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2課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教案)-高中歷史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一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2課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教案)-高中歷史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一

資源簡介

第12課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產生的歷史背景和過程,培養時空觀念、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通過分析民族國家的特點,培養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
2.通過分析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培養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通過分析國際法原則的確立和影響,培養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通過分析國際法的原則和外交制度建立的關系,培養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3.通過分析對比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國際法發展的不同背景和內容,培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
2.國際法和外交制度的形成和發展。
3.近代國際法和外交制度的發展。
難點:
1.影響國際法的主要因素。
2.國際法在當今世界外交活動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1.教師利用教科書及其他相關備課資料進行前期課前準備。
2.學生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背景資料,搜集有關資料。
3.多媒體、粉筆、教科書。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1337—1453年,英國和法國之間爆發了百年戰爭。最后,法國獲勝,基本實現了國家統一。在戰爭中,法國為了趕走英國軍隊,奮起抗爭,涌現出了民族女英雄貞德。這場戰爭促進了英、法兩國民族意識的覺醒。
【新課講授】
【師】16-19世紀,西方國家從專制王權國家發展為民族國家。請同學們通過教材先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產生的社會背景及過程。
一、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產生
1.王權的加強
(1)背景
①15世紀前后,西歐國家的封建割據勢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權得到加強。
②宗教改革運動沉重打擊了教會勢力,各國的世俗權力也得到強化,國家和民族認同觀念日益顯現。
【師】在王權加強的背景下,英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紛紛成為專制王權國家。請同學們根據材料探究民族國家形成的過程。
材料一
“民族”這個詞指的是一種在19世紀開始明顯起來的群體類型。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不同的歷史地域,個人首先是與家庭聯系起來,之后是與族群、城市、地區和宗教信仰相聯系。19世紀,歐洲人普遍認同了他們稱之為“民族”的實體。一個民族的成員都認為自己出生于一個獨一無二的團體中,在這個團體中,人們使用相同的語言,遵守共同體的風俗習慣,繼承共同的文化遺產,擁有共同的理念,分享共同的歷史。
材料二
近代出現的民族國家是指兩個獨立自主的政治實體。與傳統的帝國或王國不同,民族國家成員效忠的對象乃是有共同認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體制,認同感的來源可以是傳統的歷史、文化、語言或新創的政體。因此從一個民族構成政體,或者由數個民族經同一共享的政體構成的國族,都是民族國家的可能結合形式,其基本特征包括民族獨立和民族統一,中央集權制、主權人民化、國民文化的同質性、統一的民族市場,等等。
(2)表現
①英國:1534年,英國頒布《至尊法案》,宣布國王是英國教會的首腦,擺脫了羅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國王的專制統治。
【師】英國頒布的宗教改革法令,國王成為教會的首腦,擁有任命教會各種神職和決定教義的權利。改革后的英國教會擺脫了羅馬教皇的控制,由此國王既是世俗領袖,亦是宗教領袖。
②法國:路易十四(1638-1715)統治時期,法國王權達到頂峰。歐洲國家紛紛成為專制王權國家。
【師】這一時期,國王往往就是國家,國家的版圖常常因為國王的婚姻或繼承關系發生改變。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找出英語和法語是怎樣成為官方語言的?
2.民族語言地位上升
(1)背景:基督教勢力的衰弱和民族認同觀念的興起。
(2)表現:國人廣泛使用的語言撰寫,法語成為法國的官方語言。
①英國:13世紀,以倫敦方言為基礎形成的英語出現在英國官方文件中,英語開始逐漸成為英國人廣泛使用的語言。
②法國:16世紀,法國國王簽署赦令,規定法國的法律文件必須用以巴黎方言為主形成的法語撰寫,法語成為法國的官方語言。
【師】對民族語言的重視強化了民族認同,促進了民族國家的形成。
【師】思考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對民族國家形成產生了什么影響?
