,利用電流通過線圈產生磁場,當磁場內的磁力線通過鐵質鍋底時,會產生無數的渦流,從而使鍋的本身自行高速發熱,然后再作用于鍋內食物)
認真聽講,對自己了解的部分進行介紹,呼應與補充教師的講述。
教師以敘述的形式,介紹老式的灶頭和煤爐,把學生引入有些陌生的情境,配上圖片,顯得更形象生動,讓學生了解他們生活經歷所沒有接觸過的領域,了解灶具的歷史,拓展學生的視野,相信,這一環節,學生會充滿好奇與吸引。
與前面兩種陌生的灶具相比,這三種灶具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甚至很多同學都使用過,所以,關于這三種灶具的工作原理,可以請孩子們來說說,不清楚、不具體的地方教師作補充總結,讓孩子們有個更明確、清晰地認識,體現了師生共同學習的過程。
(2)鍋具
①組織討論:煮飯、燒菜的鍋具有許多種,你知道哪些?使用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小組討論后完成書本表格的填寫。
②請每組派代表來交流,配以實物做講解。
思考,小組討論,完成書本表格的填寫。
進行交流、說明。
鍋具在生活中很常見,學生接觸了解比較多,通過思考討論能夠完成表格的填寫,培養學生小組學習的能力。通過交流,把知識進行整合。
(二)安全與衛生
1.
組織學生自學:在廚房里操作,安全與衛生非常關鍵。但是,我們稍不注意,就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書上的這些圖片中有一些常見隱患,請你仔細找一找,說說有哪些不當之處,可能會有什么隱患?
自學課本,觀察書本圖片,找出不當之處。
自己從圖片上找出不妥之處,認識到了操作錯誤之處,在自己實踐的時候可以避免。
2.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認真聽,進行補充。
集思廣益,共同找出操作不當之處。
3.
小結
在廚房里操作,從安全、衛生和規范的角度,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A.
水、電、火互不干擾
B.
地面注意防滑
C.
專心、規范操作
認真聽講,理解并吸收。
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實踐體驗(15分鐘)
1.
組織學生認識學校烹飪教室,了解各區域劃分。
現場認識烹飪教室的各個區域。
熟悉環境,做好準備。
2.
請大家根據學習收獲和廚房現狀,制定一份包括安全、衛生、行為規范等要求在內的《廚房工作守則》。
以小組為單位制定守則。
制定工作守則,為以后安全、有效地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交流評議(7分鐘)
1.
組織學生交流各自制定的《廚房工作守則》。
2.
引導學生綜合各方意見,形成一份班級守則。
各組派一個代表交流。(后面交流的同學只說不同處或補充)
歸納整理。
這樣形成的班級守則,比較完善周全。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拓展創新(1分鐘)
1.
總結
今天,我們參觀了巧巧家的新廚房,同學們了解了很多有關廚房的知識,回家后可以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親手實踐,學習各種灶具和鍋具的用法。
總結本堂課的學習內容,向學生提出要求,課后嘗試鍋具和灶具的使用,使本課的學習更加全面和完善。在此基礎上提出,對廚房設備的清潔保養,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2.
延伸:回家可以請教父母或查詢相關資料,如何對廚房設備和用具進行清潔保養。
課后做好資料查找、整理工作。
板書設計
廚房設備
安全
衛生
教學后記:
2
小小采購員
一、教學目標
1.
學會制定購物計劃、合理搭配食物,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初步學習選購所需蔬菜、食品,認識食品商標,能辨別食品質量。
3.
初步具有處理問題的能力、交往能力、計劃能力,樹立環保意識、經濟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學會識別各種菜,學會食物的合理搭配,提高社會實踐活動能力。
2.
難點:辨別食品的質量。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
到離學校最近的菜場做實地考察,作一個全面了解并估計來回時間。
2.
設計并印發《活動調查表》和《采購計劃表》(每人一張)。
學生準備
1.
收集資料,去菜場體驗或請教大人,了解如何識別菜的好壞。
2.
準備適量的錢(三口之家一頓中餐或晚餐的菜錢)和一個購物袋。
3.
完成《活動調查表》和《采購計劃表》。
四、教學過程(兩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
新課
(3分鐘)
1.
提問:哪些同學隨父母到菜場買過菜?你有什么感想?
自由發言,
談感想。
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熱情。
2.
提問:今天我們要做一回采購員,到菜場買一頓一家三口中餐或晚餐的菜,當一回小主人。怎樣才能購買到新鮮、衛生、價廉物美的食品原料?我們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各抒己見。
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內容。
探究學習(20分鐘)
(一)認識各種菜
提問:(PPT出示各種菜的圖片)這些菜你認識嗎?
交流認識的菜。
認識各種菜。
(二)學會辨別食物的質量
1.
四人一組完成活動調查表。(在個人完成的基礎上修改)
合作修改活動調查表。
學生自己去探究、發現。
2.
請一個組上臺交流,其他組認真聽,并提出不同的意見。
合作交流,提出不同意見。
讓學生通過評議,進一步了解菜的識別方法。
3.
點撥提升(對學生可能會買的、比較難辨別的菜,通過PPT或視頻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
(1)提問:如何辨別注水肉?(學生回答后出示PPT)
●手摸,注水肉有黏滑、濕濕的感覺,而且彈性降低,指壓后凹陷恢復較慢。
●看色:注水使肌肉色澤變淡或呈淡灰紅色、有的偏黃,顯得腫脹,從切面上看濕漉漉的。銷售注水肉的案板上是濕的,嚴重的有積水。
(2)提問:如何辨別“瘦肉精”豬肉?(學生回答后出示PPT)
●看豬肉皮下脂肪層的厚度。皮下脂肪太薄、太松軟的豬肉不要買。正常的豬在皮層和瘦肉之間會有一層脂肪,厚度約為一至兩厘米。
●看豬肉的顏色。一般情況下,含有瘦肉精的豬肉特別鮮紅、光亮。
●還可以將豬肉切成二三指寬,如果豬肉比較軟,不能立于案上,可能含有瘦肉精。
●如果肥肉與瘦肉有明顯分離,而且瘦肉與脂肪間有黃色液體流出則可能含有瘦肉精。
(3)剛才同學們交流魚的識別方法,主要是針對死魚,這些主要是海魚,如:鯧魚、帶魚、黃魚等,而河魚現在一般都能買到活魚。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如何挑選魚。
(4)提問:什么樣的土豆不能買?(學生回答后出示PPT。)
●發芽土豆不要買
●綠青色土豆不要買
●有霉痕的土豆不要買
(5)介紹:PPT出示挑選蔬菜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不買顏色異常的蔬菜
●不買形狀異常的蔬菜
●不買氣味異常的蔬菜
●最好別買反季節蔬菜
交流回答,
觀察辨別。
交流回答,
觀察辨別。
觀看視頻,學會挑選魚。
交流回答,
觀察辨別。
觀察了解。
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觀察、思考,掌握辨別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觀察、思考,掌握辨別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有所發現,提高效率。
在觀察與比較中,掌握識別方法。
如何識別種類繁多的蔬菜,課上沒有辦法一一交流講解,只能先讓學生知道挑選蔬菜時要注意的幾個原則。具體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4.
PPT出示“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標志圖。這些食品標志圖你認識嗎?
觀察、比較、交流、了解。
通過觀察、比較,認識食品標志圖。
5.
“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它們的區別在哪里?
有機食品:絕對不使用化學農藥、化肥、除草劑、激素,也不使用轉基因技術,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原生產出來的真正安全的食物。
綠色食品:合理使用農藥化肥,農殘不超標。
無公害食品:限量使用農藥化肥、激素、除草劑等,農殘不超標。
比較、交流。
了解“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區別。
6.
教師點撥提升(PPT出示“食品等級金字塔”)
提問:“食品等級金字塔”告訴我們什么?
觀察,發現、領悟、交流。
加強學生
“食品健康”的意識。
(三)學會合理搭配食物
1.
請學生交流事先制定的購買計劃。
學生介紹。
2.
提問:你們認為他的計劃合理嗎?為什么?怎么調整?(主要從食物的搭配上考慮)
評議并提出不同意見。
通過評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
3.
教師點撥提升(PPT出示“食物金字塔”)
(1)食物金字塔的結構有什么特點?(上小下大,呈現每天飲食的比例:上層的食物相對要吃得少,下層的食物要吃得多)  
(2)我們在搭配食物時應注意什么?(要合理搭配食物,合理控制食物的攝入量)
觀察、比較、領悟。
交流發現。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探究能力。
學會合理搭配食物。
4.
對照“食物金字塔”小組合作修改購買計劃。
修改計劃。
實踐體驗
(50分鐘)
1.
提問:接下來我們就要去菜市場采購,在采購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采購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
2.
提出活動的要求
(1)帶好合適的容器(紙袋、布袋、竹籃等),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做好環保宣傳。
(2)采購時先了解行情后再買,學會“貨比三家”。
(3)可討價還價,但不與別人爭吵,學會與人打交道。
(4)如果遇到短斤缺兩,想想有什么好辦法?
(5)路上排隊前往,注意交通安全。
(6)活動時以小組為單位,并由組長負責,自己保管好錢物。
(7)采購時間半小時左右。
明確要求。
明確要求,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交往能力、計劃能力,樹立環保意識、經濟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
注重合作,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注重實踐過程中的安全教育。
3.
帶領學生排隊到離校最近的菜場采購。
實踐體驗。
交流評議(6分鐘)
1.
比一比:花同樣多的錢,誰買的菜營養搭配更合理。
小組內互評。
通過評價提高實踐能力。
2.
比一比:同一種菜,誰買得價廉物美。
3.
提問:你在買菜過程中碰到什么問題,你是怎么解決的?
交流。
拓展創新(1分鐘)
1.
推薦兩個網址,請學生回家后學習:
http://www.
tech-food.
com/kndata/1074/0149526_4.
htm
http://www.
zhlzw.
com/qx/mcqm/804053_6.
html
2.
制定一份雙休日的買菜計劃并隨父母一同前往菜市場或超市采購。
在家中實踐。
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板書設計
小小采購員
正確識別食物
合理搭配食物
《當好小小采購員》活動調查表








