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課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一、教學目標唯物史觀:能夠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角度理解兩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以及給社會帶來的深刻的變化,培養學生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歷史解釋:引導學生加深對工業革命的背景、影響的認識,培養從正確的角度來對工業革命這一事件進行分析與解釋,提高歷史解釋的能力。史料教學:充分利用史料信息分析理解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及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時空觀念:通過時間軸、展示時間的方式,向同學們展示兩次工業革命的進程與發明等基本史實,從而深刻理解工業革命深入發展的特點,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能力家國情懷:創設歷史情境,思考資本主義制度與社會主義制度的關系,通過利用歷史與社會現實,培養學生樹立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熱愛,提高學生的人文追求與家國情懷。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工業革命的背景和影響教學難點:工業革命的影響三、教材分析第10課《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是第5單元《工業革命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的第1課,本節課上承第9課《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在資本主義制度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確立之后,伴隨著全球市場的逐漸發展,資本主義世界的原料產地與市場都在不斷擴大,生產力的提高成為當務之急,于是工業革命就在這種背景之下應運而生。而本課同時啟下,工業革命的發展,工業資產階級與工業無產階級成為社會主要的兩大階級,無產階級為了反對資產姐姐的壓迫開始了維護自身權利的運動,而這些運動紛紛的失敗表明工人姐姐需要一個科學理論的指導,馬克思主義就應運而生。歷史的發展是環環相扣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理解歷史的觀念是十分重要的。本課共分為三個部分:1.工業革命的背景;2.工業革命的進程;3.工業革命的影響。本課將第一次工業革命與第二次工業革命進行了合并,此舉是為了讓學生產生對工業革命的總體認識,理解兩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總體影響。但是由此也導致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區分度部分很大,容易混淆。所以我對本課進行了小小的改造。同樣也分成三個子目:1.蒸汽時代——蒸汽轟鳴辟天地(第一次工業革命);2.電氣時代——電光火石造人間(第二次工業革命);3.工業革命的影響——繼往開來新時代(工業革命的影響)。在對兩次工業革命混合講解的同時,也希望突出兩者的不同,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第一子目-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是探討工業革命產生的背景即“工業革命為什么會爆發在英國?”并展示工業革命的進程。第二子目-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是探討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的背景,這里的背景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背景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時展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第三部分-工業革命的影響,在這一部分,我沒有將兩次工業革命區分開來,因為兩次工業革命再很多影響方面都是相同或類似的,所以同意講解來加強學生的理解。四、學情分析本節課結構相對簡單,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仍能接觸到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所以學生對本課的理解相對來說簡單一些。五、課型智慧課堂——公開課六、教學時間分配(一)導入3min(二)講授新課第一次工業革命(包含練習)15min第二次工業革命(包含練習)7min工業革命的影響(包含練習)10min(三)課堂鞏固7min(四)課堂小結3min七、教學準備平板電腦、智慧課堂八、教學方法(一)情景創設(二)隨機抽取(三)分組討論九、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展示材料狄更斯《雙城記》節選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代,這是愚蠢的年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絕望之冬;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我們正走向天堂,我們也正直下地獄。——狄更斯《雙城記》教師解釋為什么工業革命的時代既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然后點題,這天堂與地獄相交融的時代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它是如何產生又是如何發展的,然后導入本課。(二)新課講授1、蒸汽時代——蒸汽轟鳴辟天地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背景教師:為什么工業革命會爆發在英國?展示按照順序分別從政治、經濟、殖民、科學、技術五個角度展示材料。材料一:光榮革命后英國建立了一個合適的政治制度,這個制度保證社會有寬松、和平的環境,讓人們最大限度地發揮創造能力。——錢乘旦材料二:18世紀的圈地運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議會頒布了大量的“圈地條例”。圈地運動建立新型的資本主義大農業經濟體制,單位面積產量有明顯提高。……史家克里德特認為:圈地運動使失去收入來源的小農被迫轉入鄉村工業或向城市遷移,從事紡織、冶鐵、木材加工、釀酒等家庭副業。