3.民族國家的產生
(1)背景法國大革命及拿破侖戰爭,不僅傳播了自由平等思想,還促進了歐洲各國民族意識的覺醒。
(2)表現
①國家意識的加強:個人對國家的忠誠越來越超過對國王和宗教的忠誠,各國紛紛鼓勵和組織對愛國人士的崇拜,出現了國旗、國歌和各種國家節日,國家在人們的意識中越來越重要。
②民族國家的產生:歐洲各專制王權國家逐漸轉變為民族國家。這些民族國家有由單一組成的,更多則是由多個族群組成。民族國家主權獨立,人民有共同的價值、歷史、文化、語言或體制。
二、國際法的形成與外交制度的建立
【師】閱讀下列材料,學習國際法的形成。
材料一
國際法是國家在國際交往過程中形成的,協調國家意志的,并由國家單獨或集體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原則、規則和制度總和。國際法是與國內法相對應的一個法律體系,調整的是國家之間的關系,因此又被稱為國際公法。近代國際法的奠基人是格勞秀斯,而1648年歐洲30年混戰的結束和《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締結標志著近代國際法的開始。國際法的主要來源是國際條約與國際習慣。此外,還包括司法判例、國際組織的決議、著名法學家的著作等。
材料二1618-1648年的30年戰爭使歐洲跨入可怕的廝殺而被撕裂。正是在這樣新舊交替的澈蕩時代,格勞秀斯(1583-1645年)撰寫了“法學三步曲”:《論捕獲法》
《海洋自由論》和1625年出版的《戰爭與和平法》三卷集。1648年10月,歐洲各國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開創了運用國際法規范來調整國際關系的局面,并象征著首個現代國際體系——成斯特伐利亞體系的正式建立。《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中的一些基本原則,例如,與會各國,不論宗教信仰、政體、國家大小都一律視為具有獨立、平等的主權。
【師】結合材料分析國際法形成的背景和過程。
1.國際法的形成
(1)背景
①隨著王權國家的出現和國家主權意識的加強,各國都強調國家利益至上,國家之間的利益紛爭加劇。
②人們希望通過建立一定的法律關系來處理國家之間的關系,減少武力沖突。
過程
①奠定基礎:荷蘭人格勞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戰爭與和平法》一書中提出君主應該制定條約并接受約束,確定了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奠定了國際法的基礎。
【師】《戰爭與和平法》從立法的角度探討如何消滅戰爭,以實現全人類的和平與幸福。在該書中格勞秀斯第一次完整的提出國家主權“對內最高,對外獨立”的原則,主權國家是國際法的主體。
②確立原則: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簽訂,結束了長達30年的歐洲混戰,確立了國際關系中的國家領土,主權與獨立等原則,奠定了近代歐洲國際關系的基礎。開創了用國際會議的形式解決國際爭端、結束國際戰爭的先例,確認了締約國必須遵守條約、各締約國可以對違約國集體制裁的國際法基本原則。
【史料閱讀】
所有羅馬帝國的選侯、邦君和各邦,應根據本協議確定和確認享有他們自古以來的權利、特權、自由、優惠、自由行使領土權,不論是宗教的,還是政治的或是禮遇性的權利,因而他們永遠不能,也不應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進行的騷擾。
…………
……參加協議的所有各方應有義務保衛和保護本和約的每項條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論其信奉何宗教。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1648年10月24日)
【師】通過教材了解外教制度建立的背景及產生的影響。
2.外交制度的建立
(1)背景:17世紀時,歐洲國家的君主們不再滿足僅僅派遣臨時使者與他國保持穩定關系,而外交制度的建立是派常駐外交使節和外交使團。在此基礎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漸建立起來。
(2)影響: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國際法的形成為國際關系確立了一些規則為用和平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減少戰爭行為開辟了新的途徑。
【師】同學們通過預習課本思考什么是維也納體系?
