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古代印度》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是(2018部編版)九年級上冊《世界歷史》第一單元古代亞非文明的最后一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一單元的古代亞非文明也被稱為“大河文明”,亞非地區的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黃河長江流域,沃野千里,灌溉便利,獨特的農耕環境孕育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古代印度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上承古代埃及和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下啟第二單元古代歐洲文明。?本課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嚴的種姓制度和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講述了古代印度的基本歷史沿革,包括以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為代表的早期文明、雅利安人建立的奴隸制小國、孔雀王朝。“種姓制度”是隨著雅利安人的入侵而逐漸形成的一種等級制度,保護了奴隸主貴族(上層種姓)的特權地位。佛教的興起適應了印度半島逐漸走向統一的趨勢,佛教既有反對婆羅門特權的一面,也有維護奴隸主統治、麻痹人民的一面。?【學情分析】??????從整體上來看,該班學生除少數學生扎實穩步前進外,多數學生學習狀態不好,斗志不足,沒有進入初三那種緊張而有序的學習狀態,連最基本的學習活動(聽課)都不能很好的參與。針對這種情況,我采取的措施是在課堂上盡可能多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趣味視頻和情景劇表演等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以簡單的自主學習活動來培養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以課堂的及時反饋訓練來了解他們的學習效果。?【課標要求】?通過種姓制度和佛教的創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會。在世界歷史地圖上標出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古代主要文明中心的地理位置。?【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發展的基本線索。知道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并了解它對印度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了解佛教的興起和傳播。通過對種姓制度的分析,提高對歷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本課學習,初步學會從圖片、地圖、視頻和材料閱讀中,提取歷史信息的方法。初步學習從歷史文獻中發現歷史信息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古代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學生認識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欣賞古代印度人民的創造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森嚴的種姓制度和佛教的興起?教學難點:種姓制度的影響。?【教學方法】?教法:講授法、小組合作、多媒體教學、情境創設?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交流、探究分析法?【教學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創作排練劇本?【新課教學】?導入新課:視頻導入?激發興趣?師:同學們,提到印度這個國家,你們對它有哪些印象?用一些關鍵詞來說一下。?生:……(佛教、文明古國、西游記、大象、印度舞等等)?師:我們都知道古代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很早就對印度有了解和接觸,我國《史記》中把印度稱為身毒,《漢書》中把它稱為天竺,《大唐西域記》中才把它叫做印度。古代印度有哪些文明成就呢,我們先通過一個短視頻簡單了解一下。?(播放視頻《古代印度》)?師: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設計意圖】?本環節先以學生印象中的印度為切入點,設疑激發學生對古代印度的好奇心。然后以富有趣味性的短視頻的形式介紹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和佛教,最終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新課教學?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位于南亞次大陸,古代文明最早出現于印度河流域。??師:(出示古代印度和今天印度的地圖)觀察這兩幅地圖,你們來說一下,古代印度和今天的印度是不是同一個概念。?生:……(不是)?師: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指今天的南亞次大陸,即喜馬拉雅山以南的地區。在這里有一條河流即印度河發源于青藏高原,最后匯入阿拉伯海。印度河定期泛濫,給兩岸帶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農業生產。印度河是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師:我們之前還學過哪些文明像古印度文明一樣誕生于大河流域的??生:……(古埃及文明,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中華文明)(以地圖的形式展示出其地理位置)?