肉有光澤,紅色均勻,脂肪潔白。
黏度:
外表微干或微濕潤,不粘手。
彈性:
指壓后凹陷立即恢復。
具有新鮮肉正常氣味。

看魚體外表是否光亮,完整性好不好。
觸摸魚體是否有彈性,看魚鰓是否鮮紅,魚肚是否有破裂,魚鱗是否很容易剝落。
是否有一種新鮮的感覺,魚腥味較重或有異味的海產品鮮度往往有問題。
豆制品
注意觀察豆制品的色澤,不買過鮮過亮的產品或挑選有定型包裝、標簽上有生產許可證號、QS標志、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標志的豆制品。
好的豆腐干經手觸摸感覺密實、堅韌、有彈性,劣質豆腐潮濕、黏滑,彈性不足;摸上去易碎的腐竹通常質量較好。
不買有異味的豆制品。好的豆制品打開包裝后能聞到一股豆香味,而劣質或過期變質的豆制品聞起來會有酸腐味。
蔬菜
青葉類
色澤鮮艷,沒有黃葉、枯葉,水分充盈。
用指甲掐一下,較脆嫩。
無怪味異味。
瓜果類
色澤比較亮,光滑,無皺紋,形狀無異常。
蘿卜:掂在手里沉甸甸的。
冬瓜:要用手指壓冬瓜果肉,肉質要致密。
無怪味異味。
采購計劃表




菜名
單價
數量
金額
教學后記:
3
涼拌黃瓜
一、教學目標
1.
掌握握刀、切菜的正確姿勢,學會切條。
2.
掌握涼拌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驟。
3.
提高小組自主協調和合作能力,增強環保意識和安全意識,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握刀、切菜的正確姿勢,涼拌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驟。
2.
難點:
切菜的正確姿勢。
三、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拌黃瓜所需要的調料(醋、糖、鹽、麻油),黃瓜每組兩根(五人一組);已消毒的刀具和餐具。
2.
學生準備:課前了解涼拌菜的相關知識。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
(2分鐘)
1.
提問:中國菜肴素以色、香、味、形俱佳而聞名于世,這與中國菜肴烹調方法的多樣性是分不開的,你知道哪些烹飪方法?
交流分享知道的烹飪方法。
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明確學習內容。
2.
出示黃瓜并提問:用黃瓜做一道菜,你知道有哪些烹飪方法?
各抒己見。(拌、炒、煮湯等)
初步了解黃瓜的幾種常用的烹飪方法。
3.
小結:今天,我們就來學做涼拌黃瓜。涼拌是烹調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種,就是將經過消毒的生料或熟料加工成丁、絲、片、塊等形狀,加上調味拌勻。
明確課題。
初步了解涼拌的方法。
探究學習(15分鐘)
1.
提問:做涼拌黃瓜需要做哪些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根據學生回答,用課件展示操作步驟)
板書:洗