3.19世紀國際法的發展
維也納體系的建立:1815年,歐洲各國在維也納會議及此后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建立起以大國協調、歐洲均勢維護和平的國際關系體系,即維也納體系。
【師】隨著維也納體系的建立,國家法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
(2)國際法應用范圍的擴大:在維也納體系下,外交制度進一步發展,國際法的應用范圍也逐漸從歐洲擴大到美洲、亞洲等其他許多地方。
(3)國際社會簽訂了許多國際公約,制定了一系列戰爭法規,試圖和平解決國際爭端。
【師】由于西方國家在國際法應用中實行雙重標準,為了謀取利益經常違反國際法,導致國際沖突不斷,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師】同學們知道國際法是什么時候傳到中國的嗎?通過閱讀“歷史縱橫”的內容擴展知識。
《萬國公法》
1864年,美國人丁韙良完成了美國學者惠頓所著《國際法原理》一書的中文翻譯工作,恭親王奕?上奏折請求批準撥500兩白銀資助印行此書。后來,這本書以《萬國公法》為名印行,這標志著源自西方的國際法被正式介紹到中國。
【師】國際法的范圍和作用在20世紀有了進一步發展。上面我們說由于西方國家在國際法應用中實行雙重標準,為了謀取利益經常違反國際法,導致國際沖突不斷,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國際法遭到嚴重破壞,這就是20世紀國際法發展的背景。
三、20世紀國際法的發展
1.一戰后的發展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國際法遭到嚴重破壞。
【師】通過教材學習國際法發展的表現。
(2)表現
①十月革命后,蘇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賠償的原則,宣布侵略戰爭為反人類罪,為國際法開辟了新的發展階段。
②一戰后,戰勝國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由主權國家參加的政治性國際組織——國際聯盟。
【師】國際聯盟,簡稱國聯是《凡爾賽條約》簽訂后組成的國際組織。它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解散于1946年4月.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處于高峰期,曾擁有58個成員國。
③一戰后,各國簽訂了《非戰公約》。
認識:國聯被英國和法國控制,沒有美國,蘇聯也很晚加入,國聯缺乏普遍性和權威性,它又規定形成決議的“全體一致”原則,國際法難以實施。
【師】怎樣認識國際法在國際社會中所發揮的作用?
2.二戰后的發展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活動使國際法再次遭到極大破壞。
(2)表現
①1945年6月,50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聯合國憲章》。憲章確定了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和制裁侵略的機制,并賦予安理會制裁的力量,確定了“大國一致”原則,集體安全體制進一步完善。
②國際法院在荷蘭海牙成立,發展了國際司法制度。
③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的民族國家紛紛獨立,各類國際組織數量激增,也推動了國際法的發展。
④國際法的領域大大擴大,在裁軍、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擴散、國際人權、國際環境、海洋、外層空間等方面,頒布了一系列具有國際法性質的公約或宣言。
(3)認識:對世界和平與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國際法的實施仍然有很多局限性一些大國為私利,不惜退出國際條約,甚至不經聯合國授權就采取制裁或戰爭,嚴重威脅著國際和平。
課后總結
近代以來,西方民族國家逐漸形成,規范國家與國家之間交往的國際法也逐漸形成并成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了解和掌握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形成情況,以及理解國際法的發展。
板書設計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
一、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產生
1.王權的加強
2.民族語言地位上升
3.民族國家的產生
二、國際法的形成與外交制度的建立
1.國際法的形成
2.外交制度的建立
3.19世紀國際法的發展
三、20世紀國際法的發展
1.一戰后的發展
2.二戰后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西县| 德州市| 洛隆县| 思茅市| 眉山市| 景谷| 青阳县| 大悟县| 兴隆县| 乃东县| 云霄县| 毕节市| 科技| 佛山市| 贡觉县| 应城市| 赤城县| 合川市| 民勤县| 泽库县| 中阳县| 邯郸县| 西吉县| 隆回县| 乡宁县| 盐源县| 古田县| 鞍山市| 白朗县| 临清市| 沁源县| 山丹县| 宁河县| 贵德县| 敖汉旗| 岳阳县| 南开区| 无锡市| 铜山县| 曲沃县| 玛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