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綜合實踐與科學整合活動——我們來養蠶第一階段:準備第一階段:飼養第一階段:展示養蠶前我們要準備些什么?1、什么樣的盒子適合養蠶?2、蠶吃什么?3、認識蠶卵酸奶盒、小藥盒適合養5條左右的蠶餐盒10-20條大紙盒20-50條注意事項:1、有透明蓋子的盒子方便觀察。2、沒有異味。3、一定要蓋好蓋子,防止水份蒸發。4、蓋子上面扎幾個小孔。蠶寶寶喜歡吃什么?蠶寶寶最喜歡吃新鮮的桑葉桑葉1、植物園的桑樹葉會不定時打藥所以不能用!2、菜市場的菜也會有農藥殘留,一定要洗干凈、涼干再喂蠶。3、如果買到帶農藥的菜,即使用清水洗也會把蠶毒死,可以用一兩條蠶試吃,如果沒有死亡,兩小時后再喂其它的蠶。觀察蠶卵形狀:大小:顏色:橢圓形、中間凹0.5-1毫米灰色、褐色、黑色(剛產的卵是淡黃色)科學書P22蟻蠶是什么樣子的?大小?顏色?如何測量?你在觀察它們時心情怎樣?給蠶寶寶記日記第二課:迎接新生命觀察蟻蠶蠶寶寶出生后,我們應觀察哪些方面呢?1、外形變化2、吃食3、眠起4、蛻皮的過程蠶寶寶每隔七天就要眠一次,不吃不喝也不動,經過眠之后,就會開始蛻皮,每蛻皮一次的蠶就多了一齡,要蛻四次皮就到了五齡蠶。為什么會蛻皮呢?蠶寶寶的外皮是由幾丁質構成的,無法隨著蠶的長大而變大,所以每一眠就會蛻皮換件新衣。1、蠶寶寶用腹足抓住眠的場所,抬起身體的前半部分靜止不動3、經一日左右,蠶體開始蠕動收縮,并從頭部的后面的裂口中爬出來4、蛻下來的皮是米黃色的、薄薄的,皺縮成團。5、蛻皮以后一段時間內,蠶一動不動,直到皮膚硬化以后才開始吃桑葉。科學第二課觀察蠶的外形和行為(科學P25)解決問題:1.蠶寶寶要呼吸嗎?他用什么來呼吸呢?蠶的身體側面有兩排小黑點,那是它的呼吸器官,叫做氣孔。2.蠶寶寶會生病嗎?怎么治?會。隔離生病的蠶,用最好的桑葉喂它。3.蠶寶寶住在哪里?蠶寶寶怕冷,溫度保持在20-30攝氏度最好,還要保持一定的濕度。4、蠶體是長圓筒形,由頭、胸、腹三個明顯體段構成,青白色。頭胸部腹部胸足腹足腹部:數一數蠶身上有幾個環節?由10個環節組成,第3到6節各節各生有一對腹足。腹足為蠶的運動器官,使身體前行。第10節有一對尾足,可用來夾持物體。共5對足,第8節背后面生有一個尖形肉質突起,稱尾角。尾角氣門腹足尾足蠶的腹足及其鉤爪閱讀教材P26相關內容猜想1、為什么蠶開始不怎么吃葉子了,身體也發黃發亮了?蠶準備吐絲了!!2.蠶吐絲前,蠶農應該做些什么準備呢?蠶吐絲前,應該為它搭個小架子,或用紙做些小格子,以便它在那里結繭。吐絲前準備吐絲結繭了。。。癥狀如下:身體變黃變透明皮膚緊繃、縮短不愛吃桑葉了排出的糞便由硬變軟,由墨綠色變成葉綠色蠶體頭胸部昂起,口吐絲縷,左右上下擺動尋找營繭場所以S型及8字型的方式吐絲。 將五齡蠶移入紙做成的方格中時,蠶就開吐絲,大約經兩晝夜就完成了。一只蠶所吐的絲,其長度可達1000至1500米。1、開始吐絲的五齡蠶。2、吐絲中的蠶寶寶,最初在方格的周圍吐絲,以固定繭的位置。3、蠶寶寶以八字形吐絲,已略具雛形的蠶繭。4、成形的蠶繭。吐絲前,食欲下降,軀體發黃發亮,變透明。吐絲時,身體運動,頭來回晃動。吐絲后,蠶身體變小,潛伏在內。蠶用腹足抓住眠的場所,抬起身體的前半部分靜止不動。蠶花較多時間尋找適合做繭的地方。科學書P26練習冊P16目標檢測填空:1、蠶生長過程中,(體長)、顏色、(吃食情況)、排便、活動等方面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2、蠶生長到一定的階段,會長出新皮,換下舊皮,這叫(蛻皮);3、蠶的外形是(長圓筒)形,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用(口器)吃桑葉,用(腹足)爬行,用(氣門)呼吸;4、當蠶身體發黃發亮、不吃食時,它將(吐絲)。好白的蠶繭啊漂亮的黃色蠶繭哦哦,竟然有橙色的呀天哪,還有粉色的呢!蠶蛾中國養蠶的歷史1.夏代以前人們就開始養蠶了。2.秦漢以來對野蠶仍繼續采集利用。3.魏晉南北朝時選種技術有很大進步。4.宋代養蠶事業趨于完善。5.明代對蠶種選擇和品種改良都很重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