小組討論。
了解涼拌黃瓜的基本步驟。
2.
提問:在這些步驟中,你認為哪個操作工序比較難?哪個步驟比較重要?
交流所想。
促進學生思考,找出難點。
3.
讓學生上臺操作洗、削兩個步驟。(提醒學生要節約能源,水、材料等)
上臺做洗、削的操作并說明操作要領。
4.
重點指導“切”。(切之前,提醒學生先用硬刷和清水將菜板表面和縫隙洗刷干凈,再用100℃的開水沖洗一遍,一定要注意安全)
(1)請學生試做:切菜時該怎么站立?
(2)示范講解,同時出示PPT。(正確的站姿圖片)一般有兩種站立姿勢。
●八字步站法:雙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呈八字站穩,上身略前傾,但不要彎腰曲背,目光注視兩手操作的部位,身體與菜板保持一定距離。這種站法雙腳承重均等,不易疲勞,適宜長時間操作。
●丁字步站法:雙腳自然分立,左腳豎直向前,右腳橫立于后,呈丁字形,重心落在右腳上,上身挺直,略向右側,頭微低,目光注視雙手操作部位,身體與菜板保持一定距離。這種站姿優美,但易疲勞,操作時可根據需要將身體重心交替放在左、右腳上。
(3)請學生上臺試試握刀的姿勢,怎么握刀才能握得穩。
(4)講解示范,同時出示PPT。(正確握刀姿勢的圖片)
右手握住刀柄的前端,拇指、食指捏住刀的后根部,其余三指自然合攏,握住刀柄,掌心稍空,要握穩,但不要將刀柄握死。
(5)請學生上臺做一做切菜時左手的姿勢。其他同學觀察他的姿勢有無問題,怎么糾正?
(6)講解示范,同時出示PPT。(正確的切菜姿勢圖片)
左手自然彎曲,攏在一起;大拇指蜷縮在另外四個手指的里面;指尖按住食物;中指的第一骨節抵住刀面;手掌按在原料或砧板上。
(7)提問:掌握了正確的姿勢,接下來我們就要來切黃瓜了。黃瓜可以切成什么形狀呢?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出示PPT。
(8)提問:今天我們先學切條。黃瓜怎么切條呢?
●將黃瓜一切為二。
●切面向下擺放。(這樣不容易滑動)
●先把黃瓜切成約3.
5厘米長的段,再切成1厘米左右寬的條。
(9)講解、演示直切法。
根據長短的不同要求,左手均勻地向后移動,右手握住刀把,運用腕力,緊貼左手的指背垂直下切,右手拿刀切時,抬起刀的高度不要高于左手中關節。運刀要連續進行,即移動一次,切一刀,再移動一次,再切一刀,刀要始終垂直(砧板)下切。
(10)播放正確的握刀、切菜的視頻。
(11)學生練習,教師指導。
上臺試一試。
聽講、觀察要領,并根據要求試著做一做。
上臺試一試,比一比。
聽講、觀察要領。
一個學生演示,其他同學觀察并糾錯。
根據要求,試著做一做。
各抒己見。(丁、片、條、絲、滾刀塊等)
各抒己見。
觀察并領悟操作要領。
觀看視頻。
上臺練習,其他同學觀察。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握刀、切菜姿勢既熟悉又陌生,可能都做過,但姿勢不正確的居多。掌握正確的刀工操作姿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減少身體疲勞,預防安全問題。因此技術要領的講解和示范對于第一次操作課非常重要。學生在正確的指導下開展活動,在觀察與比較中自主掌握制作方法。
讓學生通過評議,明確要領,預知可能出現的問題。
通過互相糾錯,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
相對丁、片、絲,條的切法最簡單。這是第一課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最簡單的條開始學切。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有所發現,提高效率。
5.
提問:黃瓜切好后,要撒些鹽,翻拌均勻,放置半小時左右腌一下。你知道這是為什么?
交流。
6.
介紹并提問:黃瓜腌了一會兒會有水出來,把黃瓜擠一擠,將水倒去,加上調料,一道涼拌黃瓜的菜就完成了。根據個人愛好,可以拌成不同口味,你準備拌出什么口味的黃瓜呢?
今天我們就先來拌一道簡單的糖醋黃瓜,需要加些什么調料呢?
各抒己見。
涼拌黃瓜是烹飪課中的第一節操作課,重點是掌握正確的握刀、切菜姿勢和方法,暫不使用電爐,所以這節課為簡單的拌糖醋黃瓜,其他的拌法讓學生回家操作,作為拓展內容,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
實踐
體驗
(16分鐘)
1.
接下來,我們請每個小組(四到五人一組)動手完成一道涼拌黃瓜。
2.
PPT出示操作要求,讓學生認真閱讀。
●組長合理安排好小組成員的分工合作,每人、每個步驟都要操作到位。
●操作有步驟,要規范
●握刀切菜姿勢要正確
●規章制度要遵守
●桌面始終要整潔
●安全衛生放第一
了解規則。
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3.
教師巡視,同時注重過程性評價,及時表揚操作正確的學生和合作好的小組。用相機拍下學生規范的操作和有問題的操作,以便接下來的評講。(重點拍攝:握刀與切菜姿勢,站立姿勢、衛生情況、操作規范)
動手實踐。
交流評議(6分鐘)
1.
剛才你們操作時,老師把一些同學的操作情況拍了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家在操作時,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播放學生操作時拍攝的照片)
提示:怎么來看站立姿勢是不是正確?(刀和砧板應成45度角)
觀察、分析、比較、判斷、糾錯。
讓學生通過評議、比較,進一步明確操作要領,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請各組談談你們在操作中的得失,如果下次再做,你們會做哪些調整?(操作是否規范、分工合作怎樣、刀工怎樣等)
交流心得。
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和反思,這樣下次就能做得更好。
3.
各組拌的黃瓜味道怎么樣呢?下面我們就來品嘗自己做的涼拌黃瓜。
4.
品嘗結束,各組完成評價表(見附表)。
品嘗。
本課的評價重點放在規范、正確操作上。至于刀工怎樣、調味是否合理這需要學生反復練習和經驗的積累。
評價既是促進發展的手段,又是學習的內容。通過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勞動態度、勞動技能、勞動成果做出一個評定,體會勞動的樂趣。
拓展創新(1分鐘)
根據自己的口味回家做一道涼拌黃瓜,下節課交流。
回家實踐。
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板書設計
涼拌黃瓜






教學后記:
六年級《勞動與技術》上冊
4
香干炒芹菜
一、教學目標
1.
復習鞏固握刀、切菜姿勢,學會烹調方法:炒。
2.
掌握簡單的配菜方法。
3.
學會使用電爐,并能做到安全用電。
4.
養成良好的勞動觀念,提高自理能力,能在小組合作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掌握生炒的方法。
2.
難點:油溫的掌握。
三、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原料、炊事用具等所需物品。
2.
學生準備:請教家長或查資料,了解炒菜的基本步驟和基本方法,并了解一些炒菜的小竅門;請教家長怎么判斷油鍋的溫度,并在大人的幫助下觀察油溫的變化。
四、教學過程(兩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
新課
(3分鐘)
1.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種烹調方法:炒。炒是中餐中最常用的一種烹調方法。
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內容。
2.說說你吃過的炒菜。
交流。
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熱情。
3.
你知道炒的基本方法是怎樣的?
利用已有經驗說一說炒菜的方法。
初步了解炒的基本方法。
4.
小結:將原料加工成丁、絲、條、片等,鍋燒熱,放少量油,依次將原料放入鍋內,快速翻炒,炒至七八成熟時加調料,炒熟出鍋,這種方法就叫炒。
從原則上看,炒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清炒,只有主料沒有配料。另一種是以一個菜為主料加一些配料。
今天,我們就做來做一道有兩種原料配制的炒菜。
了解炒的基本方法。
探究學習(20分鐘)
(一)學習配菜
1.
組織討論、交流:老師這里已經給大家準備好了芹菜,如果讓你配一個菜與芹菜一起炒,你會配什么菜?為什么?
小組討論并確定芹菜和什么菜炒。
交流并說理由,其他組發表自己的看法。
初步了解配菜的要求。
2.
點撥:各組都給芹菜配了一個菜,大家配得好不好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配菜到底有哪些要求呢?(PPT出示配菜要求)
觀看并學習配菜的基本要求。
學會配菜的基本要求,學會合理搭配食物。
3.
對照上面四個配菜要求看看哪組配的菜最好,哪組還需要做調整?
合作交流,提出不同意見。
讓學生通過評議,進一步掌握配菜的要求。
(二)學習制作過程
1.
組織討論:菜已經配好了,接下來我們要操作了。請小組討論一下操作步驟。(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用課件展示操作步驟)
板書:剪根
去葉
清洗

鍋熱倒油
翻炒
調味
出鍋
討論并請最快討論好的組交流。
提出不同意見。
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觀察、思考,掌握方法。
2.
啟發思考:你認為哪些步驟或細節要特別注意的?哪些你覺得操作中有困難的?
交流所想。
促進學生思考,找出難點。
3.
點撥:
(1)今天的菜切成什么形狀?為什么?
絲是很細的,切菜時左手要均勻地慢慢往后移。
(2)油鍋熱了放入菜,怎么確定油鍋熱了?
(3)播放視頻(怎樣估計油溫的高低)
低油溫:
85~120℃,俗稱三四成熱。油的表面穩定,無煙,筷子周圍沒有明顯的氣泡。
中油溫:120~180℃,俗稱六成熱。油面波動頻繁,有少量油煙,筷子周圍有少量氣泡。
高油溫:180~240℃,俗稱八成熱。油煙大量上升,筷子周圍有大量氣泡。
(4)一般家庭炒菜用什么油溫的油最好?
(5)出示課件點撥。
熱鍋冷油炒菜最健康。高溫油不但會破壞食物的營養成分,還會產生過氧化物和致癌物質。建議先把鍋燒熱,再倒油,這時就可以炒菜了。
(6)有幾種菜,先放哪個菜,后放哪個菜,為什么?(不容易熟的先放,容易熟的后放)
(7)點撥,課件出示。
炒菜小竅門:
●蔬菜要盡量采用急火快炒,為使菜易熟,可在快炒后加少許熱水。
●做菜要加鍋蓋,免得溶解在水里的維生素隨水蒸氣跑掉。
思考并交流。
思考并交流。
觀看并思考再交流。
思考、交流。
思考、交流。
通過觀看、思考、交流掌握操作步驟與方法。
4.
今天的操作中,你們認為有哪些安全問題要特別注意?
●正確使用電爐
●水不能滴入熱的油鍋內
●正確使用刀具
交流并明確要求。
學會安全操作,提高安全意識。
實踐體驗
(50分鐘)
1.
接下來,我們請每個小組(四到五人一組)動手完成一道香干炒芹菜。
交流。
明確要求。
2.
PPT出示操作要求
安全要求:
握刀、切菜姿勢要正確
正確使用電爐
水不能滴入熱的油鍋內
原料放入油鍋時要輕放
衛生要求:
桌面保持整潔
食品加工要干凈
閱讀要求,明確要求。
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3.
巡視指導并有針對性地拍攝一些學生操作時照片,為接下來的評價準備。
實踐體驗。
交流評議(6分鐘)
1.
說說操作中的得失,小組的合作情況等。
交流。
觀察、分析、比較、判斷、糾錯。
讓學生通過評議、比較,進一步明確操作要領,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出示學生操作照片,指出哪些操作正確,哪些操作不正確,錯在哪里?
3.
品嘗:嘗一嘗誰做的菜口味最合適。
品嘗。
拓展創新(1分鐘)
回家試著做一道葷素搭配的炒菜。
在家中實踐。
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
板書設計
香干炒芹菜
剪根
去葉
清洗

