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4 哲學與文化4.2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課件+教案+學案)(打包三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4 哲學與文化4.2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課件+教案+學案)(打包三份)

資源簡介

(共20張PPT)
第四課探索認識的奧秘
4.2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教學目標
必備知識:
真理的含義、客觀性
真理的條件性、具體性
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01
02
關鍵能力:
1.懂得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2.能夠運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分析、歸納,說明探索真理的過程,堅持真理反對謬誤
3.通過對本框內容的學習,樹立追求真理的理念,培養開拓創新精神,在與時俱進中認識真理,發展真理。
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堅定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立場,既要堅持,又要發展。
2.科學精神:堅持辯證思維,明確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3.公共參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一次,亞里士多德看到,羽毛比銅球在空中下落得慢,于是它得出了一個結論: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得速度快。這種觀點一直被人們認為是亙古不變的真理。1589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當著其他教授和學生的面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得出了重量不同的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結論,從此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1900多年之久的錯誤結論。牛頓為了驗證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原理,做了真空管試驗,發現在真空中,石頭和羽毛同時落地。如果不考慮地球引力,在真空中,石頭和羽毛均不會落地,而是飄浮在空中。
01
真理是客觀的
探究一:
實用主義者詹姆士認為,有用的觀念就是真理。他說:“它是有用的,因為它是真的’,或者說,‘它是真的,因為它是有用的’。這兩句話的意義是一樣的。”
◎評述詹姆士關于真理的說法。
◎在人們對事物的各種認識中,什么樣的認識能夠被稱為真理?
詹姆士關于真理的說法,錯在把是否“有用”作為判斷真理的標準,違背了真理的客觀性。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能夠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因而是“有用”的,但“有用”的卻不一定是真理。
在人們對事物的各種認識中,同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相符合的結論能夠被稱為真理,即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1)人的認識都是對客觀對象的反映,其中與客觀對象相符合的認識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認識則是謬誤。
真理與謬誤的界限不容混淆。
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1.
真理的含義:
思考
(1)“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指人們從同一事物不同的方面去觀察,得出不同的結論。由于事物具有復雜性和多面性,人們觀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就會不同。
(2)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表明人的認識具有差別性,而這些具有差別的認識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應由實踐來檢驗。
(3)承認人的認識上的主觀性和差別性,并不等于否定真理的客觀性。
我們常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也有人說“真理只有一個”,這兩者是否矛盾呢?
(1)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
(2)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但是,在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而不可能有多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的客觀性
02
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TWO
探究二:
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這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兩千多年里,人們一直把它當作任何條件下都適用的真理。隨著航海事業的發展和人們對于球面認識的不斷深入,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漸暴露出來。
19世紀初,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隨后,德國數學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80°。由此,人們關于空間的觀念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
●不是,只是證明了真理的條件性。歐幾里得定理在平面上是正確的,但是在凹曲面或球形凸面上,就不正踴了。
●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隨著實踐的發展,人們的認識突破了真理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從而認識到歐幾里得定理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
●羅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發現是否表明,歐幾里得提出的定理不再是真理?
●什么原因使人們認識到這一定理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
