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關鍵能力:懂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認識到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二、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形成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性,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2.科學精神: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3.公共參與:自覺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2.認識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3.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教學難點1.認識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貢獻。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四、課前準備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觀察下列圖片,結合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黨和國家應對情況,說說能夠應對成功的原因。證明了一個道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回首歷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如何創立、發展和完善的?為什么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改革開放以來形成了怎樣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導理論?2、新課講授探究活動一:鄧小平理論十五大報告對20世紀中國歷史作了一個概括:“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歷了三次歷史性的巨大變化,產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這無疑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概括。鄧小平是領導第三次歷史性巨變的中國共產黨人的代表。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糾正毛澤東晚年錯誤同繼承毛澤東思想科學原理統一起來,總結建國以來的經驗和教訓,面對新的歷史任務和斷的世界局勢,形成了新的理論——鄧小平理論,開辟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問題思考: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圍繞哪個主題對社會主義進行繼續探索的?2.結合材料,說一說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貢獻。學生思考討論教師點撥:1.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開幕式上,鄧小平明確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從此以后,中國共產黨所有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都是緊緊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究活動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面向21世紀的中國,舉什么樣的旗幟,以什么樣的理論作指導,這是關系到黨和國家命運、關系到把一個什么樣的中國帶入21世紀的根本問題。從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特別是在鄧小平逝世后,對鄧后時代中國的歷史走向如何,鄧小平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鄧小平創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還能不能繼續堅持下去,成為黨內外、國內外普遍高度關注的問題。在黨的十五大上,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莊嚴地向全黨全國人民和全世界宣告: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正是在世紀之交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歷史進程中,創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問題思考:1.談談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之間是什么關系?3.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關鍵、核心本質是什么?學生討論交流1.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2.(1)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繼承和發展,都在不同時期回答了社會主義建設中遇到的問題。(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鄧小平理論不是互不相關的兩種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3.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關鍵是與時俱進,核心是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是執政為民。探究活動三: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同時,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設,形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協調,就是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可持續,就是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把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把科學發展觀列入黨的指導思想。問題思考:1.談談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2.概述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含義和要求?3.科學發展觀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間是什么關系?學生討論交流答案提示:1.黨的十六大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1)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全面就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3)協調就是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4)可持續就是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3.科學發展觀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發展。探究活動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思想形成: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包括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布局、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并且要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作出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以利于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圍繞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2017年10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主要內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重大意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教師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審視國際國內新的形勢,通過總結實踐、展望未來,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探究活動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習近平指出:“中國近代以來的全部歷史告訴我們,中國的事情必須按照中國的特點、中國的實際來辦,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正確之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通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特點、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理論和實踐,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將繼續取得成功。”談談你對這段話的認識,并與同學分享你的感受。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師總結: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在深人把握世情國情黨情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堅持和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不斷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正如習近平所說的:“我們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勇敢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不斷賦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以不可辯駁的事實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鮮活生命力,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中國大地上高高飄揚!”過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探究與分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這一制度,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體系、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既堅持了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又借鑒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設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國國情,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結合自己的經驗,運用所學知識,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學生:總結自己的觀點和答案教師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既堅持了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又借鑒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設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國國情,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例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撐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政治制度,在中國政治發展史乃至世界政治發展史上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在中國建立什么樣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國人民面臨的一個歷史性課題。為解決這一歷史性課題,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辛探索。鴉片戰爭后,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尋找著適合國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都沒能找到正確答案。1949年9月,具有臨時憲法地位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莊嚴宣告,新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54年9月,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實踐充分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適用于一切國家的政治制度模式。“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各國國情不同,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獨特的,都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都是在這個國家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為它是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建立在這些制度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恩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之間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我們要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結束新課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們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會越來越好,中華民族會越來越好,中國共產黨會越來越好!4、課堂小結本節課學習了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我們認識到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因此,我們要堅定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自覺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去。六、板書設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1.鄧小平理論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3.科學發展觀4.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七、課后作業完成本框同步課時作業,預習下一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