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教學設計課程標準3-1-5敘述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歷程,知道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教學目標1.能認識到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是蓄謀已久的,知道日本侵華戰爭的主要原因。2.掌握“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一二·九”運動、西安事變等事件的背景、過程及影響。3.收集抗日戰爭中涌現出的如楊虎城、張學良、楊靖宇、馬占山等英雄人物的事跡,感受他們身上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4.能分析西安事變這一重要歷史事件是如何影響當代中國和世界面貌的,認識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中國抗日戰爭的重大歷史轉折。5.感受國破家亡的苦難與中國人民絕不屈服的精神,激發學生的民族感情與反抗精神,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九一八事變的歷史史實及影響和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作用。難點:對比蔣介石對日政策的變化,認識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的原因。教學過程教學環節導入環節日本是如何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并逐漸強大起來的?歷史上,日本對中國發動過哪些侵略戰爭?活動環節一、日本侵華背景(或原因)大陸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維新后,“不甘處島國之境”,立足于用戰爭手段進行對外擴張的政策,是日本近代軍國主義的主要特征和表現。1.明治維新后,日本逐漸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多次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侵華蓄謀已久。2.20世紀30年代,為轉嫁經濟危機,緩和國內矛盾,日本加快了對中國侵略掠奪的步伐。二、日本侵華史實1.九一八事變時間、地點、經過、結果、影響等學生思考“為什么不到半年時間,日本占領了東北三省。”探究題:結合地圖,說一說日本與中國在地理位置上的聯系,分析日本為什么要以東北三省為目標開始侵略中國?地理上離日本較近,自然資源豐富。對于資源貧乏的日本來說,可以更多更快地掠奪資源,用于戰爭。也可以此作為南下侵略中國的基地。2.想一想,失去東北三省會給中國造成什么樣的危害?助長了日本的侵略氣焰;使華北失去屏障,加速了日本侵華的進程;東北大量資源被日本掠奪,為其侵略提供物質保障。二、日本侵華史實2.一?二八事變日本侵華史實3.策劃“華北獨立”日本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日軍在華北不斷制造事端,欲使“華北獨立”,以圖直接控制華北,將華北從中國分割出去。三、抗日救亡運動史實1.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派出楊靖宇等共產黨員在東北組織游擊隊,堅持在東北開展抗擊游擊戰爭,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2.東北軍民——抗日義勇軍3.戰地歌聲《松花江上》——背景: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東北?!读x勇軍進行曲》——背景:日本策劃“華北獨立”。新高潮—一二?九學生運動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舉行了反日救國示威游行(一二·九運動),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四、西安事變視頻;時間、發動者、地點、目的、經過、結果探究1:為什么會發生?探究2:該如何處置委員探究3:如何評價西安事變和張、良結束環節談一談:我們今天應該如何對待這段日本侵華歷史呢?又該給我們怎么樣的啟示呢?①落后就要挨打,國家富強才能抵抗外來侵略。②牢記歷史,警鐘長鳴,居安思危,樹立憂患意識。③我們熱愛和平,更要捍衛和平。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4張PPT)自九一八事變日本強占東北三省后,中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中國局部抗戰由此開始。七七事變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戰。在長期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全國軍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完全勝利。第二課中國抗日戰爭日本是如何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并逐漸強大起來的?歷史上,日本對中國發動過哪些侵略戰爭?新知導入第二課中國抗日戰爭第一框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中國臺灣朝鮮中國東北蒙古全中國稱霸全世界大陸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維新后,“不甘處島國之境”,立足于用戰爭手段進行對外擴張的政策,是日本近代軍國主義的主要特征和表現。“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1910年《日韓合并條約》簽訂,朝鮮成為日本殖民地1895年《馬關條約》割占臺灣《田中奏折》——“大陸政策”日本侵華是蓄謀已久的!一、日本侵華背景(或原因)1.明治維新后,日本逐漸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多次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侵華蓄謀已久。2.20世紀30年代,為轉嫁經濟危機,緩和國內矛盾,日本加快了對中國侵略掠奪的步伐。小結:一、日本侵華背景(或原因)新知講解二、日本侵華史實1.九一八事變3.經過:4.結果:5.影響:2.地點:1.時間:1931年9月18日沈陽北郊柳條湖村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按照預謀炸毀了沈陽北郊柳條湖村附近的一段南滿鐵軌,反誣中國軍隊所為。日本以此為借口,向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進攻,并炮轟沈陽城。制造了“九一八”事變。不到半年時間,日本占領了東北三省。“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局部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東北軍奉令不抵抗,十幾萬軍民不戰而潰。)?圖3-12日軍入侵沈陽圖3-13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示意圖1.結合地圖,說一說日本與中國在地理位置上的聯系,分析日本為什么要以東北三省為目標開始侵略中國?2.想一想,失去東北三省會給中國造成什么樣的危害?地理上離日本較近,自然資源豐富。對于資源貧乏的日本來說,可以更多更快地掠奪資源,用于戰爭。也可以此作為南下侵略中國的基地。助長了日本的侵略氣焰;使華北失去屏障,加速了日本侵華的進程;東北大量資源被日本掠奪,為其侵略提供物質保障。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駐守上海的第十九路軍在軍長蔡廷鍇、總指揮蔣光鼐的領導下,奮起抵抗,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新知講解二、日本侵華史實2.一?二八事變圖3-12日軍入侵沈陽二、日本侵華史實3.策劃“華北獨立”日本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日軍在華北不斷制造事端,欲使“華北獨立”,以圖直接控制華北,將華北從中國分割出去。新知講解新知講解三、抗日救亡運動史實1.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派出楊靖宇等共產黨員在東北組織游擊隊,堅持在東北開展抗擊游擊戰爭,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東北人民、東北軍部隊組成抗日義勇軍,奮勇抗擊日本的侵略。