【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地圖的形式,使學生初步學會從圖片中提取歷史信息的方法。同時,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觀感受古代印度與今天印度的區別,以及四大文明古國的地理位置,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過渡】?師:古埃及文明等三大文明我們之前已經學過了,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古印度的文明歷程,請同學們自己閱讀教材第一子目完成表格。?2、古印度文明歷程:鼎盛時期?公元前324年—公元前187年??佛像藝術?(學生完成表格后,教師結合圖片分別進行介紹)?師:(展示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城的圖片)請看圖片,這些今天看來并不起眼的土城墻,土坑,在當時來說可不簡單,這是當時世界上最早的,具有功能劃分比較精細的城市之一,而且還設有完整的下水系統,不得不說展現了古印度人民的聰明才智。但是后來這個一度繁榮的文明衰亡了,原因不明。?師:(展示與孔雀王朝有關的圖片)孔雀王朝時古印度文明達到鼎盛。它的第三任國王阿育王基本統一印度。農業工商業也都得到發展,首都華氏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因此,阿育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居古印度帝王之首。?【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完成表格的形式,培養學生從教材中獲取并歸納有效信息和自主學習能力,更好的掌握古代印度的文明歷程。??【過渡】?師:但是,這種統一是不鞏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這和雅利安人到印度后建立的種姓制度有關,什么是種姓制度呢?我們先來看一個短劇。?二、森嚴的種姓制度?(學生根據劇本進行表演)(劇本附在最后一頁)?師:請大家根據教材和短劇中的情境判斷出A、B、C三人及祭司在種姓制度中所處的等級。?生:……?(小組討論)?師:之前我已經把我們班同學分成了四個學習小組,下面我們各個小組分別負責介紹種姓制度中的一個等級,介紹的內容包括本等級的名稱、由來、職業、權利和義務。(第一組——婆羅門;第二組——剎帝利;第三組——吠舍;第四組——首陀羅)?生:……(各組代表發言)?師:(教師補充)第一等級婆羅門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統治者,第二等級剎帝利是國家的世俗統治者,第三等級吠舍要向國家納稅供養前兩個等級,第四等級首陀羅,以奴隸為主。隨著生產和分工的發展,在種姓之外又出現了大批的不可接觸者,即最受歧視和壓迫的賤民。賤民不在造物主造人的范疇,賤民們必須注意自己的每一個動作,即使是他們的影子觸碰到了比自己高一等級的人,就會憑空招來一頓毒打;他們必須在自己的身上掛上鈴鐺,這樣會提醒其他種姓的人們賤民的到來;他們還要隨身攜帶鏟子,以便將自己唾液或者是痰跡附著的泥土鏟掉,這樣才不會弄臟別人的腳;賤民們沒有受教育的權利,他們甚至不能坐在其他種姓人們的附近,因為這對別人而言是一種侵犯與侮辱。?師:請大家結合教材和剛剛的情景劇,思考種姓制度有哪些特點??生:……(界限森嚴、職業世襲、實行內婚)?師:這種制度維護的是哪些人的利益??生:……(奴隸主階級)?師:因此,種姓制度的實質是一種保護奴隸主特權的等級制度。?師:種姓制度有什么影響?(引導學生結合種姓制度的特點進行分析)?生:……(種姓制度嚴重阻礙了古代印度社會的發展。)?【設計意圖】?種姓制度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因此這一子目主要采用了情景劇表演和小組合作探究兩種方式來突破重難點。?“歷史情景劇”不僅可以用簡單的情節更直觀的再現種姓制度的基本特點,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合作探究”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讓各組同學集思廣益,拓寬思維、在討論發言的基礎上提高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從而在思維碰撞中進一步加深對古代印度種姓制度的理解。?【過渡】?師:等級制度滲透到印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阻礙了印度社會的發展、在奴隸制的發展中,等級制度越來越引起人民的不滿、婆羅門教日益遭到反對,社會矛盾愈演愈烈在這種形勢下產生了佛教。?三、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播放視頻《佛教的產生和傳播》)?師:請大家結合教材及視頻思考以下問題:(問題4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佛教產生的時間、地點、創始人??佛教的教義是什么???3、佛教在什么時候被弘揚??4、既然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等級制度,為什么身為統治階級的阿育王還要宣揚和傳播佛教??生:……(1.時間:公元前6世紀,地點:古代印度,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2.提出“眾生平等”,宣揚“忍耐順從”;3.公元前3世紀后,開始向外傳播。公元前?1世紀,經中亞傳到中國新疆,再傳入內地,后又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往南經錫蘭傳到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4.?佛教宣揚的平等是靈魂上的而不是現實中的,佛教并不反對奴隸制,并且把剎帝利擺在第一位。佛教主張人民應忍耐、順從、放棄斗爭,所以歷代統治階級便利用佛教宣揚的“眾生平等”的假平等,掩蓋階級社會中真正的不平等,從而達到維護剝削制度的目的。)?師:佛教傳入中國后,對中國的宗教、哲學、建筑等多方面都有深刻的影響,你們能說出深受古代印度佛教藝術影響的中國石窟佛像么??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敦煌石窟、麥積山石窟)??師:其實生活中我們也有很多有關佛教文化的詞語,比如臨時抱佛腳、口頭禪、?