鍋熱倒油
翻炒
調味
出鍋
教學后記:
5
做蛋糕
一、教學目標
1.
學會用打蛋機打蛋,掌握做蛋糕的基本步驟、方法。
2.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通過學習體會勞動的快樂。
3.
提高小組自主協調和合作能力,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掌握做蛋糕的基本步驟、方法。
2.
難點:
蛋白的打發。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做蛋糕的材料:糖、白醋、鹽、低筋面粉(普通面粉、玉米淀粉)、色拉油、雞蛋、牛奶;
(2)做蛋糕的工具:電子秤、電動打蛋器、電飯鍋、分蛋器、量杯、不銹鋼打蛋盆。
四、教學過程(兩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
(1分鐘)
提問:同學們都吃過蛋糕,可是你們吃過自己親手做的蛋糕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做蛋糕。
交流分享。
明確課題。
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明確學習內容。
探究學習(15分鐘)
1.
提出自學要求
做蛋糕需要哪些材料?
制作蛋糕分幾步?每一步的制作要領是什么?請你帶著這些問題自學教材17至19頁。
自主學習。
初步了解做蛋糕的基本步驟。
2.
組織學生集體討論、交流
(1)在制作蛋糕的材料中,有沒有你不熟悉或不認識的材料。
交流。
聽講、理解。
交流、觀察、理解制作步驟和制作要領。
聽講、觀察、領悟操作要領。
觀察。
明確制作蛋糕需要的材料。
(2)重點解釋“低筋面粉”
低筋面粉:通常用來做蛋糕、餅干、小西餅點心、酥皮類點心等。因低筋粉無筋力,制成的蛋糕特別松軟,體積膨大,表面平整。
如果找不到低筋面粉,可以用中筋面粉(普通面粉)和玉米淀粉以四比一的比例調和而成。
(3)提問:制作蛋糕一共分幾步?每一步的制作要領是什么?
(4)根據學生回答出示PPT制作步驟
分離蛋黃、蛋清
拌蛋黃糊
打發蛋白
預熱電飯鍋
攪拌蛋糕糊
倒入熱鍋
烘烤蛋糕
倒扣脫模
(5)重點提示制作要領并用PPT出示相對應的圖片
拌蛋黃糊的要領
●蛋白、蛋黃要完全分離(教師示范分離器的使用),打蛋用的鍋一定要干凈,沒有水,沒有油。
●加入面粉后要上下翻動,不能打圈。打發蛋白的要領
●打蛋白時一定要順著一個方向,要打均勻。
●糖分三次放入蛋白中,每次放入糖后就快速打,不要停留過長時間。
●利用PPT提示三次放糖的時間:
第一次——出現粗泡后
第二次——蛋白濃厚時
第三次——蛋白表面有劃痕時
●視頻播放打蛋白的要領
低筋面粉一般較難買到,學生可以用普通面粉和玉米淀粉4︰1的比例調和而成。這樣便于學生回家實踐。
明確制作步驟和要領。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
掌握使用方法。
實踐
體驗
(50分鐘)
1.
接下來,我們請每個小組(四到五人一組)合作完成一個蛋糕。
了解規則。
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制作蛋糕從一開始的蛋白、蛋黃分離到烘烤結束,整個過程需要四十至五十分鐘。烘烤需要三十至四十分鐘。整理、清潔工作安排在這個時間段完成,如還有多余的時間,可提前進行“拓展創新”部分的學習。
2.
出示操作要求,讓學生認真閱讀。
●每組再分成兩小組,一組做蛋黃糊,一組打發蛋白,兩組要同時工作。
●想清要領再操作。
●規章制度要遵守。
●桌面始終要整潔。
●安全衛生放第一。
3.
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動手實踐。
4.
組織學生做好整理清洗工作。
交流評議(10分鐘)
1.
請各組談談你們在操作中的得失,如果下次再做,你們會做哪些調整?
(分工合作、操作要領的把握、衛生、安全等方面)
交流。
讓學生通過交流,進一步明確操作要領,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比一比,哪一組的蛋糕做得最成功?
3.
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成敗的原因并交流,適時給予點撥。
幾種常見問題:
(1)使用前,模具內壁有油漬。
(2)蛋黃糊沒有攪拌均勻,油脂沒有充分乳化,有顆粒感,造成回縮。操作時應動作輕,速度快,蛋黃糊攪拌充分,至順滑。
(3)攪拌面糊出筋:攪拌面糊時間過長,用力過大,導致出筋,涼后導致回縮。將面糊攪拌至順滑即可。
(4)蛋白打發不足,未達到干性發泡,蛋白狀態不穩定,造成回縮。蛋白打到干性發泡,提起蛋頭,蛋白呈短小直立的尖尖角即可。
(5)烘烤時間短,沒有完全烤熟就終止烘烤,有濕潤感的“布丁”層,涼后結塊造成回縮。出爐前十分鐘,將
竹簽插入蛋糕體,提起竹簽,如竹簽前端無蛋糕屑,可判斷為烘烤完全。
塌腰:
(1)脫模過快,蛋糕體未完全涼透,蛋糕體內部組織結構不穩定,脫模時引起塌腰。
(2)攪拌面糊時間過長,用力過大,導致出筋,造成塌腰。將面糊攪拌至順滑即可。
開裂:
(1)蛋黃糊中總水量少
(2)攪拌面糊出筋
(3)烤制時間過長
有大小不一的氣孔:
(1)蛋白打發不足,未達到干性發泡,蛋白狀態不穩定,烘烤后會出現氣孔。蛋白打到干性發泡,提起蛋頭,蛋白呈短小直立的尖尖角即可。
(2)蛋糕糊倒入模具時,卷入空氣,產生氣泡。要將蛋糕糊緩緩倒入模具中。
高度不夠;
(1)分蛋時蛋白蛋黃未分離干凈,影響蛋白打發,導致蛋糕長不高。
(2)蛋糕糊繞圈攪拌,時間過長,蛋白消泡。快速上下翻拌即可。
(3)蛋黃糊中總水量多,面糊過稀,面粉支撐力不強,導致長不高。蛋黃糊要呈綢帶狀緩緩落下。
(4)使用前,模具內壁有油漬。
(5)蛋白打發不足。
(6)蛋糕糊攪拌好后等的時間太長。應在攪拌完成后,馬上倒入已加熱的電飯煲中。
分析、討論、交流。
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和反思,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拓展創新(4分鐘)
1.
如何區分高筋面粉和低筋面粉?(PPT出示)
(1)手試法:用力握住面粉再松開,成團的是低筋面粉,
低筋面粉比較細滑;散開的是高筋面粉,高筋面粉比較粗糙。
(2)顏色鑒別法:很白的是低筋面粉,偏米白色的是高筋面粉.
2.
各類面粉的用途。
