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7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教案--2021-2022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7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教案--2021-2022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簡介

第17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課程標準:
1.認識甲午中日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概述晚清時期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事跡(太平天國運動),理解其性質和意義;
2.認識社會各階級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
學習目標:
分析太平天國運動的革命性和局限性;掌握洋務運動的內容和作用;分析《馬關條約》的內容和影響。正確認識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的探索和努力,并認識到他們的階級局限性。
全面掌握列強對近代中國的侵略史實,體會中華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從民族振興的角度感悟家國情懷。
學習重難點:
重點:太平天國運動呈現的新特點、洋務運動的內容、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
難點: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化的作用
學習過程:
一、太平天國運動:(1851—1864年)
1.爆發的背景:
材料一
鴉片戰爭后,鴉片走私導致白銀外流、銀價激漲,洋貨涌入導致傳統手工業破產,巨額賠款加重人民負擔,所以有史學家評價說:太平天國運動是“鴉片戰爭炮聲的回聲”。
(1)外因: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二
清政府為了支付戰爭賠款和軍費開支,極力搜刮,加捐加稅。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稅的人。
1843—1850年規模較大的群眾暴動有70余起,遍及十幾個省。
(2)內因(根本原因):清政府腐敗統治,階級矛盾激化;
材料三
1846年——1850年,兩廣地區水、旱、蟲災不斷,廣大勞動人民陷于饑餓和死亡的困境。
(3)直接原因:連年不斷的自然災害;
(4)個人因素:洪秀全受基督教影響,創立拜上帝會。
2.起義的過程
時間
歷史事件
1851.1.11
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
永安建制
1853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軍事上達到鼎盛
1856
天京變亂,太平天國在政治上、軍事上開始衰弱
力挽危局
1864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天朝田畝制度》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四有二無的社會)
內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
評價
《天朝田畝制度》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反映了農民追求社會財富平均的理想。其主張在小生產的基礎上廢除私有制和平均社會財富,是不可能實現的,實際上也沒有實行
4.《資政新篇》
《資政新篇》是洪仁玕希望借助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措施來振興太平天國提出的,是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的綱領,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目的
試圖回答農民革命應當向何處去的問題
內容
政治:以法治國,官吏由選舉產生。
經濟:發展工商業,獎勵技術發明。
文教:設立新式學堂。
外交:主張與外國平等交流,反對干涉中國內政。
評價
進步性:向西方學習,提倡發展資本主義,順應了社會發展潮流。
局限性:未反映農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乏實現的必要條件。
5.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
改朝換代作為一種現實目標所產生的巨大吸引力,同宗教喚起的朦朧而又清晰的感召交融在一起。對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萬小農來說,宗教語言是最容易理解的語言,神秘的力量是最可信賴的力量。他們天然地同情正義,又天然地相信天命。當正義與神助合二為一的時候,造反就成了天意選定的事業。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太平天國運動對晚清政治格局產生了哪些深遠影響?