普渡眾生、四大皆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借花獻佛等等。佛教出現后信仰的人越來越多,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設計意圖】?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是本課的又一個重點,因為9年級學生在中國古代史部分學過與佛教有關的內容,對佛教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本環節采取的是學生觀看視頻回答問題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總結歸納并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只需進行適當的引導補充即可。??【總結】???師:?古代印度在公元前23世紀出現早期文明后衰亡。雅利安人進入古代印度后,于公元前3世紀,印度半島除南端外一度統一。在印度奴隸制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種姓制度),體現了鮮明的階級性,成為印度奴隸社會的重要特點。隨著印度社會經濟的發展,婆羅門和其他等級的矛盾激化,在這種形勢下產生了佛教,佛教逐漸發展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板書設計】?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2、古印度文明歷程?二、森嚴的種姓制度?三、釋迦牟尼創立佛教???【教學反思】?通過對印度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印度奴隸社會的特點,是奴隸主階級對奴隸和其它勞動人民進行統治的社會制度。佛教的教義因為適應了統治階級的某種需要,受到統治者特別是剎帝利的保護。有時根據特定情感目標創設情境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相互交流、相互探討、共同體驗、共同感受,讓學生在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氣氛中學到知識、陶冶情操,發展積極、健康的情感。??【課堂反饋】?1、“首陀羅的職責只有一個,那就是順從地服務于其他三個種姓。”材料反映的是(??)??A.古埃及奴隸制度??????????????B.《漢謨拉比法典》??C.古印度種姓制度??????????????D.西歐封建等級制度??2、如圖是某宗教興起與傳播路線圖。關于該宗教說法正確的(????)A.它是伊斯蘭教????????????????????B.它的經典是《圣經》??C.它是世界上出現最晚的宗教????????D.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3、我們在數學運算中經常使用的“0、1、2、3、4、5……”這十個阿拉伯數字的發明者是(?????)??A.?古印度人??????B.?古阿拉伯人????????C.?古埃及人???????D.?古希臘人??4、下列屬于在印度河流域發現的文明遺址是(??)?①哈拉帕遺址???②殷墟遺址???③二里頭遺址???④摩亨佐·達羅遺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設計意圖】?本環節以選擇題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及時復習鞏固已學知識,將學生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同時,通過練習能讓教師對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程度了若指掌,有利于教師獲取大量反饋信息,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上的一些盲點。??【課外延伸】?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代亞非文明有何共同之處??【設計意圖】?????課外作業是一個增效過程,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本課是第一單元古代亞非文明的最后一課,因此我要求學生課后分析古代亞非文明的共同之處,既有利于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總結回顧,加深學生對古代亞非文明的理解,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從個體中尋找共性的總結歸納能力。??????【補充】劇本?場景:?時間:大約在3000年前;????????????????地點:一個由雅利安人建立的位于印度恒河流域的小國的都城街道上?????????人物:A及A之子、B、C和士兵若干(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A:賣布了,物美價廉的棉布快來買喲……(叫賣完,自言自語)?哎!今年的生意可真難做啊!錢沒賺到,連下面的人也不省心,早該送到家里的糧食和陶器到現在也沒送來!(越想越生氣)來人,去把B給我叫來。??B:(卑躬屈膝地來到A面前,小聲道)老爺??A:你今年本該上交的糧食怎么還沒送來,你不送來,我怎么給上面的人納貢???B:老爺,今年天神發怒,洪水泛濫,收成實在是不好……?(突然,C帶著一群士兵來到B面前)??C:來人,把B給我帶走處死!??A:大人,B犯了何罪需要被處死???C:哼!他居然拐走了咱們最尊貴的大祭司的女兒,還妄想私奔成婚!??B:大人,我們是真心相愛的。??C:真心相愛那也不行!你這種身份低賤的人只能娶跟你身份一樣低賤的女子為妻,帶走!(C帶人押著B退場)??A:活該!(此時,A的兒子來到A面前)??A之子:爸爸,剛剛的C好威風啊!我長大了也想跟C一樣擁有自己的軍隊,掌握軍權!??A:孩子啊!別癡心妄想了,你只能跟爸爸一樣成為一名商人,世世代代如此。咱們的職業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被決定了,永遠不能更改!??(此時,街上傳來“叮鈴叮鈴”的聲音)??A:孩子,快走!賤民來了,他們是不可接觸者。如果不小心碰到了他們的身體,咱們還得洗澡祭祀去除穢氣呢!??(說完,匆忙拉著兒子退場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