高筋粉:適合用來做面包。
中筋粉:市售面粉無特別說明的一般都是此類面粉。適合做包子、饅頭、面條等。
低筋粉:比較適合用來做蛋糕、松糕、餅干以及撻皮等需要蓬松酥脆口感的西點。
觀看、領悟。
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實踐能力。
3.
今天我們學習了用電飯鍋制作蛋糕,如果家里有烤箱的,可以回家用烤箱做一個蛋糕,比一比不同的工具做出來的蛋糕有什么不同?用微波爐可以做蛋糕嗎?回家不妨也試一試。下節課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選擇一種烤蛋糕工具或蛋糕品種回家搜索方法后再實踐。
學以致用,舉一反三,提高實踐能力。
4.
今天我們做的是最基本的戚風蛋糕,那芝士蛋糕、水果蛋糕等又是怎么做的呢?請學生選擇一種,到網上搜索制作方法并嘗試做一做,下次課上交流。
板書設計
做蛋糕
分離蛋黃、蛋清
拌蛋黃糊
打發蛋白
預熱電飯鍋
攪拌蛋糕糊
倒入熱鍋
烘烤蛋糕
倒扣脫模
教學后記:
6
七彩小圓子
教學目標
1.
了解七彩小圓子上色的奧秘及方法。
2.
知道制作小圓子過程中和粉、揉粉的方法和技巧。
3.
掌握搓圓子和煮圓子的基本方法步驟。
4.
在制作食物的過程中,享受勞動的樂趣,提高自主學習和動手實踐的能力,學會與人相處和交往,進一步提高合作能力。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制作七彩小圓子的方法和步驟
2.
難點:和粉及搓圓子的技巧。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糯米粉、果蔬汁、食物泥、溫水、糖。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2分鐘)
1.
課件出示小圓子圖片,提問:靈靈在超市里看到了彩色小圓子,他非常想買回家自己做一道甜點,但是媽媽不同意,你能想辦法幫他實現愿望嗎?
思考、發言,提出方案:自己親手制作彩色圓子。
用美麗的七彩小圓子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制作興趣。
2.
啟發思考:我們都知道做小圓子的糯米粉是白色的,怎么會變成彩色的呢?
思考、發言。
鼓勵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思考交流,從環保、實用的角度進行猜測。
3.
引導學生了解彩色的來源:果蔬汁或食物泥。(天然、安全、可靠)
集思廣益,提出可以做顏色的果蔬和食物。
食品安全備受關注。引導學生選用天然、安全的食材來制作美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探究學習(5分鐘)
1.
組織學生自學
出示PPT,請學生自學。
(1)做果蔬汁(以菠菜汁為例)
①將菠菜去根,洗凈晾干
②在沸水中燙1分鐘,撈出
③切碎
④用紗布包裹住切碎的菠菜,擠出水分
(2)做食物泥(以南瓜為例)
①將南瓜去皮,洗凈
②切成小片
③蒸熟
④攪打成泥
自學制作果蔬汁和食物泥方法,能夠清楚了解整個過程和步驟。
通過自學,了解做果蔬汁和食物泥的基本方法,在烹飪活動中有許多實用之處。有興趣的可以回家親手實踐。
2.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總結
交流討論,匯報學習心得,補充相關知識。
充分了解做果蔬汁和食物泥的基本方法,
實踐體驗(23分鐘)
1.
和面
(1)通過課件和教材,講解和面方法、和面步驟。
和面方法:糯米粉和溫水(五十度左右)按重量二比一的比例混合,揉勻。如果要加入果蔬汁或食物泥,就要減少相應水分。
和面步驟:
①將糯米粉倒在干凈(無水無油)的不銹鋼盆里,用筷子在面粉中心挖一個小孔,倒入適量的溫水。
②用筷子將面粉與水攪拌均勻。
③用手和面,直至光滑不粘手。
(2)組織學生實踐:提供四份不同顏色的果蔬汁或食物泥,請每組選取其中一種。
觀看、聽講,知道糯米粉和水分的比例,了解和面步驟。
以小組為單位,選取一種果蔬汁或食物泥,進行和面。
用果蔬汁和面比例可以和用水和面一樣。選用食物泥要減少食物泥重量三分之一左右水分。
一節課上如果每樣都做一遍時間很緊,所以彩色部分由教師制作好提供,學生選取一種顏色和面,方法大同小異。
2.
搓小圓子
(1)PPT出示搓小圓子方法,進行講解
①取一小塊面團,搓成細條
②切成丁
③搓圓
④在盆里放入干糯米粉,搓完的圓子放在干粉里
(2)組織學生實踐操作并提出要求
●光滑、圓整
●用掌心部位搓圓子,用力均勻
(3)評價:請學生展示搓完的圓子,從光滑、圓整方面進行評價。
(4)分享:請學生把圓子分成4份,與其他組交換,共享成果。
學習方法,每組搓一種顏色的圓子,搓完后分成4份。
從光滑、圓整方面互相評價。
小組之間互相交換、分享。
開始幾個一粒一粒搓,如果技術熟練了可以兩顆一起搓,但不能再多,三個一起會粘起來。搓的時候要用掌心,防止搓成兩頭尖的橄欖球形。
懂得欣賞和評價別人的作品,也是進一步掌握技術的一種方法。
學生之間分享成果,是一種很好的情感交流。既節約時間,又能達到每組的小圓子都色彩豐富的效果。
3.
煮小圓子
(1)出示PPT,組織學生自學
①在鍋里放入適量水,燒開(可直接用熱水或在搓圓子時先燒起來)。
②等水沸騰后,輕輕倒入圓子(當心水濺處來),蓋上鍋蓋。
③當圓子全部浮起,并且體積明顯變大,就是熟了。
④放入適量白糖進行調味。
(2)總結并強調:一是沸水下鍋,二是要全部浮起出鍋。
(3)點撥拓展:如果加入酒釀,就是酒釀圓子;加入豆沙,就是豆沙圓子;加入水果,就是水果圓子??梢愿鶕约旱南埠眉尤胂矚g的配料。
(4)組織學生實踐操作。
以小組為單位,每組煮熟一鍋七彩小圓子,注意安全衛生。
教學時可以就學會基本的方法。加入各種味道的配料可以讓學生回家制作。
交流評議(8分鐘)
1.
組織學生品嘗自己制作的七彩小圓子。
品嘗成果。
品嘗勞動成果,感受勞動的樂趣,體會勞動的幸福。
2.
引導學生說說品嘗感受和制作體驗。
交流。
交流學習心得,評價學習過程。
3.組織學生進行衛生整理工作。
每組清洗整理各種用具。
清理也是烹飪課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做好清潔工作,養成好習慣。
拓展創新(2分鐘)
介紹元宵節及吃湯圓的習俗。拓展果蔬汁的用途,還可以放在面粉里做成彩色面條、水餃等。
有興趣的同學回家進一步嘗試。
學以致用,拓展學生思路,鼓勵學生積極嘗試。
板書設計
七彩小圓子
做果蔬汁、食物泥