(1)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統治,引起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
(2)湘淮系官僚集團的崛起,清政府中央權力下移,專制統治大為削弱。
(3)促使清政府部分官僚提出向西方學習,洋務運動的興起。
二、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洋務:泛指與西方的一切事務,如外交、通商、傳教、引進機器生產和學習先進技術等。
洋務運動:19世紀60-90年代,清政府興起了一場以興辦近代企業和建立新式軍隊為主要內容,以“求富”、“求強”為主要目的的改良運動。
1.背景:
(1)清王朝面臨內憂
外患
(2)對內:鎮壓人民的反抗;對外:抵抗外國的侵略;
(3)根本目的:維護清王朝的統治。
2.代表人物與指導思想
代表人物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
指導思想
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
3、洋務事業的主要內容
創辦近代企業(軍事工業、民用工業)
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
上海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煤礦
編練新式海陸軍
北洋艦隊
興辦文化教育事業
京師同文館,派遣留學生
洋務運動的結局: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洋務運動的評價
性質
一場由地主階級領導的向西方學習的旨在維護封建統治的自救運動。
積極作用
引進資本主義國家的機器生產技術,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嘗試;
局限
單純學習西方科技,未觸動中國落后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邊疆危機與甲午中日戰爭
(一)邊疆危機:
危機表現
中國的應對措施
結果
西北
1864,英國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俄國出兵占領伊犁
左宗棠收復新疆
1884,新疆建省
西北邊疆度過危機
西南
1883,法國控制越南,侵略中國
中法戰爭,1885,馮子材率領清軍鎮南關大捷
1885.6《越南條款》,越南獨立,宗藩關系逐漸解體
東南
1879,日本吞并琉球;1884年法軍進攻臺灣
劉銘傳率軍民擊退法軍
1885,臺灣建省
(二)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
1.背景:
材料一
“日本乃萬國之本”,“開拓萬里之波濤”
,“布國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御筆信》
(1)日本:出臺“大陸政策”,侵華野心蓄謀已久;
(2)導火線:朝鮮發生農民起義;
(3)清政府:積貧積弱,腐敗懦弱,不認真備戰。(可乘之機)
2.戰爭進程:
豐島海戰
1894.7
日本發動侵略戰爭中日雙方正式宣戰
平壤戰役
1894.9
清軍大敗,戰火燒到中國境內
黃海海戰
1894.9
雙方損失相當,中國失去制海權。
遼東戰役
1894.9
旅順、大連失陷,日軍屠殺中國居民
威海戰役
1895.2
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馬關條約》的簽訂
(1)內容
①承認朝鮮獨立
②割遼東、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③賠償白銀2億兩;
④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4個通商口岸;
⑤日本可以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制造。
影響
①進一步把中國社會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②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證明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拓展: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
對中國:
列強侵略進入新階段,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給中國人心理帶來極大傷害;
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日益加劇;
促進國人民族意識覺醒,各階層掀起救亡圖存的運動。
宣告洋務運動破產。地主階級尋求國家出路的探索不可能成功。
對日本:
增強了綜合國力,刺激了進一步對外侵略擴張的野心。
對列強:
打破東亞舊格局,遠東矛盾加劇,列強掀起瓜分狂潮。
4.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
(1)背景:1895年,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被迫割讓臺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
(2)經過:參加臺灣保衛戰的力量主要有兩支:一支以邱逢甲、徐驤為首的義軍;另一支是以劉永福為首的黑旗軍。最后由于敵我力量的懸殊,加上清政府的腐敗,臺灣全部淪陷。
三、瓜分中國的狂潮:
1、三國干涉還遼
(1)內容:俄德法三國迫使日本歸還遼東半島給中國,同時向清政府索取3000萬兩白銀的“贖遼費”。
(2)結果:為了在3年內向日本交出2.3億兩白銀,清政府分3次向俄法銀行團、英德銀行團以高額利息借款3億兩白銀
2、政治上:搶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勢力范圍:是指列強憑借其軍事、政治、經濟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的全部或部分領土,作為他們自己的“勢力范圍”,宣稱它享有獨占的權利,不許其它國家染指。
國別
租借地或者割占地
勢力范圍
德國
膠州灣
山東
俄國
旅順和大連
長城北和新疆
法國
廣州灣
兩廣和云南
英國
”新界“和威海衛
長江流域
日本
臺灣和澎湖列島
福建
3、經濟上:資本輸出,掠奪鐵路和工礦利權
(1)爭做中國的債主
(2)搶奪修筑鐵路
(3)開礦設廠
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夏市| 永宁县| 津市市| 即墨市| 贵德县| 曲松县| 图片| 盖州市| 积石山| 三原县| 博罗县| 平和县| 鲜城| 济南市| 玉门市| 海城市| 新化县| 西乌| 依安县| 修水县| 河南省| 奉节县| 灵丘县| 陈巴尔虎旗| 英超| 葵青区| 金山区| 三门县| 镇沅| 洛扎县| 重庆市| 双流县| 宝清县| 海丰县| 满城县| 凯里市| 司法| 专栏| 双江| 西乌| 西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