2.真理都是具體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我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過去的認識,或者超越歷史條件,把適用于一定條件的科學認識不切實際地運用于另一條件之中,真理就會轉化為謬誤。
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邁出的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1.真理都是有條件的
3.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錯誤是難免的。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認識和改正錯誤。
03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THREE
探究三:
疫苗研發是個嚴謹的科學探索過程,成本高、周期長、成功率低構成了疫苗研發的一般規律。(疫苗的研發流程見右圖)
由于我們對新冠病毒的感染過程、致病性等問
題疫苗研發流程知之甚少,再加上新冠病毒極易
變異,疫苗的研發需要反復的臨床試驗和堅持不
懈的創新,中國研究圖隊先令后攻克了一系列新
冠疫苗的研發生產和質控關鍵技術開展并完成
了動物實驗和安全性、有效性評價等工作,截至
目前17款疫苗在開展臨床試驗,7款疫苗進入Ⅲ
期臨床,4款疫苗附條件上市,正在對全國重點人
群進行接種。疫苗上市只是人類與病毒斗爭的階段性勝利,“勝利不是終點,失敗也非終結,唯有勇氣長存”,疫苗研發永無止境。
思考:為什么疫苗研發永無止境?
1.
認識具有反復性
(1)含義: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2)原因:
①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總要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
②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個過程。
THREE
探究四:
嫦娥奔月是一個在中國流傳的古老的神話故事。自古以來,中國人一直有著奔月的夢想。但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這個夢想無法成為現實。
今天,我們利用現代科技,終于把夢想變成了現實。2004年3月1日,中國啟動的探月工程被命名為“嫦娥工程”。
中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2007年10月,我國發射繞月衛星“嫦娥號”。2013年12月,“嫦娥三號”實現月面軟著陸。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采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中國探月工程分為三個階段,歷時20年,說明了什么?
◎中國探月工程計劃完成后,我們還會繼續探月嗎?為什么?
2.認識具有無限性
(1)含義: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2)原因:
①從認識的對象來看,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
②從認識主體來看,作為認識的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
③從認識的基礎來看,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
3.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1)原理: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
(2)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馬克思曾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也就是說,理論的科學性與真理性,取決于它自身與客觀符合的程度,并要通過實踐來檢驗和發展百多年來,在實現偉大復興的接續奮斗中,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成為干百萬先進的中國人的信仰和追求,并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就在于它的科學性和真理性。
如毛澤東所言:“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干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
“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是對的,絕不是因為馬克思這個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為他的理論,在我們的實踐中,在我們的斗爭中,證明了是對的。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之所以發揮改天換地的巨大作用,就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種需要就是因為它同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發生了聯系并被中國人民所掌握。
馬克思主義為什
么是對的?
4.2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觀的
1.真理的含義
2.真理的客觀性
(二)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1.真理都是有條件的
2.真理都是具體的
3.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1.認識具有反復性
(1)含義
(2)原因
2.認識具有無限性
(1)含義
(2)原因
3.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1)原理
(2)方法論必修四哲學與文化4.1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學習目標
必備知識:
真理的含義、客觀性,真理的條件性、具體性,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關鍵能力:
1.懂得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2.能夠運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分析、歸納,說明探索真理的過程,堅持真理反對謬誤
3.通過對本框內容的學習,樹立追求真理的理念,培養開拓創新精神,在與時俱進中認識真理,發展真理。
基礎梳理
一、真理是客觀的
1.真理是標志
主觀
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
正確
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
客觀性