柔軟、不粘手
搓小圓子
光滑圓整
煮小圓子
沸水下鍋、浮起出鍋
教學后記:
7
電池盒
一、教學目標
1.
學會畫簡單的電路示意圖,了解電池盒的組成和工作原理,設計、制作一個電池盒。
2.
通過多種材料的制作,激發對木工和電路探究的興趣。
3.
提高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設計與制作一個電池盒。
2.
難點:確定電池盒尺寸。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
制作材料:桐木若干、木膠、細木棒、5號電池2節、紅、黑接線、銅絲若干,記錄紙。
2.
制作工具:尺子,記號筆,砂皮紙,尖嘴鉗。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
(1分鐘)
1.
演示:用“兩節電池、一只小燈泡、幾根導線”讓燈泡亮起來。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做一個小實驗“小燈泡亮了”我想請一個同學做我的小助手,我們一起來完成。
一個學生參與做助手,幫忙扶住電池、并將線頭壓在電池上。
喚起需求,由“電池盒帶來方便”從而提出制作電池盒的項目任務。
2.
啟發思考:剛才的小實驗成功了,但是大家是不是覺得有點麻煩,一個人操作有困難。你們能不能幫我想個辦法一個人就能輕輕松松完成這個實驗。
思考、交流。
3.
揭題:看來,電池盒還真方便,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做一個電池盒。
(出示課題:電池盒)
探究學習(15分鐘)
1.
電池盒線路的連接
(1)提問:觀察電池,說出它的正極和負極分別在什么位置,有什么標志?
正極:“+”
負極:“-”
觀察、交流。
(2)提問:電池上所標的“1.
5V”是什么意思?
交流。
(3)對比實驗:我們再來做個實驗,一節電池盒,兩節電池盒,分別接上兩個同樣型號的燈泡。你發現什么了?
觀察、交流。
通過對比實驗引導學生悟出“電池組合能提高電壓”的道理。
(4)提問:兩節電池我們稱為電池組。電池組對燈泡的影響是什么?
(電池組能提高電壓,燈泡也會更亮。)
交流。
(5)組織學生自學:那么兩節電池如何放置和連接?請同學們自學《導學單》。
(串聯起來,電池頭和另一個電池尾部連接。)
自學、交流兩節電池的放置和連接關系。
通過觀察、交流、畫線路圖等方法掌握電池的連接方法。
(6)提問:能不能用簡單的方法表示電路?把簡單的電路圖畫在草稿紙上。
畫簡單線路圖。
(7)PPT呈現兩節電池如何放置以及連接關系。
觀看、理解。
2.
電池盒尺寸的測量
(1)組織學生討論:電池盒的尺寸怎么確定呢?
啟發引導:我們能不能利用電池來繪制電池盒尺寸?
(2)請學生上臺演示電池盒尺寸的確定(實物投影)。
(3)教師點撥:需要預留金屬導片約三毫米的位置。
隨機板書:繪圖
精準
討論、交流。
將兩節電池放在木板上,用筆沿著電池畫一圈,再留點間隙,安裝金屬接片。
學會測量電池盒的尺寸。
3.金屬導片的制作
(1)組織學生自主學習:請同學們自學《導學單》,完成金屬導片的制作。
(2)選兩個學生的作品進行評比。
(3)引導學生思考:金屬導片為什么要做成這樣的形狀?
(4)組織學生觀看視頻。
根據《導學單》嘗試制作金屬導片。
說說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何改進。
觀看視頻,進一步掌握制作方法。
先做后學,能更好地領悟、掌握技能。
實踐體驗
(20分鐘)
1.
組織學生實踐操作:接下來我們兩人一組根據《導學單》完成電池盒的制作。
提示并板書:裁切
光滑
安裝
準確
進一步明確要求。
提高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在實踐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出示溫馨提示
分工明確,操作有序;
大小適宜,安裝正確;
外形美觀,操作安全。
實踐操作。
交流評議
(3分鐘)
1.
接下來,請大家把作品編號、學號填寫在作品底部,放在展示臺上。
展示作品。
交流學習心得,評價學習過程。
2.
老師請幾個同學來做小評委。你認為好的請給他/她投一票。
投票、選出優秀作品。
3.
請成功的小組講一講經驗。
4.
請失敗的小組講一講失敗的教訓和改進方法。
拓展創新
(1分鐘)
如果要制作一個能安裝四節電池的電池盒,你有幾種設計方案?
課后畫出簡單的示意圖。
能學以致用、舉一反三。
板書設計
電池盒
繪圖
精準
裁切
光滑
安裝
準確
教學后記:
8
兔子燈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我國的民間工藝,知道民間花燈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
2.
能用纏繞、絞合、蒙扎、整形等技能制作兔子燈。
3.
在親歷實踐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學會交流、合作。
4.
養成認真、細心、精致的勞技活動的習慣,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能用纏繞、絞合、蒙扎、整形等技能制作兔子燈。
2.
難點:
組裝牢固。
三、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成品兔子燈(每組一只)、半成品兔子燈骨架(每組一只);鐵絲若干、絲網材料若干、線、膠布;剪刀、小刀、強力膠、尖嘴鉗、十字繡用鈍頭針、大頭針。
2.
學生準備:學生課前收集花燈的相關資料。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
(2分鐘)
1.
提問:同學們,你們了解元宵節嗎?你知道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交流分享元宵節的習俗。(吃湯圓,賞花燈,猜燈謎)
談話導入,為引入新課做鋪墊。
2.
揭題:剛剛有同學提到了花燈,老師也很喜歡花燈,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來做一個兔子燈。(出示課題)
明確課題。
明確學習內容,出示課題。
3.
引導觀察:你們看!老師把它帶來了,你發現什么了?
4.
沒錯,兔子燈的底座,就是我們上次做的電池盒小車。今天我們主要學習兔子的制作。
觀察發現:兔子下面的電池盒小車是上節課制作的。
本課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完成兔子燈的底座,第二課時完成上面部分:兔子的制作
探究學習(8分鐘)
1.
組織學生觀察、討論:接下來,老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你桌面上的兔子,它是由哪幾個部件組成的?
觀察桌面上兔子的骨架成品。交流兔子的組成部件。(頭、耳朵、身體、尾巴)
初步了解兔子燈的基本構造。
2.
指導閱讀教材:那么,兔子燈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打開教材第二十九頁,仔細閱讀并思考:制作兔子燈有哪些主要步驟?
自學教材,思考兔子燈的制作步驟。
通過自學教材,初步了解制作兔子燈的步驟。
3.
組織交流:誰能把制作步驟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板書:扎圈、蒙網、組裝、整形
交流制作步驟。
在分享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制作步驟。
4.
引導觀察:你發現它和我們以往做過的哪個作品的做法很相似?
交流:絲網花做法相似。
了解需要的材料與做法。
5.
提問:有沒有不同的?
交流:頭部是雙圈,絲網花一般都是單圈的。
引導學生找到技術難點。
6.
組織學生嘗試制作:我們一起來試著做一個兔子的頭部,好嗎?
嘗試制作頭部。(雙圈)
制作頭部體會雙圈結構。
7.
教師巡視:發現做的正確的和錯誤的作品。
8.
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實物投影兩個不同的作品(或圖片),這兩位同學做得怎么樣?有什么不同?
(板書:扎圈
緊)
9.
介紹:像制作頭部這樣把兩根鐵絲絞在一起的制作方法,我們稱為絞合。
觀察并發現制作中的問題和不同的地方:一個有手柄,另一個沒有留手柄。
學生學習了五年級的絲網花,就會思維定勢,有些同學觀察不仔細,會給鐵絲圈底留下手柄。通過觀察、比較掌握頭部的制作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10.
引導觀察:這個兔子燈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嗎?你們看,身體有兩個鐵圈,它們是怎么組合的?
PPT出示:十字交叉組合
交流所想。
了解兔子燈身體的構造。
實踐體驗(26鐘)
1.
組織學生嘗試制作:接下來我們要動手實踐體驗一下,但是老師有一個要求,我們是小組比賽,時間10分鐘。你們一定要學會分工與合作,兩人合作做好一盞兔子燈,同時請大家關注老師的溫馨提示。(分工明確、操作規范、桌面整潔、安全第一)
兩人分工合作制作兔子燈。
初次實踐,探究學習。
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2.
教師巡視,及時發現問題。
3.
引導學生發現制作中的問題,投影出示兩件作品。(一個網蒙得勻的,一個網蒙得松的)請學生看看這兩位同學做得好不好,好在哪,不好在哪?
(板書:蒙網
勻)
觀察并發現問題。
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4.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剛才制作中你們有沒有什么困難?
交流所想。
促進學生思考和體驗,找出重難點。
5.
重點指導制作難點:組裝
(1)PPT出示位置結構圖并講解:組裝時首先要將各個部位的位置確定好,同時要有順序:耳朵、頭、身體、尾巴。
(2)組織學生觀看組裝的視頻:怎樣才能將兔子的各個部件組裝牢固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視頻。
(板書:組裝
牢)
聽講、觀看,學會組裝。
先做后學,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了很多問題,體驗深刻。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點撥、指導,學生印象更深刻,技能掌握得更扎實。
6.
組織學生再次實踐:接下來請同學們將你們沒完成的兔子燈繼續完成。
出示溫馨提示:
分工明確,操作規范;
結構合理,骨架牢固;
外形美觀,操作安全。
繼續制作、改進兔子燈。
在實踐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能力。
交流評議(5分鐘)
1.請同學們把做好的作品安裝到底座上,然后放到展示區參加評比。
每組推薦一位小評委,挑選你認為最好的2個作品給他貼上小蘋果。
取長補短,借鑒學習。
2.
請獲得“小蘋果”最多的一組介紹他們成功的經驗。
介紹經驗。
學會自我評價和反思,并且能夠汲取成功經驗,總結失敗的原因。
3.
找出一個有問題的作品組織學生一起分析原因。
隨機板書:整形

