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2022學年統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2022學年統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教案

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課標要求:
1、了解遼夏金元諸政權的建立、發展和相關制度建設;
2、認識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學習目標:
1、了解遼夏金元政權的建立、發展的史實。
2、掌握遼夏金元民族交融的原因、主要表現和影響。
3.理解遼夏金元的制度建設的背景、主要內容和影響。
4.認識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學習重難點:
重點:認識遼、西夏、金、元政權和漢民族的相互交融。
難點:理解遼、西夏、金、元政權的建立、發展和相關制度的建設。
學習過程:
一、
遼與西夏
1、遼(契丹)
(1)建立:契丹族在遼河上游過著游牧、漁獵生活。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后改國號為遼。遼與北宋長期對峙。
(2)管理措施:
“先是,契丹及漢人相毆致死,其法輕重不均,至是一等科之。”
措施:
法律平等
“(遼圣宗)免南京被水戶租賦...賜南京統軍司貧農耕牛”
措施:
恢復生產
“因其(漢士)素所習之業取士”
——《遼史》
措施:開科取士
統治政策:
①四時捺缽
:依然保持草原習俗,定期遷徙。遷徙中的行營成為國家政治中心。
四時捺缽
主要地點?
時間
活動內容

長春州、魚兒濼
正月上旬
捕鵝、鉤魚

永安山、炭山
四到七月
避暑、議政

慶州、伏虎林
七月入山
射鹿

永州、廣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議政、獵虎
②南、北面官
至于太宗,兼制中國,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遼史·百官志》
北面官:契丹貴族擔任,掌實權,負責游牧民族事務
南面官:多任漢人,仿唐制,掌漢人農耕事務
2、西夏
唐末
在今陜北、寧夏一帶形成邊疆藩鎮
宋初
仍然保持半獨立的地位
1038
李元昊稱帝,定都興慶,國號大夏。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官稱呈現雙軌形態
1044年
夏宋罷兵和議,夏與遼交惡;遼升大同府為西京,“以控制西夏”
1049年
遼興宗親征,迫使西夏稱臣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機構除漢式官稱外,同時有一套蕃號官稱;
北宋滅亡后,西夏向金朝稱臣,仍然保持事實上的獨立。
二、金入主中原
1、女真崛起
1114年,女真族的首領完顏阿骨打舉兵反遼,次年稱皇帝,建立金朝,定都會寧府,也稱上京。
2、遷都
1153年,金遷都燕京,改名中都。
“燕都地處雄要,北倚山險,南壓區夏,若坐堂隍,俯視庭宇...亡遼雖小,止以得燕,故能控制南北,坐致宋幣。...京都之選首也”
——《金史·梁襄傳》
3.制度建設:基本沿襲唐宋(漢化)-猛安謀克制度
演變:由氏族部落組織到軍事組織再到地方行政組織。
性質:是一種兵農合一的制度.既是軍事組織,又是地方行政組織。
內容:各戶壯丁平時從事生產,戰時出征。
作用:這種兵農合一的制度,不僅有較強的戰斗力,同時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進程。
4.由盛轉衰
12世紀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史稱“大定之治”。
南北方都出現了難得的國富民安局面,邊境榷場貿易繁榮。然而,平衡很快又被打破..。
世宗死后,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襲擾,猛安謀克日益腐化,統治逐漸衰落。
三、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一
“幽燕之地,龍蟠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覲。大王果欲經營天下,駐驛之所,非燕不可。”
——《元史》
1、蒙古崛起
(1)客觀:當時蒙古草原相互混戰,人民渴望統一;主觀:鐵木真意志堅強、機敏果敢。
(2)建國: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領鐵木真統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國,被尊為“成吉思汗”的尊號。
(3)擴張:蒙古軍隊先后滅掉西遼、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權,還遠征到中亞、西亞、東歐地區。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帝國。
2、元的建立與統一
"大元"出自儒家經典《易經》中的"大哉乾元"一句,是對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的浩大的宇宙的贊嘆。表現了元統治者欲一統天下的志向。
(1)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定都大都;蒙古在其他統治區形成了四大汗國。             ????
(2)統一歷程:1279年,擊敗南宋余部,完成統一。
3、鞏固統一
(1)行省制度
①元朝中書省是全國最高行政機構(中央宰相機構),并直接管轄大都及其周圍地區(稱“腹里”,包括今山東、山西和河北)。
②行省制度:
a含義:由中書省委派官員代表中書省處理地方事務,逐漸形成常設機構,稱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全國共設10行省。
材料一:元朝的行省實際上封建中央集權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員的權力相當大。它負責處理境內政治、軍事、經濟等各類事務,此外行省還有一個重要職能是聚集境內財富,以供中央需要。
——《中學歷史教學史料匯編》
材料二: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務,必須呈報中書省;軍政要務則需呈報樞密院。沒有中書省、樞密院轉發的詔旨,行省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也不得調動軍隊。
思考:根據材料,歸納行省的特點。
B.特點:轄區廣,權力大(行政效率高),但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權)
C.意義: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促進了邊疆發展。是秦朝以來郡縣制的重大發展,是我國省制的開端。
邊疆管理
吐蕃: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
西域:薩班歸附,設宣政院
臺灣:設澎湖巡檢司
(3)其他
修筑驛道,設立驛站,設急遞鋪。
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元朝的版圖超越漢朝和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
四、元朝的民族關系
1、蒙古族和回族的形成
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個游牧部落,鐵木真統一草原后逐漸將其他部落融入其中。回族:來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開始形成“回回”
(回族的前身)
四等人制
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
此四階級在政治上之待遇,顯分優劣。漢人、南人不為正官。
——錢穆《國史大綱》
等級
名稱
民族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
色目人
原西夏、畏兀兒和回回等
第三等
漢人
原金統治區的漢族、契丹和女真族等
第四等
南人
原南宋統治區的漢族、其他各族等
注意:民族矛盾更加尖銳,但民族間的交融也得到進一步發展,直至今日。
3,元的滅亡
(1)原因:社會貧富差距導致階級矛盾日益嚴重。
(2)概況:14世紀中葉,農民起義相繼在中原和南方爆發,不久元朝滅亡。
(3)結果:以宮廷貴族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內地的蒙古人、色目人等,逐漸與漢族相融合。
板書設計
年軸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淳安县| 法库县| 龙游县| 章丘市| 广东省| 水城县| 温泉县| 华坪县| 吉安县| 昭苏县| 芦溪县| 锦屏县| 原平市| 莱西市| 阿瓦提县| 嘉祥县| 银川市| 铁岭县| 睢宁县| 自贡市| 章丘市| 长岛县| 襄城县| 抚州市| 枞阳县| 武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惠来县| 梓潼县| 沁阳市| 偏关县| 铜梁县| 拜泉县| 洛南县| 广丰县| 马关县| 思茅市| 昭通市| 彰化市| 昌黎县| 永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