2.由于人們的
立場

觀點

方法
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
不同
的認識,但是,在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
只有一個
而不可能有多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1.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
條件

范圍
,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
謬誤

2.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
過程
來說的,都是主觀與
客觀
、理論與
實踐
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3.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往往是
相伴而行
的。
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1.認識具有反復性。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
限制
。從認識的主客體分別來看,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
實踐

認識
、再從
認識

實踐
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2.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
對象
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
主體
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
基礎
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因此,人類認識是
無限發展
的,追求真理是一個
永無止境
的過程。
3.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并不表明認識是一種圓圈式的
循環運動
。相反,從
實踐

認識
、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
波浪式前進

螺旋式上升
的過程。
4.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
認識

發現
真理,在實踐中
檢驗

發展
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易錯提示
1.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因此,真理的形式是客觀的。
答案:×
解析: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真理反映的內容是客觀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觀的。
2.社會上多數人公認的認識就是真理。
答案:×
解析:真理具有客觀性,某種認識是不是真理,并不在于承認它的人有多少,而在于它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能用少數服從多數的辦法來確定真理。
3.真理是永恒不變的。
答案:×
解析: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真理作為認識,也是不斷變化、發展的。
4.在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錯誤是難免的,說明真理以謬誤為基礎。
答案:×
辨析:在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錯誤是難免的,這說明真理和謬誤相伴而行。
5.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任何真理性認識都包含著謬誤的成分。
答案:×
解析: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如果超出真理存在的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轉化成謬誤,但每一真理相對于它存在的條件來講是確定的、客觀的,并不包含謬誤的成分。
6.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表明真理具有反復性。
答案:×
解析: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表明認識具有反復性而不是真理具有反復性。
7.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圓圈式的循環過程。
答案:×
解析: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深化探究
1.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中國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
新冠病毒是新病毒,對其認識需要有個過程。我國堅持邊實踐、邊研究、邊探索、邊總結、邊完善,在基于科學認知和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將行之有效的診療技術和科技研究成果納入診療方案。第一版是基于對既往冠狀病毒理化特性的認識。隨著研究和臨床實踐的深入,第二版增加“氯已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第三版增加了“冠狀病毒對熱敏感”、第四版增加了“新型冠狀病毒的類型與特征”、最新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增加病理改變內容,增補和調整臨床表現、診斷標準、治療方法和出院標準等,并納入無癥狀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等新發現。通過不斷更新診療方案,不僅承受住暴發流行期診療量激增的“沖擊”,而且隨著對疾病認識的深化,救治水平不斷提高,武漢重癥患者轉歸為治愈的比例從14%提高到89%,目前,第七版診療方案已被多個國家借鑒和采用。
結合材料并運用追求真理的知識,分析我國不斷更新診療方案的原因。
2.近年來,未成年人刑事犯罪頻發,引發民眾對未年人犯罪問題的擔憂。隨著社會的進步,原有刑法14周歲的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已不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為適應當前面臨的新情況,回應人民群眾關切,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本次刑法修改對于目前存在的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將會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同時,可以更好地倒逼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及時跟上,對孩子們進行更好的引導與督促,從源頭上避免一些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行為,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
結合材料,運用“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的有關知識回答刑法關于未成年人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修改的必要性。
3.欲知大道,必先為史。100年前,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主義,用真理的力量“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奮斗中,經歷千辛萬苦,克服千難萬險,終于找到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和現代化建設道路,這就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開辟出來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歷史積淀的基礎上、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開辟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百年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著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結合材料,運用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的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是怎樣追求和發展真理的。
隨堂訓練
1.周恩來曾說,只有忠實于事實,才能忠實于真理。真理是(
)
①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
②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
③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能動反映
④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列寧說:“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邁出的一小步,真理便會變成謬誤。”這句話告訴我們(
)
①真理向前發展最終會變成謬誤
②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
③真理和謬誤之間沒有確定的界限
④真理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生活中人們常說:“真金不怕火煉,真理不怕詭辯。”真理之所以不怕詭辯,是因為(
)
①詭辯與真理是相對的
②真理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如實反映