分析原因。
拓展創新(2分鐘)
多媒體演示各種形態的花燈。
觀看PPT演示。
激發學生繼續研究花燈的興趣,發散性思維培養。
板書設計
兔子燈
扎圈

蒙網

組裝

整形

教學后記:
9
手電筒
一、教學目標
1.
能運用基本的小電工并聯方法制作手電筒。
2.
提升觀察、思考、動手的能力,養成認真、細致操作的習慣。
3.
體驗動手實踐和勞動創造的快樂。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用并聯方法,模仿制作手電筒。
2.
難點:
正確連接線路。
三、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每組帶線電池盒1個、LED燈3個、開關1個、連接線紅色1根、綠色1根。
2.
學生準備:(1)材料:7號電池2節、手電筒筒身1個。
(2)工具:尖嘴鉗、剪刀、美工刀、記錄本、筆。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3分鐘)
組織學生交流
同學們你們認識他嗎?說說知道的發明小故事。
(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他發明了燈泡為人類帶來了光明。)
手電筒是怎么發明的?
(康拉德·休伯特,100年前他讓電池與燈泡連在一起,發明了手電筒。)
觀看圖片。
交流分享。
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2.
出示PPT并介紹
第一代手電
特征:鎢絲燈泡組合堿性電池,燈泡壽命短,耗電。
第二代手電
典型代表是采用氪氣燈泡組合堿性電池,燈泡壽命更長,電池續航時間更久。
第三代手電
采用了LED燈泡,具有省電、耐用、亮度強等優點。
第四代手電 
可通過專用軟件自定義發光模式——智能手電。
PPT觀摩。
通過觀看PPT了解四代手電筒特點。
3.
揭題
出示范作:老師這里有一個用現代生活中主流的LED燈泡制作的手電筒,今天我們也一起來制作一個。
(板書課題:手電筒)
明確課題。
明確學習內容。
探究學習(12分鐘)
1.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
出示PPT:前面我們做過兔子燈,兔子燈中有燈泡發亮,和手電筒的燈泡發亮有什么區別嗎?
(串聯和并聯的不同)
要使手電筒燈泡亮起來,關鍵是什么?
(PPT提示制作要點)
觀察比較。
小組討論,交流經驗。
觀察提示。
促進學生思考,找出難點。
前后知識對比,產生聯結,組織辨析。
2.
組織學生觀察
手電筒的線路到底是怎樣連接的?請一位同學上來拆一拆,大家觀察并思考它的電路是怎么連接的。
一位同學示范拆,其他同學觀摩、思考。
借助電路圖、實物連接圖動畫來突破教學難點。
3.
組織學生討論
這里有個拆開的結構,我們來觀察一下,對照連接零件,小組討論下怎么組裝?(PPT線路圖)
提出觀點。
4.
引導學生嘗試制作
對照電路圖,誰來連接下燈泡,燈泡的引線怎么連?
嘗試連接。
通過嘗試掌握并聯方法,突破教學難點。
5.
觀摩(播放錄像)
看出電路連接的竅門,看清楚制作部件的連接。
板書:連接


絕緣
觀看視頻。
清晰要領。
學習規范的操作方法。
實踐
體驗
(20分鐘)
1.
制作要求
四人為一組,合作完成手電筒。
20分鐘內完成,比比哪組完成得又快又好。
操作安全規范。
了解規則。
討論合作。
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2.
巡視輔導
制作中發現個性問題個別指導,共性問題集體指導。
3.
提示
動腦制作,學會巧借工具,讓制作又快又好。
動手實踐。
請燈頭部分做得好的同學示范。
通過指導,小組合作等方式,提升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判斷、糾錯能力。
交流評議(4分鐘)
1.
請把制作好的作品貼好姓名放到展示區。
2.
組織評比
請每組獲得優秀作品的同學上臺說說被推薦的理由。
(外形流暢,漂亮;內部結構細節)
3.
指導評議不足的地方,指出如何改進。
小組互幫互助。
每組評選出優秀作品,到投影儀上展示并說說哪里做得好。
讓學生通過評議、比較,進一步明確操作要領,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拓展創新(1分鐘)
1.
引導交流
今天學習的最基本的LED電路燈的連接,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作品?
2.
啟發創意
更換各式瓶體、改變LED燈頭排列
3.
小結
今天我們運用電路基礎,嘗試做出了LED手電筒。讓我們利用生活中的廢棄物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為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為倡導綠色、低碳生活作出貢獻!
交流生活中LED的運用。
思考創意,生活中去再實踐。
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訓練。
板書設計
手電筒
(電路線路圖)


