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傳統節日概述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討論問題:1、什么叫做傳統節日?2、這些傳統節日究竟怎么來的?討論要求:1、討論聲音控制在小組以內。2、人人參與交流。3、小組總結,選派代表。傳統節日是什么?傳統節日是中國人民為適應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創造的一種民俗文化,是中國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節日的起源主要有六個方面:歷法節氣原始崇拜禁忌迷信祭祀宗教多神信仰討論問題:討論已知的傳統節日,組內互相介紹。討論要求:1、討論聲音控制在小組以內。2、人人參與交流介紹。3、小組選擇一個了解較為全面的傳統節日,選代表全班交流。(春節)我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此節乃一歲之首。古人又稱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稱春節,是在采用公歷紀元后。古代“春節”與“春季”為同義詞。春節習俗一方面是慶賀過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樂、五谷豐登、人畜興旺,多與農事有關。迎龍舞龍為取悅龍神保佑,風調雨順;舞獅源于鎮懾糟蹋莊稼、殘害人畜之怪獸的傳說。隨著社會的發展,接神、敬天等活動已逐漸淘汰,燃鞭炮、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等習俗至今仍廣為流行。?(元宵)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正月半、上元節、燈節。元宵習俗有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即圓子,用糯米粉做成實心的或帶餡的圓子,可帶湯吃,也可炒吃、蒸吃。?(清明)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按農歷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陽歷算則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時天氣轉暖,風和日麗,“萬物至此皆潔齊而清明”,清明節由此得名。其習俗有掃墓、踏青、蕩秋千、放風箏、插柳戴花等。歷代文人都有以清明為題材入詩的。(端午)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儀式,因“五”與“午”同音,農歷五月初五遂成端午節。一般認為,該節與紀念屈原有關。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盡,于是人們以吃粽子、賽龍舟等來悼念他。端午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驅“五毒”等。?(中秋)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團圓節。農歷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稱中秋。秋高氣爽,明月當空,故有賞月與祭月之俗。圓月帶來的團圓的聯想,使中秋節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將嫦娥奔月與中秋賞月聯系起來后,更富浪漫色彩。歷代詩人以中秋為題材作詩的很多。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等。?(重陽)我國民間傳統節日。《易經》將“九”定為陽數,兩九相重,故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重陽時節,秋高氣爽,風清月潔,故有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臘八)我國民間傳統節日。這是古代歲末祭祀祖先、祭拜眾神、慶祝豐收的節日。臘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個月(臘月)舉行,南北朝時臘日已固定在農歷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習俗。佛教的臘八粥后也滲入臘日習俗。?小組活動:1、回憶交流自己在各個傳統節日中是怎么度過的。2、制作傳統節日列表(序號、日期、節日名稱、習俗)活動要求:1、小組成員人人參與。2、討論制作列表的方案、細節。3、自行設計,選出最佳。4、保持較為安靜的環境。作業:搜集春節、元宵節或圣誕節習俗資料,下節課帶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