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生物心臟血液循環知識點梳理考點復習,必考內容用心記絕大多數人的心臟位于胸腔中部偏左的位置。它的形狀像桃子,大小與本人的拳頭相似,女性心臟的體積通常小于男性。心臟的主要功能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動力,將血液運送至身體各個部位。將手覆于左胸上方,可以清晰地感覺到心臟跳動。靜息時,心臟跳動較慢;運動時,心臟跳動加快。心臟是如何促進血液循環流動的?它具有哪些與功能相適應的結構?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老師一起來學習這些問題吧。心臟一、心的位置和毗鄰:胸腔內,中縱隔的前下部。2/3在正中線左側,1/3在正中線右側。二、心的外形:心臟呈倒圓錐形,心的上部為心底,下部為心尖。心底有呈近似環形的冠狀溝,將心分為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心室左側有椎旁室間溝(左縱溝),右側有竇下室間溝。心臟分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與右心室之間為三尖瓣,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為二尖瓣。肺動脈與右心室之間,主動脈與左心室之間有半月瓣。心壁分三層,心內膜、心肌膜、心外膜。(1)心底—朝向右后上方,由心房組成,連著出入心臟的大血管。(2)心尖—朝向左前下方,鈍圓,游離,由左心室組成,平對左第5肋間隙、左鎖骨中線內側1~2厘米處。(3)胸肋面—隆凸,朝向前上方,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構成小部分由左心房和左心室構成。(4)膈面—朝向后下方,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右心室構成。右緣—由右心房構成。(5)左緣—圓鈍,斜向左下,由左心室、左心房構成。(6)下緣—由右心室和心尖構成。三、右心房—以界溝為界,分為固有心房和腔靜脈竇兩部分。上、下腔靜脈口、冠狀竇口、冠狀竇瓣、右心耳、界嵴(為界溝內面的縱行肌隆起)、卵圓窩(在右心房的后內側壁房間隔下部)、梳狀肌、左房室口。四、右心室—位于右心房的左前下方,以室上嵴分為流入道和流出道二部分。流入道可見:右房室口、三尖瓣、腱索、乳頭肌及肉柱、隔緣肉柱。流出道可見:動脈圓錐、肺動脈口及肺動脈瓣。五、左心房—左心耳、四個肺靜脈口、梳狀肌及左房室口。六、左心室—以二尖瓣前瓣為界分流入道和流出道二部分:流入道可見:左房室口(較右房室口略小)二尖瓣、腱索,乳頭肌及肉柱。流出道可見:主動脈前庭、主動脈口、主動脈瓣。心臟復習中難點的突破如果問心臟的位置在哪里,學生通過感受心臟的跳動可以輕松回答,但是問起心臟的結構有哪些,具體位置怎樣,相連的血管有哪些,就困難了。用一個學生的話來講:“我都見不到這些結構,所以很難理解,更別說記住它了”。在心臟內容的復習中,我進行的是層次教學。1.梳理知識點,分清四腔名稱對于心臟四個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的結構名稱,學生是能記住的,但還要求能將名稱與位置對號入座,復習中,我將心臟結構簡化如下(圖一):圖1圖2根據上圖,與學生一起編順口溜:心臟結構,上下左右,上房下室,左右相反(就像照鏡子一樣,實際方向與自己的方向相反);上下相通,左右不通。順口溜記住了,心臟四個結構名稱就牢記了。2.添磚加瓦,深化認識在圖一的基礎上,再增加與心臟四個腔相連通的血管,圖一就變成了如下(圖二):學生在記住1-4的名稱后,在增加5-8(與心臟相連的血管),并編排順口溜:“房連靜,室連動,左側鮮紅右暗紅”。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分清動靜脈各自相連的心臟結構,還把心臟內的血液名稱也理清楚,得出動脈血和靜脈血的顏色區別(此時要求學生跟著畫圖并用顏色區分心臟的左右邊:左邊涂紅色,右邊涂藍色)。在此基礎上,再編順口溜:左肺靜房室主動(心臟左邊相連血管: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右腔靜房室被(肺)動:(心臟右邊相連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記住了順口溜,學生慢慢對本知識點加深了認識,理解也不斷加深。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毛細血管→各級靜脈→前后腔靜脈→右心房、真題練習《血液循環》是《生物課程標準》北師大版《第四部分----生物圈中的人》的知識,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需要經過循環系統運送到身體的各種組織、器官,人體所產生的廢物也通過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等的協調活動排出體外,因此本章內容起到了聯系各部分知識的作用。這一節教學以血液循環為中心介紹了血液流動的管道、血液運輸的動力器官、血液循環途徑以及血壓、脈搏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它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深化,又是后面呼吸、排泄等章節的前提和關鍵。三、血液循環復習中難點的突破血液循環的知識比較抽象,理解血液循環的整體過程和體循環及肺循環的關系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把二者作為本節的難點,希望能使學生理解體循環和肺循環是同時獨立進行的,匯合于心臟,組成完整的循環途徑。在教學中,本人編制順口溜和利用簡圖幫助學生輕松記憶突破了難點。1.分清循環起、終點,初構循環路線圖根據圖二,理清以下兩點:第一、血液循環的起點都在心室,終點都在心房。編成順口溜就是“始于室終于房”。第二、血液若從心臟左邊出發,回到右心房,若從心臟右邊出發,回到左心房。從圖二來看就是血液從“3”出發,將回到“2”。若血液從“4”出發,將回到“1”。2.強化概念,完善循環路線圖體循環:是血液在心臟與全身各組織器官之間的循環。動脈血由左心室射入主動脈,經各級動脈,到毛細血管網處進行氣體交換變成靜脈血,再經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肺循環:是血液在心臟和肺之間的循環。靜脈血由右心室射入肺動脈,在肺泡毛細血管處進行氣體交換變成動脈血,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分清體循環和肺循環的概念后,給出圖三,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圖中①到⑩的結構名稱;第二、兩條循環途徑的名稱。第三、用數字表示如下:體循環:④→⑩→⑨→⑧→①肺循環:③→⑤→⑥→⑦→②在上述基礎上,用彩色表示心臟(①②③④)的顏色:①③為藍色,②④為紅色,這樣,學生從顏色上一看就明白經過體循環,血液由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經過肺循環,血液由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并且從圖三可以看出,在我們的身體中,體循環和肺循環是同時進行的,并且通過心臟連通組成一條完整的循環路線。1.前腔靜脈和后腔靜脈的血液匯入A、左心房??B、右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2.左心室血液流入A、主動脈??B、肺動脈??C、肺靜脈??D、上腔靜脈??E、下腔靜脈3.血液由左心室輸出,經主動脈及分支分布到全身組織,由毛細血管和靜脈回到右心房,此循環稱為A、體循環B、小循環C、肺循環D、冠脈循環4.右心室收縮使血液射入A、主動脈??B、肺動脈??C、肺靜脈??D、上腔靜脈??三、答案答案1.B、2.A、3.A、4.B、圖三:血液循環示意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