2.東北軍民——抗日義勇軍楊靖宇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那個悲慘的時候,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我那無盡的寶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時候,才能歡聚在一堂?松花江上三、抗日救亡運動3.戰地歌聲背景: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東北。“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1935年,一部名為《風云兒女》的電影上映。電影放映后,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迅速在社會上流傳開來?!捌饋?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城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這首歌以悲壯的革命熱情、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時代的聲音,吹響了抗日戰爭的進軍號角。三、抗日救亡運動3.戰地歌聲背景:日本策劃“華北獨立”。戰云密布下,生活在北平的學生,痛感“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青年學生高呼“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掀起了反對內戰、要求抗日的“一二九”運動。三、抗日救亡運動4.新高潮—一二?九學生運動圖3-16學生舉行抗日游行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舉行了反日救國示威游行(一二·九運動),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四、西安事變四、西安事變圖3-18張學良(左)和楊虎城圖3-19有關西安事變的報道1.時間:2.發動者:3.地點:4.目的:5.經過:逼迫蔣介石抗日西安張學良、楊虎城1936年12月12日實行兵諫,扣押蔣介石。他們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合作探索:西安事變發生的原因張學良和楊虎成作為蔣介石的部下,為什么會“以下犯上”,扣押蔣介石?目的是什么?根本原因:日軍進一步侵犯華北,是中華民族處于亡國滅種的危急關頭,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其他原因: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推動;蔣介石不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威逼張良剿共,激起愛國官兵的強烈不滿。蔣介石被扣押后該如何處置?假如你生活在那個時代,你是否贊成這種觀點?請說出你的理由。不贊成。因為殺蔣可能會引起新的內戰,削弱抗日力量,阻礙全國抗日戰爭勝利的進程;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則能促成內戰的結束,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對于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決策,有一種觀點認為,蔣介石在十年內戰中殺害了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西安事變后應把他押上法庭,讓人民公審。6.結果:經過多方努力,蔣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隨后得到釋放,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使國共兩黨由內戰走向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至此,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7.意義:第二次西安事變集中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已成為中國的主要矛盾,它順應了抗日形勢的發展,符合全國人民的愿望,成為國民黨對日態度轉變的關鍵。國共兩黨由分裂對峙走向合作抗日,表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毛澤東因此稱贊“西安事變是中國歷史發展方向轉換的樞紐”。作為西安事變的主角,張學良、楊虎城置個人安危于不顧,以民族大業為重,體現了他們強烈的民族精神。所以,毛澤東和周恩來對他們的評價很高。結合當時的國內和國際形勢,討論一下,為什么毛澤東和周恩來對西安事變和張、楊二人評價如此之高?毛澤東曾說,“西安事變是中國歷史發展方向轉換的樞紐”。周恩來則說,張學良和楊虎城都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位于沈陽的紀念館形似一本翻開的臺歷,臺歷的右面刻著事件發生的日期。臺歷上密布著千瘡百孔的彈痕,隱約可見無數個骷髏,象征著千萬個不泯的冤魂在吶喊和呼號。歷史仿佛凝固在這個日子,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沉痛的日子。談一談:我們今天應該如何對待這段日本侵華歷史呢?又該給我們怎么樣的啟示呢?①落后就要挨打,國家富強才能抵抗外來侵略。②牢記歷史,警鐘長鳴,居安思危,樹立憂患意識。③我們熱愛和平,更要捍衛和平。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課堂小結不是?!熬乓话恕笔伦兒螅m然蔣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但國民黨軍隊中有很多愛國將士自覺地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本的侵略。所以,國民黨面對日本的侵略并不是完全不抵抗。1.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對日本侵略者是完全不抵抗嗎?易錯點2.西安事變不同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可以說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但不能說西安事變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九一八”事變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抗日救亡運動1.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組織東北抗日聯軍,開展抗日游擊戰。2.學生:“一二·九”運動3.東北軍民:組成東北抗日義勇軍,自發起來抗日。4.國民黨愛國官兵:西安事變(時間、地點、經過、結果、影響)(時間、地點、人物、結果、影響)板書設計DA1.舒國惠在《紅色大地》中記載:“對張學良來說,蔣介石反共和拖抗日后腿的做法,到1936年秋天時已忍無可忍”,這個易動感情的人是東北軍的頭領,東北軍的士兵特別反日,因為他們在東北的家鄉,在()之后就被日本軍隊占領?!?br/>A.九一八事變B.一·二八事變C.七七事變D.八一三事變2.張學良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下而與他相關的事件有()①寧漢合流②東北易幟③南昌起義④西安事變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3.使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重大歷史事件是()A.五四運動B.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實現C.九一八事變D.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課堂練習D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松花江上.mp3 第二課第一框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教案).doc 第二課第一框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課件).pptx 西安事變 視頻.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