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屆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綱要下冊 第14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講義)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屆新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綱要下冊 第14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講義)

資源簡介

第14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
【知識梳理】
一、帝國主義與世界大戰的醞釀
1.大戰的醞釀
(1)前提: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確立,世界已被瓜分完畢。
①背景: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和壟斷組織的產生,主要資本主義大國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
②確立:它們競相奉行殖民擴張、建立龐大帝國的帝國主義政策,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亞洲諸國很快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被瓜分殆盡。
(2)主要原因:帝國主義各國矛盾的加劇。
①根源:帝國主義各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導致它們的實力對比發生重大變化。
②表現
主要矛盾 表現
英德矛盾 后起而強大的德國把英國視為“日益衰落的國家”,開始尋求在歐洲乃至世界的領導地位
法德矛盾 因阿爾薩斯—洛林等領土爭端積怨已久,對北非殖民地的爭奪劍拔弩張
德俄矛盾 因不斷的貿易摩擦而關系惡化
奧匈帝國與俄國矛盾 集中在巴爾干半島,使這里成了歐洲“火藥桶”
(3)具體原因:20世紀初,歐洲形成兩大敵對的軍事集團
①原因: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各國都在尋求同盟者。
②表現: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組成“同盟國”,英國、法國、俄國組成“協約國”。
③影響:兩大軍事集團競相擴軍備戰,制定戰爭計劃等,國際局勢日益緊張。
(4)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①狀況: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在薩拉熱窩被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槍殺。
②影響:兩大集團利用這一突發事件,推波助瀾,導致國際局勢迅速惡化。
2.大戰的爆發:1914年7月28日,德國支持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此后,德、俄、法、英相繼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3.大戰的性質:這場戰爭是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的帝國主義之戰。
【典型例題】
1.下表反映了191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生產占世界工業生產的比重情況。據此可知當時( )
國家 英國 法國 德國 美國 其它國家
比重 13.4% 4.6% 14.5% 37.7% 29.8%
A.英國喪失世界貿易優勢 B.德國確立了歐洲霸主地位
C.美國的工業化水平最高 D.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
【知識梳理】
第一次世界大戰
1.歐洲的三條戰線
(1)西線:英法軍隊與德軍對陣,是決定性戰場。
(2)東線;德奧聯軍與俄軍在廝殺。
(3)南線:奧軍與俄軍及塞爾維亞軍隊在爭斗。
2.特點:是雙方綜合國力的較量,戰線長,陷入陣地戰、消耗戰和持久戰。
3.戰況
時間 主要事件
1914年 德軍進攻法國,9月,雙方以150多萬兵力在馬恩河激戰,德軍失敗,標志其“速決戰”破產
日本對德國宣戰,占領了德國在中國山東半島的租借地
1915年—1916年 戰爭處于膠著狀態。德奧軍隊在東線和南線取勝,但未能擺脫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
1916年 西線相繼發生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雙方傷亡慘重
英德在日德蘭海域進行海戰,德國未能突破英國的海上封鎖
1917年 美國和中國參加協約國一方作戰,俄國在十月革命勝利后于1918年退出了戰爭
1918年 11月11日,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結束
【典型例題】
2.在馬恩河戰役中,戰爭雙方投入150多萬人、6000多門大炮,在200余千米長的戰線上展開激戰,但德國未能實現“速戰速決”的既定方針。這不能表明( )
A.雙方轉入曠日持久的陣地戰之中 B.實際上宣告了“施里芬計劃”的破產
C.標志著德國在戰略上遭到重大失敗 D.使德國的失敗成為定局
3.1917年4月以后,美洲的巴西、古巴、巴拿馬、危地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哥斯達黎加、玻利維亞、秘魯等國紛紛對德宣戰或斷交。對此解釋恰當的是( )
A.俄國發生十月革命退出世界大戰 B.國際力量對比不利于同盟國
C.美國開始向協約國出口戰略物資 D.世界大戰的中心轉移到美洲
【知識梳理】
一戰后的國際秩序
1.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1)建立方式:戰爭結束后,戰勝國召開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締結了以《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為代表的一系列國際條約。
(2)主要內容
①德國及其盟國承擔戰爭罪責,戰敗國向戰勝國割地賠款,裁減軍備,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瓜分。