絕緣
教學后記:
10
T形路口信號燈
一、教學目標
1.
知道T
形路口信號燈需要幾盞紅燈和綠燈,知道紅、綠燈的亮與滅應該如何變化。
2.
會按模板制作盒子,能正確連接電路,完成信號燈模型。
3.
養成認真、細心、精致的勞動習慣,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制作一個T形路口信號燈模型。
2.
難點:
電路的連接、開關的安裝。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
材料:紅、綠發光二極管每組各三個、6V電源每組1個、各色導線若干、回形針每組1個、圖釘每組3個;
2.
工具:工字釘每組一個、剝線鉗;
3.
范作。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
(2分鐘)
1.
提問
交通信號燈有什么作用?假設在交通繁忙的路口沒有信號燈,除了容易發生事故外,還會出現什么樣的狀況?
2.
小結
信號燈還能使車輛和行人有序經過路口,確保道路暢通。
討論交流。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產生探究的興趣。
3.
揭示課題
道路交叉的形式很多,最簡單的是十字形和T字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制作一個:T形路口信號燈模型。
(板書課題)
探究學習(15分鐘)
1.
演示T形路口信號燈模型
提問:T形路口信號燈模型制作可以分成幾部分完成?
板書:紙盒制作
電路連接
開關制作
電源連接
小組討論。
了解T形路口信號燈模型的基本步驟。
2.
提問
在這些步驟中,你認為哪個操作工序比較難?哪個步驟比較重要?
交流所想。
促進學生思考,找出難點。
3.
讓學生上臺演示紙盒制作的翻折四邊、使折痕較深的操作方法。
板書:美觀穩固
上臺做示范,說明操作要領。
4.
重點指導線路連接(步驟④和⑤,即1、3、5
號燈的安裝)
(1)示范操作
①線腳的折法:強調高度相同;注意彎折的方向,避免與2、4、6
號燈的線腳相碰;美觀。
②用剝線鉗剪去導線兩端外皮:強調根據電線的粗細型號,選擇相應的剝線刀口。
(2)引導學生觀察分析
①出示圖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片中的線路連接,你發現什么規律?
②PPT出示:正極與負極連,負極與正極連——串聯
③提問:第七步2、4、6號的連接你們會嗎?誰來說說怎么連?(根據學生回答PPT演示并出示圖片)
板書:連接正確
④提醒:每完成一個連接點,都要及時用膠帶固定,以免因后續操作而使連接松動。
⑤用PPT演示第九步并講解
將1、2
號燈的“+”線腳分別連接到開關的B
和C上;
將5、6號燈的“-”線腳合在一起接出一根線,這根線將在下一步接到電池“-”極。
觀察老師示范、思考并說說彎折線腳時注意事項。
觀察老師示范、思考并說說剝線時注意事項。
觀察、發現規律、交流
一個學生上臺說一說2、4、6號燈的連接方法。
觀察學習。
結合電池盒制作技術,強調燈正、負極區分。學生在正確的指導下開展活動,在觀察與比較中自主掌握制作方法。
5.
指導開關的安裝
演示教材“小技巧”欄目中介紹的方法并說明這樣做的好處。
觀看學習。
實踐
體驗
(17分鐘)
1.
接下來,我們四人小組合作完成一個T形路口信號燈模型。
2.
PPT出示操作要求
●分工合作,操作到位
●線路連接要正確
●安全衛生放第一
了解規則,合理分工。
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3.
巡視,同時注重過程性評價,及時表揚操作正確的學生和合作得好的小組。
動手實踐。
交流評議(5分鐘)
1.
作品展示
2.
組織學生評議
我們可以從T形路口信號燈模型能正常工作、外觀美觀精致方面來評價。
3.
請學生說說遇到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
小組代表介紹自己成功之處
小組互相評比
小組交流制作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
通過自評和互評,激勵學生的好勝心理。
拓展創新(1分鐘)
提問:信號燈模型與實際信號燈有什么不同?信號燈模型的開關有什么優點和缺陷?
討論交流。
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
板書設計
T形路口信號燈
紙盒制作
美觀穩固
電路連接
開關制作
連接正確
電源連接
教學后記:
11
最簡單的電動機
一、教學目標
1.
了解電動機在生活、生產技術中的廣泛用途。
2.
能綜合利用已學技能完成電動機模型的制作。
3.
提高小組自主協調和合作能力,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能綜合利用已學技能制作一個簡易電動機。
2.
難點:
電動機線圈的制作。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范作、所需的工具和器材、導學單、獎勵的徽章。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說明
導入新課
(2分鐘)
1.
出示玩具賽車跑圈視頻
提問:你們發現了什么?為什么會有快慢呢,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觀看視頻。
思考、交流造成電動機快慢的原因。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賽車模型比賽更容易讓學生產生探究的興趣。
2.
介紹
視頻中的賽車每次跑圈時都換上了新的電池,而且不是越跑越慢而是越跑越快,所以造成賽車快慢的主要原因是電動機的問題,每次都換上了不同的電動機。
初步了解電動機的作用。
3.
觀察電動機內部結構,了解電動機工作原理
(1)利用PPT分析電動機的構造。
(2)上學期科學課上我們就學習過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我們一起回憶下。
觀察電動機結構。
交流分享電動機原理。
與科學課上所學的知識相結合,體現綜合實踐勞動與技術課程的融合性、整合性。
探究學習(5分鐘)
1.
演示最簡單的電動機模型
介紹:將線圈轉軸放到底座支架上看線圈轉起來了,這個模型制作成功。今天我們一起來制作這個模型電動機。(板書:最簡單的電動機)
明確課題。
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
利用PPT將簡易模型與實物電動機對比,分析簡易模型的結構(線圈、磁鐵、電源)
觀察、比較、分析、交流。
實踐
體驗
(26分鐘)
1.
提問
請同學們結合《導學單》看一下這個電動機在制作的時候可以分成幾個部分來完成?(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底板、電源、支架、線圈)
討論、交流電動機模型的組成部件。
了解電動機模型的結構。
2.
底座制作
(1)組織分工:底座部分分為底板、電源、支架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涉及了木工、金工、電工的技能,是我們已經掌握的。下面請三人小組討論分工,每一位組員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其中一項佩戴好相應徽章。
(2)PPT出示溫馨提示
●分工、合作完成底座
●正確使用工具你,注意安全
討論、分工并選擇一項任務。
利用學過的技術按《導學單》合作完成底座。
鞏固前知,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3.
線圈制作
(1)認識材料和工具
●提問:接下來我們要進行線圈部分的制作,首先請大家看一下《導學單》中做線圈部分,說一說制作線圈的材料。
●利用PPT介紹漆包線是電機、電器和家用電器等產品的主要原材料,
由導體和絕緣層兩部分組成。
●說明:老師給大家準備的漆包線導體是銅絲,外面涂著層絕緣漆。
●提問:做線圈要用到什么工具?
●誰來說說固體膠和剪刀分別用來做什么?
(2)提出嘗試制作要求
參照《導學單》進行制作。制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3)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問題
自學課本、說一說線圈的材料。
觀察、交流制作工具。
自主學習、嘗試制作。
線圈的制作是本課的教學難點,首先引導學生結合《導學單》進行探究實踐,在實踐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檢測作品
(1)大部分同學已經完成了線圈的制作,那么怎樣檢驗線圈是否合格呢?
(2)組織各小組自己檢測線圈是否能轉起來。
交流檢驗線圈合格的標準。
小組內檢測線圈是否轉起來。
5.
重點指導線圈的纏繞和轉軸絕緣漆的刮法。(引導學生發現線圈不能轉動的原因,分析轉軸絕緣漆的四種錯誤刮法)
(1)引導發現問題:老師看到有些同學的線圈轉動起來了,有的線圈還不能轉動,請小組同學相互觀察自己的線圈和別人的線圈有什么不同。
(2)問題一:轉動軸不在線圈的中線。
●(實物投影)大家看看這個線圈繞得對不對?
●點撥:轉動軸不在中線,線圈受阻無法轉動,制作時一定要把兩個線頭擺成平行線。
(3)問題二:轉動軸一邊的絕緣漆刮一半。(PPT出示四種錯誤刮法)
第一種刮法:刮掉了轉動軸頭部到中間的絕緣漆
點撥:和支架接觸部分絕緣漆沒有刮去,線圈無法通電,所以是錯誤的。
第二種刮法:刮去部分太少
點撥:轉動軸無法正常與支架接觸導電。(視頻演示)
第三種刮法:刮去了中間到底部的絕緣漆
點撥;線圈可以通電,但是線圈只能來回擺動而不是轉動,所以也不正確。
第四種刮法:刮去部分太多,等于是全刮。
觀察、分析錯誤的原因。
觀察并分析錯誤原因。
以學生演示和PPT圖片對比的方式引導學生找出問題并加以實踐解決,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融入相關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在技能學習的同時明白科學道理。
6.
出示正確刮法圖
●講解正確的刮法
刮去一半的絕緣漆后,當刮去絕緣漆的部分接觸支架,線圈通電開始轉動,轉到一半后沒有刮漆的部分接觸支架,線圈斷電,但是由于慣性線圈依然轉動。這樣就實現了電動機中電刷或者叫換向器的功能。
●視頻演示
判斷正誤,并說說理由。
觀看視頻,明確正確的操作方法。
7.
組織學生修改線圈:你們的線圈制作正確嗎?請大家根據要求調整、修改。
調整、修改線圈,完善作品。
交流評議(6分鐘)
1.
小組推薦最佳作品進行展示。
2.
教師提供一個風扇葉片檢測作品是否成功。
個人介紹、小組推薦。
觀察、分析,發現問題。
學生在評價的同時再次鞏固解決教學難點。
拓展創新(1分鐘)
提問:電動機制作完成了,假如用你今天學到的本領,改進賽車的發動機,使賽車跑得更快,我們應該怎么做?
交流分享。
讓學生產生對進一步探究電與磁的技術應用的欲望。
提問:今天我們通過制作簡易電動機了解了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明白了電能可以轉化為動能,那么在此基礎上我們能不能研究一下怎樣使動能轉化為電能呢?
板書設計
最簡單的電動機
底板
電源
牢固
準確
支架
線圈
繞得齊
扎得緊
位置準
刮得對
教學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靖市| 疏附县| 盘山县| 镇沅| 宝鸡市| 平乡县| 柘荣县| 临清市| 花垣县| 安福县| 汤原县| 沁源县| 恩施市| 明溪县| 华安县| 册亨县| 潞城市| 汨罗市| 长寿区| 太保市| 卢湾区| 确山县| 普宁市| 甘肃省| 澄江县| 谢通门县| 都兰县| 大方县| 广宁县| 睢宁县| 房山区| 宁南县| 莆田市| 托克逊县| 河池市| 赞皇县| 盱眙县| 浏阳市| 揭西县| 巢湖市| 禄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