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背誦馬克思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說的貢獻,及其二者之間的關系2.背誦《共產黨宣言》主要內容,3.理解背誦馬克思主義能夠指導無產階級革命的原因,我們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二、重點難點1.重點:馬克思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說的貢獻,及其二者之間的關系2.難點:馬克思主義能夠指導無產階級革命的原因,我們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三、教學設計(一)導入:三大工人運動失敗的原因(二)導學過程環節一:閱讀教材P14-19完成導學案教材感知部分(勾劃出答案)1、科學社會主義創立的理論基石2、唯物史觀及剩余價值學說的理論來源和主要內容3、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的重大意義4、《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和意義5、十月革命的意義6、社會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環節二:小組展示1、科學社會主義創立的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2、通過研究社會歷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徹底擺脫了唯心主義思想的影響,創立了唯物史觀。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作用了,揭示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們對美好社會的追求建立在科學認識社會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理論來源:通過剖析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繼承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思想成果,創立了剩余價值學說。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被恩格斯稱為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這兩個偉大發現,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4、內容:①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②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品格;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立場;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崇高理想;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綱領;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國際主義精神。③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的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④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意義:①《共產黨宣言》是一部較為完整而系統地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偉大著作。②標志科學社會主義誕生。③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成為世界無產階級銳利的思想武器。5、意義: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將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變為現實,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②十月革命一聲槍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誕生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偉大成就。特點: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環節三:教師講評1.說說馬克思、恩格斯為什么能夠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給我們什么啟示?客觀:①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充分暴露,導致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激化。②工人階級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主觀:馬克思、恩格斯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在深入研究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問世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啟示:①樹立為人類而工作的遠大理想②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認真對待前人的理論認識③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豐富認識④將認識與實踐相結合,檢驗理論,豐富發展認識2.①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的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②是人民的理論,站在人民的立場為人民求解放,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③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④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主要是基于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后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的發展的歷史。始終站在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環節四:當堂檢測練習冊環節五:課堂小結四、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