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五四運動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五四運動的基本史實,使學生認識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理解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感悟五四運動的精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大量文字資料和提取圖片中的信息,引導學生掌握五四運動的爆發、擴大、勝利和意義。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五四運動的學習,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學重點: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及重大歷史意義。教學難點:對五四精神的理解。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節嗎?生:喜歡。師:5月4日是我們中國的什么節日呢?生:青年節。師:誰知道這個節日是怎么來的嗎?生:五四運動。師:對,它源于一場偉大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它如同一顆流星,劃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開了中國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3課《五四運動》。去尋找那個令無數青年為之熱血沸騰的時代,探尋先鋒的足跡,領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探究新知(一)五四運動的爆發1.課件出示一戰結束后圖片和巴黎和會情景圖片。教師過渡:1918年,德國投降,一戰結束。戰勝的協約國集團在法國巴黎召開制裁以德國為核心的戰敗國的會議。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北洋政府也派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2.多媒體播放《我的1919》顧維鈞的演講片段。學生觀看視頻,結合教材第59頁正文內容,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①中國代表在巴黎和會上提出哪些正當要求?結果如何?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也是戰勝國之一,為什么擺脫不了主權被侵犯的命運?提示:從問題①引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從問題②學生歸納分析出當時中國的綜合國力很弱,得出結論:弱國無外交。3.學生分組學習:閱讀教材,列表歸納五四運動的爆發時間、地點、口號、要求、主力和斗爭形式。提示:爆發時間地點口號要求主力斗爭形式1919年5月4日北京“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嚴懲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學生示威游行(二)五四運動的擴大1.出示材料:材料一 多國家之土地,再為學生被拘速求釋放。——工人罷工材料二 忍痛停業,冀救被捕學生,不除國賊,誓不開市。——商人罷市材料三 如圖為上海商人罷市游行。教師提問:6月份,五四運動的擴大有哪些表現?運動的主導力量、中心有什么變化?提示:除學生罷課之外,還有工人罷工、商人罷市活動。運動主力由學生轉為工人。運動中心由北京轉到上海。2.展示圖片:,北洋政府罷免曹、陸、章,北京高師被捕學生回校時受到熱烈歡迎 ,拒簽和約聲明教師提問:由上面三幅圖片可以看出五四運動的結果如何?提示: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釋放被捕學生,中國代表也沒有在“巴黎和約”上簽字。教師總結:五四運動的直接目標得到了實現,這是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一次重大勝利。(三)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1.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歸納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學生回答:略。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列表比較新舊民主主義革命。提示:新民主主義革命舊民主主義革命領導階級無產階級資產階級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三民主義結果人民民主專政資產階級共和國革命前途走社會主義道路走資本主義道路革命時代屬無產階級世界革命一部分屬資產階級世界革命一部分3.教師提問:為了紀念五四運動,我國將每年的5月4日定為“五四青年節”。除了紀念五四運動的偉大歷史意義,還在于紀念它留給我們的不朽精神,即五四精神。那么什么是五四精神?請大家根據前面的內容并結合教材概括一下。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是其精神真諦。4.教師進一步提問: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弘揚五四精神呢?大家可以分組討論一下。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要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精神,就要樹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堅定信念,把個人的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前途緊密結合起來,把個人奮斗與集體奮斗結合起來,追求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實現自身最大的人生價值。板書設計教學反思五四運動是本冊教材中重要的一課,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展示大量史料,進行小組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點的同時,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解讀運用史料的重要能力,同時注重拓展學生學習歷史的思維和空間,讓學生靈活運用相關知識。通過問題式教學方式,讓學生科學理解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使學生的愛國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