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四課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第一框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第二單元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一、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一)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1、國民收入分配在一定時期內,社會所創造的國民收入要在政府、企業、個人之間進行合理分配,分別形成政府收入、企業收入和個人收入,以滿足不同的社會需要。國民收入——是指一個國家(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所有常住單位(包括居民、企業、政府等)所獲得的收入。2、我國的分配制度①內容: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②決定因素: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我國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決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水平低、多層次、不平衡)決定知識提升3、按勞分配為主體(1)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2)實行按勞分配的意義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①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人與自己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②實行按勞分配是對人類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3)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因實行按勞分配,是由一定的經濟條件決定的。①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②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生產力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③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知識拓展1、在國家機關,公有制事業單位和公有制企業中的職工工資、獎金、津貼。2、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業中的職工工資、獎金、津貼。3、農村經濟中的承包集體土地獲得的收益。按勞分配方式的具體表現4、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按生產要素分配①方式:②意義:讓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信息、數據等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觀看視頻:《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知識拓展——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方式及表現分配方式具體表現1、按勞動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經濟中勞動者的工資獎金津貼收入2、按資本要素分配儲蓄存款獲得的利息、購買債券獲得的利息、股票獲得的股息和分紅、私營企業主的稅后利潤等3、按土地要素分配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獲得的收入,房屋出租獲得的租金等4、按知識要素分配勞動者憑借擁有的知識儲量獲得的收入5、按技術要素分配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等獲得的收入6、按管理要素分配企業管理人才憑借管理才能獲得的收入7、按信息要素分配提供價格、供求等信息獲得的收入8、按數據要素分配數字經濟條件下,數據的收集、使用、轉移產生的價值5、我國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①原因:我國現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國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②途徑:從個人獲得收入的途徑看勞動性收入是指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財產性收入是指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經營性收入指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轉移性收入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③來源:④要求: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要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要鼓勵全體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探究與分享(P46):小呂的爸爸在一家國有企業工作,每月有工資,年終還有獎金。小呂的媽媽是一家股份制企業的管理人員,除工資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紅。家庭投資理財由媽媽負責,銀行存款和國債都有收益。小呂的叔叔是農民,轉讓了自家承包地的經營權,一心一意經營“農家樂”,收入增加了很多。小呂是一家公司的員工,業余時間喜歡搞小發明,通過轉讓自己的發明專利,獲得一筆可觀的收入。◆小呂一家人獲取收入的途徑有哪些?勞動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②為此,必須完善我國個人收入分配,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健全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1、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原因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①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兩個同步)名詞點擊勞動生產率——是指一定時間內勞動者創造的勞動成果與勞動消耗量的比率。它可以用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表示,也可以用生產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勞動時間表示。個人收入提高要以勞動生產率提高為基礎。勞動生產率增長率與工資增長率12.8%9.5%12.2%9.8%5.8%4.5%這張表格說明了什么?應該如何解決?【思考小測】說明:表格說明我國GDP和人均居民收入從2007年到2018年不斷增長,但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不斷下降;勞動生產率增長率下降,勞動生產率增長率與工資增長率不同步。解決: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觀看視頻:《實現“兩個同步”》②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多勞多得,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初次分配)③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強化稅收調節。(再分配)名詞點擊初次分配——企業作為分配的主體,將國民收入在國家、企業、個人之間進行分配。如:企業職工工資、農民工工資、、農民承包土地獲得的勞動報酬、企業利潤、部分稅收(增值稅、消費稅)等。再分配——國民收入在初次分配結果的基礎上,政府通過稅收、提供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轉移支付等調節手段在全社會范圍內所作的分配。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退休人員的工資、種糧和農產品補貼、部分稅收(所得稅、財產稅)等。轉移支付——又稱無償支付,主要是指政府或企業無償支付財物給其他經濟主體以增加其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常見的有政府向個人的轉移支付、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企業對非盈利組織的捐贈等。觀看視頻:《中央轉移支付五年來增幅最高》相關鏈接——個人所得稅④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是在自愿的基礎上,以募集、自愿捐贈和資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的分配,是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補充,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實現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公平。慈善活動——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捐贈財產或者提供服務等方式,自愿開展的公益活動。如:扶貧、救孤、助殘等。觀看視頻:《慈善晚會助力海南公益事業發展》2019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形成橄欖型的收入分配格局。那么如何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實現這一目標?富人階層中產階層貧窮階層低中24%高金字塔型橄欖型2019年我國的分配結構我國要達到的分配結構50%以上⑤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勵勤勞致富,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規范分配秩序),⑥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必須堅持消除貧困。(消除貧困)A、消除貧困是保障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B、為了消除貧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做到脫真貧、真脫貧。觀看視頻:《2020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提示:(1)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采取有效舉措,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末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9年年末的551萬人,累計減少9348萬人,年均脫貧人口1300多萬人。(2)原因: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加大扶貧投入,創新扶貧方式,扶貧開發工作呈現新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我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這個成就足以向世界證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國民收入分配完善個人收入分配按勞分配為主體——內容、意義、原因原因——措施——①②③④⑤⑥我國的分配制度——內容、決定因素按生產要素分配——方式、意義我國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原因、途徑、來源、要求1、安徽省某縣的王某把承包的4畝地入股流轉給某民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為該公司的股東和員工。王某說:“除了每畝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節前又領了15%的分紅,加上每月工資1200元,一年下來能掙兩萬多。”他的收入:①均屬于按土地要素分配②其中分紅受公司經營狀況的影響較大③其中工資屬于按勞動要素分配④均屬于財產性收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使我國居民獲取收入的途徑多種多樣,從個人收入獲取途徑看,對下列收入獲取途徑認識正確的是:①王某開網店獲得利潤②李奶奶出租房屋的租金和購買基金獲得的紅利③科研機構工作的張力獲得的獎金和津貼④小趙辭職后領取的失業救濟金A、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B、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勞動性收入轉移性收入C、勞動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勞動性收入轉移性收入D、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勞動性收入轉移性收入3、政府要履行好再分配調節職能,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下列體現這一要求的是:①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②拓寬居民財產性收入增收渠道 ③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④加大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力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mp4 2實現“兩個同步“.mp4 3中央轉移支付五年來增幅最高.mp4 4.1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pptx 4慈善晚會助力海南公益事業發展.mp4 52020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