③真理是無條件的、不容置疑的
④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標志主客觀一致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4.即使像1+1=2這樣簡單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例如在布爾代數中,1+1=1。而布爾代數在電子線路中卻有著廣泛的應用。這說明(
)
A.真理的最基本屬性是客觀性
B.人們永遠無法正確認識客觀事物
C.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D.真理是客觀與主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5.王安石在推敲“春風又綠江南岸”這一詩句過程中,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
“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字許,始定為“綠”。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
①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認識主體的知識和素質影響認識結果
③認識是一個包含曲折性的前進上升過程
④對同一個確定對象不能產生不同的認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通常情況下,醫學界實施的心臟移植手術要求供體的心臟在取出前不能停止跳動。而澳大利亞一項新的技術,能夠讓已經在供體內停止跳動20分鐘的心臟復蘇并完成移植。這說明(
)
①物質運動具有客觀規律
②人類追求和發展真理是永無止境的
③實踐是對原有真理的大膽推翻和質疑
④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參考答案
深化探究
1.
①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受到主體狀況、客體狀況以及認識條件的制約)診療方案的七版更新,是對疾病認識的不斷深入;
②“而且隨著對疾病認識的深化,救治水平不斷提高,武漢重癥患者轉歸為治愈的比例從14%提高到89%.目前,第七版診療方案己被多個國家借鑒和采用。”,根據實踐需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③隨著診療方案不斷完善,治愈率不斷提高并被多國借鑒和采用,說明認識經受了實踐的檢驗。
2.
①認識具有反復性。對事物的正確認識要經歷一個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反復才能完成。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法律實踐中逐漸發現未成年人刑事犯罪頻發等問題,結合社會實際發展情況不斷修改和完善法律,以適應新的社會發展需要。
②認識具有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不斷發展,所以法律也需要不斷修改。
③認識具有上升性,真理是不斷向前發展的。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法律是我們不懈地追求與永恒的使命。
④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向前發展的。人們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3.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中國共產黨從中國國情出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找到了中國革命發展的道路和指引這條道路的正確理論;隨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深入發展,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或“堅持與時俱進”),在發展中不斷超越自身,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
隨堂訓練
1.答案:C
解析: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故②④符合題意。①說的是實踐的含義,而不是真理,排除。③擴大了真理的范圍,排除。
2.答案:D
解析:真理不斷豐富和發展,會越來越完善,不會因此變成謬誤,真理和謬誤之間有確定的界限,不容混淆,①③說法錯誤。
3.答案:B
解析:詭辯是指不顧客觀事實,有意把真理說成錯誤、把錯誤說成真理的狡辯。①錯誤,真理與謬誤是相對的。③錯誤,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②④符合題意。
4.答案:C
解析:公式1+1=2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表明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C符合題意;A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真理的條件性;B屬于不可知論,排除;D錯誤,真理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5.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認識過程的特點。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認識主體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影響,王安石對于詩句的反復修改則體現了認識主體的素質影響認識結果,也體現了認識是一個包含曲折性的前進上升過程,②③正確。題干中并未提到謬誤,①不符合題意;對同一確定對象可以有不同的認識,④錯誤。
6.答案:C
解析:材料沒有體現物質運動具有客觀規律,①排除。材料中新技術取得的成功,表明人類追求和發展真理是永無止境的,②符合題意。③錯誤,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新的技術能夠讓在供體內停止跳動20分鐘的心臟復蘇并完成移植,表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④正確。4.2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一、教學目標
必備知識:
真理的含義、客觀性,真理的條件性、具體性,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關鍵能力:
1.懂得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2.能夠運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分析、歸納,說明探索真理的過程,堅持真理反對謬誤
3.通過對本框內容的學習,樹立追求真理的理念,培養開拓創新精神,在與時俱進中認識真理,發展真理。
二、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堅定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立場,既要堅持,又要發展。
2.科學精神:堅持辯證思維,明確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3.公共參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教學難點:真理的客觀性、具體性和條件性。
四、課前準備
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一次,亞里士多德看到,羽毛比銅球在空中下落得慢,于是它得出了一個結論: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得速度快。這種觀點一直被人們認為是亙古不變的真理。1589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當著其他教授和學生的面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得出了重量不同的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結論,從此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1900多年之久的錯誤結論。牛頓為了驗證伽利略的自由落體原理,做了真空管試驗,發現在真空中,石頭和羽毛同時落地。如果不考慮地球引力,在真空中,石頭和羽毛均不會落地,而是飄浮在空中。
什么是真理?真理具有什么特征?亞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頓的認識,誰的認識是真理?這說明了什么道理?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今天的學習《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新課講授
真理是客觀的
探究一:實用主義者詹姆士認為,有用的觀念就是真理。他說:“它是有用的,因為它是真的’,或者說,‘它是真的,因為它是有用的’。這兩句話的意義是一樣的。”
◎評述詹姆士關于真理的說法。
◎在人們對事物的各種認識中,什么樣的認識能夠被稱為真理?
點撥:詹姆士關于真理的說法,錯在把是否“有用”作為判斷真理的標準,違背了真理的客觀性。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能夠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因而是“有用”的,但“有用”的卻不一定是真理。
在人們對事物的各種認識中,同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相符合的結論能夠被稱為真理,即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真理的含義:
人的認識都是對客觀對象的反映,其中與客觀對象相符合的認識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認識則是謬誤。
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真理與謬誤的界限不容混淆。
思考:我們常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也有人說“真理只有一個”,這兩者是否矛盾呢?
