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意識的作用教案一、學習目標1.通過互動探究,理解意識具有能動作用;2.通過四五課的學習歸納理解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在想問題、辦事情時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3.通過四五課的學習,進一步理解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二、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理解意識的能動作用。教學難點:意識活動的三個特點。三、學情分析高二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對于抽象的哲學原理不易理解。所以要求不宜過高,要盡可能從形象的具體事例中抽象出哲學原理,這樣學生較易接受。前面已經學習過物質與意識的概念,已奠定基礎。四、教學方法教法:問題探究、講解法、啟發式教學。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復習式導入新課講解:探究一:人的建筑活動與動物的筑巢活動有什么區別?建筑師在建造房屋之前,就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房屋設計出來了,建筑師建造房屋的過程,也是實現自己目的的過程,充分說明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主動創造性。舉例:當老師以4G的網速講課,不同學生不同反映體現意識活動的自覺選擇性。人們可以根據過去遺留下來的事物追溯過去,人們可以用科學的手段預測未來的各種情況,這體現了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總結: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的三個特點:目的性、自覺選擇性、主動創造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這體現了人的認識是有限與無限的統一。探究二:大自然可以演化出一座珠穆朗瑪峰,但是即使再過幾億年,自然界也不可能演化出一臺電腦。人能夠制造出自然界原本沒有的東西,動物能嗎?這說明了什么?意識在改造客觀世界中發揮了什么作用?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思考:1.意識中的東西能直接變成現實的東西嗎?2.怎樣才能使意識的東西變為現實的東西?意識能夠指導人的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舉例:大躍進”運動是指1958年至1960年間,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極“左”路線的運動,是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及其以后不斷地錯誤批判1956年反冒進的基礎上發動起來的,是“左”傾冒進的產物。這說明對意識的作用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正確的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積極作用,而錯誤的意識則會把人的實踐活動引入歧途。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一個試驗。他在一個班選了學習最差的10名學生,用儀器給學生檢查后對他們和班主任說,經實驗證明這幾個學生是班里最聰明的學生,他們都會是未來的科學家,只是你們自己不知道罷了。過了兩個月,當羅森塔爾再次來到這所學校時,發現這10名學生都獲得了長足進步。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這說明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注意:(1)意識不能直接引起客觀事物的變化,而是通過指導人們實踐才能引起物質形態的變化;(2)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具有雙重性。①正確的意識使人們的實踐活動獲得成功,促進事物的發展;②錯誤的意識使人們的實踐活動遭到失敗,阻礙事物的發展。原理總結:1.物質決定意識原理原理內容: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方法論:要求我們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與客觀相符合;2.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原理內容: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意識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能夠指導人們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能夠指導人們能動地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會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方法論:我們要充分重視和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3.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方法論:要求我們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與客觀相符合;原理:意識具有能動作用,能夠指導人們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能夠指導人們能動地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則會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方法論:我們要充分重視和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總結:本課了解了意識的作用,懂得了意識能動作用方法論和意義,所以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自覺用正確意識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