——摘編自《重評圈地運動與英國城市化》等材料三:從1500年到1800年,歐洲殖民掠奪的總值為10億英鎊金幣,其中僅在1750年到1800年間,英國就從印度掠奪了1億到1.5億英鎊金幣。這批資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說是英國新工業革命的全部資本,至少也促進了英國對新工業革命的投資,尤其在蒸汽機和紡織技術方面的投資。——貢德·弗蘭克《白銀資本》材料四: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也不再能滿足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就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德】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材料五:16至19世紀,英國出現了培根、牛頓、波義爾、胡克等近代科學的先驅,他們重視觀察和實驗,把利用新發明和新發現來改善人類生活作為科學的崇高目標。英國還于1660年成立了皇家學會,1754年成立了“工藝制造業和商業促進會”等學術團體,這些團體在促進學術交流和技術進步方面起了積極作用。——王章輝《英國和法國工業革命的比較》材料六:某一行業中的發明總是會鼓勵人們進行相應的發明創造,以促進其他行業發展……新的綿紡機和蒸汽機要求增加鐵、鋼和煤的供應量,這一需求通過采礦和冶金術方面的一系列革新得到了滿足……紡織工業、采礦工業和冶金工業的發展引起對改進過的運輸工具的需求……——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教師:請同學們分別從政治、經濟、殖民、科學、技術的角度來思考為什么工業革命爆發在英國?學生(分別請五個同學來回答):政治:“光榮革命”后,英國建立君主立憲政體,政局穩定經濟:英國農業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農產品、自由勞動力和國內市場殖民:英國通過殖民擴張,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獲得了大量廉價的原材料和廣闊的海外市場。國內外市場的擴大和需求的增長,手工生產的產品已不能滿足需要,提高生產力成為當務之急。科學:17世紀中期,英國已經成為歐洲的科學技術中心之一,科技極大進步,為工業革命奠定了基礎。技術:英國的手工工場發展水平較高,勞動分工細致,生產工具日趨專門化,工人的生產技術日益純熟,為技術改革和機器發明提供了條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程教師:工業革命首先從哪個行業開始的?為什么?學生:開始于棉紡織業,英國公眾對紡織品的喜愛刺激棉織品價格上漲,市場的需求刺激了棉紡織行業的發展,催生了技術發明。教師:我們來看一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整體發展。教師:最重要的機器則是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機,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機開始用于織布。隨著蒸汽的廣泛應用標志著人類進入蒸汽時代。19世紀初,汽船、火車相繼問世。教師:19世紀中期,機器制造業的機械化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教師:我們做一道題鞏固一下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是經濟發展和社會轉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關系到國家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英國圈地運動后,農村出現了大量剩余勞動力。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出現()A.推動了英國議會制改革B.有利于資本的原始積累C.加劇了農村的貧困問題D.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生學生:答案是D。二、電氣時代——電光火石造人間(第二次工業革命)(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材料一:“蒸汽機的吼聲使歐、北美、亞三大洲發生變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強有力的政權,勞動力被大量解放出來;蒸汽機造就大量財富,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場均來自遙遠的地區;蒸汽機激發了人的需求,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教師:根據材料思考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的原因。(運用智慧課堂搶答)學生:1、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發展。2、第一次工業革命為其奠定了基礎。3、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4、世界市場已經逐漸形成。(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教師針對表格進行一一介紹,加深學生的印象。然后出示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的重要發明家及其發明。教師:我們做一道題鞏固一下2、據統計,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的發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紡織工,懷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紡織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諾貝爾是化學家,西門子是物理學家,愛迪生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和化學獎的提名。這一變化說明()A.發明者的出身決定研究成果B.科技創新不再需要生產經驗C.科學與技術的結合程度加深D.科學理論比生產經驗更重要學生:答案選C。(三)工業革命的影響——繼往開來新時代教師分別展示六部分材料,然后提出思考的角度,讓學生展開思考。(一)第一部分:教師:請從生產力的角度來思考。學生:使生產力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給實現了工業化的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繁榮。