點撥:(1)“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指人們從同一事物不同的方面去觀察,得出不同的結論。由于事物具有復雜性和多面性,人們觀察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就會不同。
(2)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表明人的認識具有差別性,而這些具有差別的認識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應由實踐來檢驗。
(3)承認人的認識上的主觀性和差別性,并不等于否定真理的客觀性。
2.真理的客觀性
(1)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
(2)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但是,在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而不可能有多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探究二: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這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之后的兩千多年里,人們一直把它當作任何條件下都適用的真理。隨著航海事業的發展和人們對于球面認識的不斷深入,這一定理的局限性逐漸暴露出來。
19世紀初,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隨后,德國數學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80°。由此,人們關于空間的觀念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
●羅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發現是否表明,歐幾里得提出的定理不再是真理?
●什么原因使人們認識到這一定理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
點撥:●不是,只是證明了真理的條件性。歐幾里得定理在平面上是正確的,但是在凹曲面或球形凸面上,就不正踴了。
●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隨著實踐的發展,人們的認識突破了真理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從而認識到歐幾里得定理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
真理都是有條件的
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邁出的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真理都是具體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我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過去的認識,或者超越歷史條件,把適用于一定條件的科學認識不切實際地運用于另一條件之中,真理就會轉化為謬誤。
3.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錯誤是難免的。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認識和改正錯誤。
(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探究三:疫苗研發是個嚴謹的科學探索過程,成本高、周期長、成功率低構成了疫苗研發的一般規律。(疫苗的研發流程見下圖)
由于我們對新冠病毒的感染過程、致病性等問題疫苗研發流程知之甚少,再加上新冠病毒極易變異,疫苗的研發需要反復的臨床試驗和堅持不懈的創新,中國研究圖隊先令后攻克了一系列新冠疫苗的研發生產和質控關鍵技術開展并完成了動物實驗和安全性、有效性評價等工作,截至目前17款疫苗在開展臨床試驗,7款疫苗進入Ⅲ期臨床,4款疫苗附條件上市,正在對全國重點人群進行接種。疫苗上市只是人類與病毒斗爭的階段性勝利,“勝利不是終點,失敗也非終結,唯有勇氣長存”,疫苗研發永無止境。
思考:為什么疫苗研發永無止境?
認識具有反復性
(1)含義: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2)原因:
①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總要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
②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個過程。
探究四:嫦娥奔月是一個在中國流傳的古老的神話故事。自古以來,中國人一直有著奔月的夢想。但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這個夢想無法成為現實。
今天,我們利用現代科技,終于把夢想變成了現實。2004年3月1日,中國啟動的探月工程被命名為“嫦娥工程”。
中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2007年10月,我國發射繞月衛星“嫦娥號”。2013年12月,“嫦娥三號”實現月面軟著陸。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采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中國探月工程分為三個階段,歷時20年,說明了什么?
◎中國探月工程計劃完成后,我們還會繼續探月嗎?為什么?
點撥:說明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個去是世代延續的。
還會繼續探月。因為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認識具有無限性
含義: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原因:①從認識的對象來看,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
②從認識主體來看,作為認識的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
③從認識的基礎來看,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原理: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
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結束新課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是對的?
馬克思曾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也就是說,理論的科學性與真理性,取決于它自身與客觀符合的程度,并要通過實踐來檢驗和發展百多年來,在實現偉大復興的接續奮斗中,馬克思主義之所以成為干百萬先進的中國人的信仰和追求,并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就在于它的科學性和真理性。
如毛澤東所言:“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現了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干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
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是對的,絕不是因為馬克思這個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為他的理論,在我們的實踐中,在我們的斗爭中,證明了是對的。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之所以發揮改天換地的巨大作用,就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條件有了這種需要就是因為它同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發生了聯系并被中國人民所掌握。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真理的含義及其特征,知道了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懂得了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能夠運用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進行分析、歸納,說明探索真理的過程,堅持真理反對謬誤,能夠樹立追求真理的理念,培養開拓創新精神,在與時俱進中認識真理,發展真理。
七、板書設計
4.2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觀的
1.真理的含義
2.真理的客觀性
(二)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1.真理都是有條件的
2.真理都是具體的
3.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1.認識具有反復性
(1)含義
(2)原因
2.認識具有無限性
(1)含義
(2)原因
3.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1)原理
(2)方法論
八、課后作業
完成本課時同步課時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长县| 岳阳市| 长宁县| 夏河县| 阳泉市| 徐闻县| 瑞丽市| 沁源县| 清河县| 通化县| 金塔县| 仁怀市| 广东省| 长海县| 灵石县| 高安市| 揭西县| 霍城县| 土默特右旗| 东山县| 江达县| 镇坪县| 白城市| 丹阳市| 龙江县| 珲春市| 东兴市| 民县| 云梦县| 东莞市| 莲花县| 兴城市| 疏附县| 雷波县| 浦城县| 湄潭县| 延庆县| 广元市| 拉孜县| 云南省| 永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