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知道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等史實;能講述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史實。?過程與方法:?通過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微視頻《文明之約》導入,引出八十多年前,破壞亞洲和世界文明的侵華戰爭。通過展示視頻及文字材料,讓學生探究七七事變爆發的原因,了解國共第二次合作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狀況,通過讓學生講述抗日的英雄故事,了解北平保衛戰及淞滬會戰的狀況、圍繞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暴行與日本政府不敢正視歷史和國內右翼勢力極力否認歪曲歷史的態度,搜集資料,培養學生正確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日本對華戰爭是一場殘酷的侵略戰爭。特別是通過南京大屠殺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野蠻侵略行徑,認識軍國主義的本質及危害,樹立為人類和平、民主、進步事業而奮斗的精神。亞洲文明豐富多彩,亞洲人民期待一個和平安寧的亞洲。維護和平是每個國家和每一人都應該肩負起來的責任。?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教學難點:?正確認識南京大屠殺及日本政府極力掩蓋南京大屠殺的事實?三、教材整合?一:睡獅怒醒盧溝橋——七七事變?二:昔日兄弟再合作——第二次國共合作?三:一寸山河一寸血——淞滬會戰?四:慘絕人寰南京城——南京大屠殺?四、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播放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推出的《文明之約》視頻,讓學生感受亞洲豐富多彩的文明,習近平在視頻中說“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以史為鑒,八十多年前的一場戰爭,正是背離了這一理念,破壞了亞洲文明,也破壞了世界文明,給亞洲和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災難,這場戰爭就是20世紀三十年代的日本侵華戰爭。?新課講授?一、睡獅怒醒盧溝橋——七七事變?教師活動:播放盧溝橋事變的視頻?教師講述:九一八事變后不到半年,日本侵占了東三省,緊接著又向華北地區推進。到1936年,日軍已經從東南北三面包圍了北平城。戰爭一觸即發。?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填寫盧溝橋事變的知識表格?教師引導:思考日本為什么要發動盧溝橋事變?士兵失蹤是否是真實的原因?教師展示材料:材料一華北不一定什么時候,或什么樣的事件要爆發。不久將來,華北萬一發生不測事態,最擔心的是青島一帶需要警戒。……不定什么時候會出事,不可麻痹大意。???????????——李惠蘭、?明道廣主編:?《七七事變的前前后后》,天津人民出版社199年版,第33頁?材料二????????那時候,在東京政界的消息靈通人士之間,私下盛傳著這樣的謠言:“七夕的晚上,華北將重演柳條溝”?——【日】今井武夫者,《今井武夫回憶錄》翻澤租譯,《今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16--17頁。?注:柳條溝:即離沈陽不遠的柳條湖。1931年9月18日,日軍炸毀柳條湖地區的鐵路,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學生結合材料回答:略?教師總結:七七事變是日本蓄謀已久發動的一次侵略戰爭,士兵失蹤只是一個借口。?教師提問:為什么日本全面侵華首先在盧溝橋爆發??學生回答:略?教師展示分析:展示盧溝橋事變示意圖,盧溝橋背靠宛平城,扼平漢鐵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中日軍事上的必爭之地。?教師過渡:七七事變后,日本調集大批軍隊,入侵中國,保衛北平的戰斗異常激烈。?教師展示:播放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命令及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和第132師師長趙登禹的事跡視頻。?教師講述:佟麟閣和趙登禹抗日的英勇事跡和精神。?教師展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和蔣介石?“最后關頭”演說,提問:以上兩則材料體現了國共兩黨有著什么樣的共同主張??學生回答:略?教師分析:抗議日本侵略,表明抗戰立場。?二:昔日兄弟再合作——第二次國共合作?教師展示:播放國共第二次合作的視頻?教師講述: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全國人民強烈要求團結起來抗擊日本侵略軍。在全國人民的強烈要求下,國共兩黨再度攜手合作,共赴抗日。?教師引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看一下國共兩黨是如何實現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教師展示: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及國共雙方的有關材料。?學生回答:略?教師分析:國共兩黨分別發表聲明,表明抗戰立場。不久,國共兩黨達成協議。將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紅軍長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葉挺為軍長。?9月下旬,國民黨公布發表了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這樣,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教師強調:抗日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是動員并團結全民族力量展開長期抗戰的根本保證,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三:一寸山河一寸血——淞滬會戰?教師講述:為了迫使國民政府投降,日軍于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爆發。?教師引導: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出淞滬會戰中的英雄事跡有哪些??學生活動:講述謝晉元和姚子青的抗日英雄故事。?教師展示圖片:《上海守軍奮起抗擊日軍》,強調中國守軍艱苦抗戰。姚子青及謝晉元抗日圖片并講述其抗日事跡。?教師提問:淞滬會戰的結果如何?有什么影響??學生回答:略?教師分析:1937年11月,上海淪陷,淞滬會戰結束。淞滬會戰持續了3個月,打死打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四:慘絕人寰南京城——南京大屠殺?教師過渡:日軍進攻上海后不久,就向南京進犯。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南京國民政府遷往重慶,作為戰時陪都。南京大屠殺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教師強調:南京大屠殺是日軍進攻南京城后進行的屠殺,屠殺的對象是無辜的平民、已放下武器的軍人和軍警。這充分暴露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的殘酷性和野蠻性。在南京大屠殺中屈死的30多萬無辜的生命向我們昭示的是人類用鮮血寫就的祈愿:反對戰爭、珍愛和平。?教師展示:日本教科書中的插圖及日本人描述的南京大屠殺,教師引導:如何看待日本教科書中的插圖及日本人描述的南京大屠殺??學生回答:略?教師展示: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回憶南京大屠殺的文字、外國人記錄的南京大屠殺、日本侵略者回憶南京大屠殺的圖片文字、南京大屠殺時的真實照片,證明日本進行繁榮南京大屠殺鐵證如山,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教師展示:播放南京大屠殺的視頻。?教師引導: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那段痛苦的記憶??學生思考:略?教師展示:國家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目的,展示習近平的講話:?“我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習近平(2014年12月13日)??課堂總結:?再次展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LOGO,?分析會標表達了人與人之間手牽手連接溝通的視覺效果,象征亞洲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對話,亞洲人民攜手共建命運共同體。紅、橙、黃、綠、青、藍、紫的七彩顏色體現了亞洲各國國旗的色彩,也象征亞洲文明的絢麗多彩。?而如何維護亞洲豐富多彩的文明??“亞洲人民期待一個和平安寧的亞洲。維護和平是每個國家都應該肩負起來的責任。沒有和平,沖突不斷甚至戰火紛飛,經濟增長、民生改善、社會穩定、人民往來等都會淪為空談。亞洲各國人民希望遠離恐懼,實現安居樂業、普遍安全,希望各國互尊互信、和睦相處,廣泛開展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動,共同維護比金子還珍貴的和平時光。?——習近平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2019年5月15日,北京)??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板書設計:,?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一:睡獅怒醒盧溝橋——七七事變?二:昔日兄弟再合作——第二次國共合作?三:一寸山河一寸血——淞滬會戰?四:慘絕人寰南京城——南京大屠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