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41730010198100《追求智慧的學問》教學設計 課題 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一課第一框 《追求智慧的學問》 授課類型 新授課 學時數:1學時 課標要求 比較哲學思維與日常思維的異同;理解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闡明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教材分析 《追求智慧的學問》是部編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一課第一框的內容。本框內容主要講了以下內容:哲學的含義、產生、起源、作用;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哲學與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關系和哲學與時代精神的關系。層層遞進,既闡釋了哲學是如何形成的,又揭示了哲學對于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政治認同: 科學精神:理解哲學思維和日常思維的異同,把握哲學和具體科學的聯系和區別,樹立哲學思維;積極引導學生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公共參與:正確理解哲學的含義和作用,在正確的哲學指導下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學重點 哲學的起源、內涵和作用 教學難點 哲學與日常思維的異同 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 哲學與具體科學知識的差異的關系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視頻、圖片、文本 教法設計 合作探究法;專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當小孩子難以抑制內心的迷茫和惶恐,急匆匆問爸爸媽媽“人為什么活著”的時候,他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別胡思亂想。”我們不斷追問“人為什么活著?人生的意義是什么?宇宙的本質是什么?”的時候,絕大多數人不會覺得我們是愛思考的聰明人,只會覺得“你這個人好怪”。 可是對不起,這個世界上的怪人還不止我一個。歷史上,有很多聰明人也思考著上述“怪問題”,而且想得要比我們深刻得多。 他們就是哲學家。 學哲學有什么好處呢? 有時我們會問:“人為什么活著?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人終有一死,我該做點什么才對得起這唯一的一生,才算沒有白活過?”這些問題很重要,是決定人的一生該怎么活的大問題。我可不可以不聽從長輩和課本的灌輸,自己來尋找問題的答案呢? 可以,哲學就是來干這件事的。 我們這本書,就要把“追問人生意義”當作最大的目標。歡迎進入哲學的世界。 邊聽邊思 引導學生認識哲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引起學生對哲學的興趣和好奇心。 議題一 學的起源 活動:觀看材料,回答問題 亞里士多德認為,哲學是“尋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 黑格爾認為,哲學以絕對精神為對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 馬克思認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思考:哲學是什么?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樣的關系?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了解哲學的起源、內涵和作用 教師總結:哲學何以值得我們學習呢?或者說,我們為什么要學習哲學呢?這跟哲學本身的魅力相關。哲學帶來不確定性,對未來的探索渴望,它激發我們的好奇心,讓我們不斷地提出質疑或詰問。 可以說,哲學起源于所有人自然而然的驚異。當你對世界充滿好奇,可能你不懂哲學,但實際上你已經進入到了哲學。當我們追尋真善美的本質,當我們遭遇到人生的問題或生存的困境,我們就成為了哲學家。 邊聽邊悟 明確我們為什么要學習哲學。 議題二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活動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世界有沒有一個開端? 宇宙有沒有一個邊界? 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還有那至今令人類百思不得其解的時間之謎:在這些亙古謎團之外,還有一些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們能不能提出“世界”是什么一這個問題?人的感覺是否可靠?語言能不能傳達思想?我們能否認識他人的心靈? 活動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你站在天橋上,看到有一臺剎車損壞的電車。在軌道前方,有五個正在工作的人,他們不知道電車向他們沖來。一個體重很重的路人,正站在你身邊,你發現他的巨大體形與重量,正好可以擋住電車,讓電車出軌,不至于撞上那五個工人。你是否應該動手,把這個很胖的路人從天橋上推落,以拯救另外五個工人,還是應該坐視電車撞上那五個工人? 思考:為什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處事方法?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 明確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理解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教師總結: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始終堅持正確世界觀和方法論,有助于我們從紛繁復雜的事物表象中把準事物的本質。 邊聽邊感 明確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意義。 議題三 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活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假設有一個科學界,哲學家和科學家坐在一起在聊天,他們看到眼前的馬路上有一輛汽車在奔馳。 在科學家眼里,這時候通過觀察汽車的運動時間和距離,很快地估算出了汽車的前進速度。在科學家的眼里,主要研究的元素會是汽車速度,加速度,而牛頓運動定律可以量化這些概念,這是科學家們研究的基礎理念。 但是在哲學家眼里,他看到的就完全不同了,他會想,牛頓定律描述了汽車運動的合理性,那這個定律的本質是什么呢?對人們來說,我們觀察到的汽車運動只是表象,科學家只是喜歡在這個表象的基礎上抽象出某種理論,從而就建立了所謂的知識體系科學定律,比如牛頓運動定律,這個定律來自于一個客觀的表象,是為了描述這一類的運動方式。 思考:哲學和科學有什么聯系呢? 閱讀材料 回答問題 了解哲學和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關系。 教師總結: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哲學反過來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邊聽邊思 闡釋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課堂小結 莫泊桑說,“普通人一般極少去想那些有關人生價值以及和世界有關的問題,只有當死亡來臨或者平靜的生活出現重大變故時,麻木的內心世界才會受到哲學的觸動,但那時往往已經為時過晚。”哲學是什么呢?哲學是建立在內心的無畏和深刻的懷疑精神。哲學是對思考的體驗,是對思考的思考。哲學是一門熱愛智慧,追求智慧的學問,它致力于從總體上把握人與世界的關系。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起源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對宇宙人生的追問和思考。 邊聽邊悟 總結知識 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