②承認波蘭復國,承認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國家獨立。
③限制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的海軍軍備。
④中國收回山東主權,但日本保留了諸多特權。
⑤列強同意將“門戶開放”“機會均等”作為侵略中國的共同原則。
2.國際聯盟的建立
(1)建立: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
(2)地位:是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戰后國際政治秩序
(3)性質與宗旨:國聯是第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世界性國際組織,成立的宗旨是促進國際合作和實現世界和平與安全。
(4)局限:國聯在制裁侵略、保衛世界和平方面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①國聯形成決議的“全體一致”原則,使其失去了對侵略行為采取任何有效行動的可能性。
②英、法則將國聯作為維護自己既得利益,操縱國際事務的工具(實質)。
【典型例題】
4.1919年,美國總統威爾遜參加巴黎和會,參與制定了《凡爾賽和約》。但是,此和約卻沒有得到國會參眾兩院的批準,結果美國沒有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據此可知美國( )
A.行政權高于立法權 B.總統由國會選舉產生
C.國會權力至高無上 D.總統權力受國會制約
5.美國主導的華盛頓會議簽訂了《四國條約》、《五國條約》和《九國公約》,這些條約的共同之處在于( )
A.既維護了美國利益又抑制了日本的勢力 B.日本在一戰期間取得的優勢徹底喪失
C.都是通過參會各國平等協商達成的結果 D.反映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共同宰割中國
6.有學者認為,正是由于英德之間的軍備競賽促使了一戰的爆發,因此制止戰爭必須要裁軍,特別是進攻性的海軍,但是華盛頓會議上的努力并沒有消除競爭。華盛頓會議在這方面“并沒有消除競爭”主要表現為( )
A.規定德國不得擁有潛水艇但允許德海軍擁有輕型戰艇
B.沒有明確規定美英日法意五國航空母艦的總噸位限額
C.對巡洋艦、潛水艇等艦只的規模和數量末做任何限制
D.美英繼續在靠近日本水域擁有有效的作戰基地的權利
【知識梳理】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1.第一次世界大戰削弱了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力量,動搖了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
2.美國的參戰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始改變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
3.這場空前慘烈的戰爭改變了人們的觀念,反對戰爭、要求和平的運動日益高漲。
【典型例題】
7.歐洲列強的一個集團同另一個集團血戰到底的慘狀損壞了白人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認為幾乎是天命注定的統治有色人種的人了。這主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
A.使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戰 B.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意識的覺醒
C.使歐洲現存的社會制度遭到懷疑與否定 D.造成巨大破壞給人們留下了心靈創傷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題干反映的是工業生產比重,而非貿易比重,故A項錯誤;1913年德國未確立歐洲霸主地位,英法實力依然強勁,故B項錯誤;題干提及的是工業生產比重,不是工業化水平的比較,故C項錯誤;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列強實力發生巨變,英法雖有發展,但被美德趕超,故D項正確。
2.答案:D
解析:馬恩河戰役發生在大戰的初期階段,德國的失敗此時還未成定局。故選D項。
3.答案:B
解析:俄國十月革命爆發于1917年11月(俄歷10月),這顯然與材料給定的時間點不符,故A項錯誤;在這一時期,隨著歐洲戰場愈發朝向有利于協約國一方發展,國際力量對比出現不利于同盟國的變化,這就促使更多的未參戰國或中立國紛紛加入到協約國陣營一邊,故B項正確;美國僅僅在一戰行將結束之時為攫取戰后世界領導權才加入協約國陣營作戰,美國在整個戰爭期間始終在向協約國源源不斷地出口戰略物資以大發戰爭橫財,故C項錯誤;一戰的主戰場始終在歐洲,故D項錯誤。
4答案:D
解析:美國實行的是三權分立體制,行政權并不高于立法權,故A錯誤;材料只能表明總統的權力受到國會制約,沒有材料印證總統是由國會選舉產生,而且美國的總統并不是由國會選舉產生的,故B錯誤;材料只是說明美國總統權力受到國會的制約,材料無法表明國會權力至高無上,故C錯誤;根據“美國總統威爾遜參加巴黎和會,參與制定了《凡爾賽和約》。但是,此和約卻沒有得到國會參眾兩院的批準”可知,總統的權力受到國會的制約,故D正確。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題干中“歐洲列強的一個集團同另一個集團血戰到底的慘狀損壞了白人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認為幾乎是天命注定的統治有色人種的人了”說明一戰促進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意識的覺醒,故B項正確,其他各項不符合題意,排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宕昌县| 中牟县| 安平县| 尼木县| 绥江县| 洪泽县| 建始县| 广宗县| 枣强县| 潼关县| 吉木萨尔县| 丹江口市| 丹巴县| 岑溪市| 土默特右旗| 祁东县| 德州市| 铁岭县| 铜川市| 新兴县| 黔东| 宁海县| 聊城市| 大荔县| 佛学| 新余市| 吴忠市| 东辽县| 木兰县| 湘阴县| 长宁区| 庆安县| 汉沽区| 藁城市| 清涧县| 凌源市| 古蔺县| 吴忠市| 二连浩特市| 沾益县| 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