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溶液》知識點總結一、知識網絡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特征:均一和穩定溶質:被溶解的物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氣體組成溶劑: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水是最常見的溶劑吸收熱量(如硝酸銨)溶解過程中的熱量變化放出熱量(如氫氧化鈉)飽和溶液是否能繼續溶解溶質二者可以互相轉化分類不飽和溶液濃溶液溶液含溶質的多少稀溶液概念:一定溫度、100g溶劑、飽和狀態、溶解質量固體溶解度影響因素:主要是溫度溶解度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線表示方法氣體溶解度:一定溫度、一定壓強、1體積水達飽和狀態溶解的氣體體積概念: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配制:計算、稱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釋)結晶蒸發溶劑法: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的物質冷卻熱飽和溶液(或降溫結晶)法: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的物質二、易錯辨析1.對溶液及相關概念的理解:①凡是均一、穩定的液體都是溶液;溶液是指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所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通常情況下的液體可能是純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水是液體,也是均一、穩定的,但水是純凈物,不是溶液。因此,凡是均一、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②溶液是澄清、透明、無色的;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無色的,如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氯化亞鐵溶液是淺綠色的。③溶液的體積等于溶質體積與溶劑體積之和;在溶液中,溶液質量等于溶質質量與溶劑質量之和,但溶液的體積卻不一定等于溶質體積與溶劑體積之和。因為分子間的間隔會發生變化,故體積一般不具有有加和關系。如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所得溶液體積不是20mL,而是小于20mL。④溶質一定是固體,溶劑一定是水;溶質不一定是固體,也可以是液體或氣體。如硫酸銅溶液中溶質硫酸銅是固體,稀硫酸中溶質硫酸是液體,稀鹽酸中溶質氯化氫是氣體等。水是最常用的溶劑,但溶劑不一定就是水。如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消毒殺菌的碘酒,其溶劑是酒精,而不是水。除酒精外,汽油、氯仿等都可以作溶劑。⑤一種溶液中溶質和溶劑只有一種。根據溶液的組成可知,在一種溶液中,溶質可以是一種或幾種,但溶劑卻只有一種。也就是說,一種溶劑可同時溶解多種溶質,這些溶質之間、溶質與溶劑之間彼此都不發生化學反應。如夏季家庭自制飲料時,常將白糖、醋、食鹽、小蘇打(化學式為NaHCO3)等同時溶解在水中,所形成的溶液中就包含幾種溶質。2.用汽油洗去油脂是乳化作用。油脂雖不易溶于水,但卻易溶于汽油而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因此,用汽油洗去油脂是油脂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而被除掉。乳化作用是為了能使乳濁液穩定而加入的物質所起的作用。因此,用汽油洗去油脂不是乳化作用。3.降溫一定能使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對于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質,其不飽和溶液降溫后可變為飽和溶液,但對于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物質,其不飽和溶液降溫后不可能變為飽和溶液。因此,降溫不一定能使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同理,升溫也不一定能使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4.將10g某物質放入9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不一定。如果10g該物質完全溶解在90g水中,則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是10%;如果10g該物質不能完全溶解在90g水中,則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將小于10%;如果該物質能與水反應生產新的物質,其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將可能大于10%。三、強化技能1.讀圖能力——溶解度曲線(1)溶解度曲線的意義:①“點”:溶解度曲線上的點表示相應溫度下,該溶質的溶解度,其對應的溶液為飽和溶液,不同溶解度曲線的交點表示在相應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也相等)。②“線”:該物質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同一坐標圖中,“線”的“陡”或“平緩”還表示了物質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程度。(2)溶解度曲線的應用①查找與比較:查找某一溫度下指定溶質的溶解度,比較不同溫度或不同物質溶解度的大小,比較不同物質溶解度受溫度影響的程度。②分析與判斷:判斷一定質量的溶質與溶劑混合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否為飽和溶液或溶液的質量;判斷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選擇結晶的方法,選擇分離混合物的方法,判斷溶液變化過程中溶液質量及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變化。2.計算能力——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1)直接計算,根據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直接計算。(2)溶液的稀釋計算:抓住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計算依據為:濃溶液的質量×濃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濃溶液的質量+所加溶劑的質量)×稀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3)化學反應后所得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①確定溶質并計算溶質的質量。注意溶液的溶質反應前是否存在,若存在則應和反應生成的一起計算。②計算反應后溶液的質量,最常用的方法是“一加一減”法,即將反應前加入的所有物質的質量求和,再減去反應后不是溶液的物質(氣體及沉淀)的質量。3.實驗能力——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1)實驗步驟:計算、稱量、溶解、裝瓶。(2)儀器:藥匙、托盤天平、量筒、膠頭滴管、燒杯、玻璃棒、細口瓶。(3)誤差來源①計算誤差。②儀器誤差:儀器選擇不當,天平砝碼缺角或有銹跡,溶解所用燒杯內有水,玻璃棒不干燥等。③操作誤差:稱量固體時,沒有調零,不按左物右碼的原則,量筒讀數時仰視或俯視讀數,稱量的固體倒入燒杯時有灑出現象,量筒內的水倒入燒杯時有濺出現象等。④試劑誤差:如固體不純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