(二)第二部分:教師:請從生產組織與管理方式的角度來思考。學生:使生產組織與管理形式出現了重大變革,建立了工廠制度(第一次)和壟斷組織(第二次),資本家盲目追求利潤也導致某些停滯與腐敗。(三)第三部分:教師:請從階級結構的角度來思考。學生: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逐漸成為社會的兩大階級。(在這里對結合時事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教育)(四)第四部分教師:請從社會生活的角度來思考。學生:工業城市興起;人們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閑娛樂和群眾體育運動興起;人們的文化素養提高,女性獲得更多受教育機會;人口增加明顯。(五)第五部分材料一: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有我們的牧羊場;秘魯送來白銀,南非和澳大利亞的黃金流向倫敦;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植茶葉,我們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種植園遍布東印度群島……——英國經濟學家杰文斯材料二:歐美資產階級憑借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在亞非拉美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搶占商品市場,掠奪原料產地,至19世紀中后期,一個以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了。——《大國崛起》教師:請從世界格局的角度來思考。學生:世界各地聯系日益緊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大肆擴張,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六)第六部分材料三:“工人區”對面,住著高等的或中等的資產階級……擠滿了工人的“惡劣的街區”,是周期性光顧城市的一切流行病的發源地。工業革命時期的住房短缺問題、貧民窟問題、衛生設施極差等問題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與工業發展極快、口膨脹有著密切的關系……——龔敏《論西方工業革命時期的住宅問題》材料四:到18世紀,經濟繁榮所滋長的享樂主義,使宗教信仰被懷疑。工業革命中心曼徹斯特濃煙滾滾,污水橫流,方圓幾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萬人口的倫敦,就有小偷1萬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則明火執仗地搶劫。——董正華《世界現代化進程十五講》教師:請從社會問題的角度來思考。學生:貧富分化加劇,社會矛盾突出;工人居住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疾病與犯罪等。教師:最后我們來看一下兩次工業革命一個表格的對比教師:我們做一道題鞏固一下傳統觀點認為,英國成為工業革命發源地,是因為英國最早具備了技術、市場等經濟條件;后來有研究者認為,其主要原因是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又有學者提出,煤鐵資源豐富、易于開采等自然條件是其重要因素。據此可知,關于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的認識()A.只能有一種正確合理的觀點B.隨著研究視角拓展而趨于全面C.缺少對歐洲其他國家的觀察D.后期學者研究比傳統觀點可信人學生:答案選D。教師:最后我們來做一個討論題,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組討論:工業革命是如何改變世界的?材料一: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德]馬克思、[德]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材料二:不列顛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織機,毀掉了它的手紡車。英國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織品擠出了歐洲市場,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輸入棉紗,最后就使英國棉織品泛濫于這個棉織品的故鄉……不列顛的蒸汽機和科學在印度斯坦全境徹底摧毀了農業和制造業的結合。——[德]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學生:一、工業革命為資產階級提供了強大實力,并最終確立了資本主義的世界統治。二、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建立過程中,世界各國的生產都不同程度地成為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一部分,印度等被侵略和殖民的國家和地區,傳統的手工業被摧毀,舊的經濟和生產結構解體。從這個意義來說,工業革命推動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建立,摧毀了世界很多地區的傳統手工業,造成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災難,但客觀上促進世界向工業社會邁進,是歷史的進步。(三)本課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及工業革命的影響。工業革命不僅僅是一場經濟革命,它對社會生活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資產階級的壯大,同時也促進了無產階級的壯大,無產階級為了反對資產階級的壓迫進行了斗爭,但是這些早期斗爭紛紛失敗,所以他們需要一個科學理論的指導,馬克思主義就這樣營運而生。馬克思主義是如何誕生又是如何發展的這就是我們下節課所要學習的內了。(四)布置作業課后練習,下節課檢查。十、板書設計第10課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一、蒸汽時代——蒸汽轟鳴辟天地(一)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二)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程二、電氣時代——電光火石造人間(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三、工業革命的影響——繼往開來新時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