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課題2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1.了解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2.掌握化學方程式書寫的步驟。3.能正確書寫并配平簡單的化學方程式。(1)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2)必須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化學方程式的書寫1.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原則2.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1)寫: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2)配:配平化學方程式;(3)注:表明化學_________,標出生成物的狀態;(4)等:短線改成等號。注意:如果反應物中無氣體,而生成物中有氣體時,應在氣體物質的化學式右邊注“____”號;溶液中的反應如果生成物中有難溶性固體,在固體物質的化學式右邊注“___”號。化學式反應條件↑↓C原子個數:c+o2co2點燃11O原子個數:22原子總個數33該化學方程式等號兩邊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相等3.化學方程式的配平H2+O2H2O不平衡化學方程式的配平蹺蹺板終于平衡了!氫原子和氧原子的數目都相等了H2OH2+O222化學式前化學計量數配上各原子總數相等化學方程式配平P+O2P2O5P+O2P+O2求該原子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推求化學計量數104以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為例找左右兩邊各出現一次,且原子個數相差較大的原子25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數法)P2O5P2O5點燃點燃點燃2222②①Mg+O2MgO點燃通電H2OH2+O2用最小公倍數法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①化學計量數“1”可省略不寫,但要簡化成最簡整數比②只在化學式前配上化學計量數,不能改變化學式中右下角的數字。4.書寫注意事項:(1)“寫”:應以實驗事實為依據,不能臆造事實上不存在的物質和化學反應,并能正確書寫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以實驗事實為依據書寫時不能將反應物和生成物顛倒寫方程等號兩邊不能有相同的化學式√×√×√×配平化學方程式,即調整化學式前邊的化學計量數,化學式前面化學計量數應取最簡單整數比。如:×√(2)“配”:(3)“注”:注明反應條件(點燃、加熱、高溫)和生成物狀態,氣體用“↓”,沉淀物用“↑”。“↑”、“↓”表示生成物狀態符號,只能標在生成物中,不能標在反應物中。“↑”的用法:當反應物中沒有氣態物質,且生成物里有氣態物質時,就在這種氣態物質的化學式后邊用“↑”標出;若反應物中有氣態物質,生成物中的氣體一般不標“↑”。“↓”的用法:反應在液態混合物中進行,生成物中有難溶物質(沉淀)生成,則沉淀就用“↓”標出。如:如。反應條件點燃、加熱、高溫的區別“點燃”指物質在燃燒時所必需的溫度條件,一旦反應物燃著就不需要加熱。如果把“點燃”寫成“燃燒”就錯了,“點燃”是反應條件,“燃燒”是實驗現象。“加熱”指引發和維持反應的溫度范圍(500℃左右)。一般用酒精燈作熱源,用“△”表示;“高溫”指當酒精燈的火焰溫度不足以發生反應,而需用酒精噴燈(800℃以上)時,反應條件就寫“高溫”。如:【微點撥】(4)“等”:將箭頭線改為等號,意味著符合質量守恒定律1.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Fe+O2Fe3O42.白色固體粉末氯酸鉀(KClO3),在二氧化錳(MnO2)作催化劑并加熱的條件下能較快的分解生成氯化鉀(KCl)和氧氣,試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Fe+2O2=Fe3O4點燃【學以致用】(1)臆造不存在的反應。(2)寫錯物質的化學式。(3)反應條件出錯。(4)未配平。(5)漏標或多標“↑”或“↓”符號。書寫常見錯誤【注意】一、化學方程式的書寫1.書寫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遵循質量守恒定律2.書寫步驟:(1)寫(2)配(5)查(3)注(4)等二、化學方程式的配平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數法【典例1】下列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A.2Mg+O2====2MgOB.2KMnO4K2MnO4+MnO2+O2↑C.HgO====Hg+O2↑D.H2O2====H2↑+O2↑知識點、判斷化學方程式的正誤△====√1、H2+O2H2O2點燃3、C+O2CO2燃燒2、H2O2MnO2H2OO2↑+化學式書寫錯誤沒有配平箭頭標注錯誤反應條件注明錯誤4、S+O2SO2↑點燃指出下列化學方程式的錯誤【典例2】1.葡萄糖與氧氣作用是構成生物呼吸的主要反應:C6H12Ox+6O2=6CO2+6H2O,其中X的數值為( ?。?br/>A.3B.6C.9D.12√2.在化學方程式aC2H6+bO2mCO2+nH2O中,各化學式系數之間的關系正確的是( )A.2m=aB.3a=nC.2m=3nD.2b=m+n點燃√4.航天飛機曾用金屬鋁粉和高氯酸銨(NH4ClO4)的混合物作固體燃料,加熱鋁粉使其被氧氣氧化,放出大量的熱,促使混合物中高氯酸銨受熱分解,同時生成四種氣體:兩種是空氣中的主要成分,一種氣體是氯氣(Cl2),還有一種氣體是水蒸氣,因而產生巨大的推動力。試寫出其中涉及的化學反應方程式:(1)鋁粉被氧氣氧化成氧化鋁.(2)高氯酸銨受熱分解.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