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走近老游戲一.課題產生的背景.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玩不僅可以愉悅身心,還可以鍛煉身體、開發智力、懂得友誼。現在社會發展了,科技進步了,可我卻發現孩子們不會玩了。課間學生們不是坐在教室里看書,就是在樓道里追跑打鬧,跳皮筋、丟沙包、老鷹捉小雞一些優秀的老游戲在孩子的世界中消失了,我認為有必要讓老游戲回歸兒童生活,從而彌補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不足,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因此,設計開展本次綜合實踐活動《走進老游戲》。 二.活動目標:認知目標:學生通過自主調查,了解老游戲,認識運動的重要性。學會老游戲,梳理老游戲的玩法,能把它介紹給別人。技能目標:通過引導學生開展這個實踐活動,學習制定活動計劃,提高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勇于創新的精神。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父母童年的快樂,激發學生喜歡老游戲、熱愛生活的情感。三.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老游戲的調查、探索、研究及創新活動。教學難點:收集整理老游戲的規則。改編創新老游戲。四.整體思路1.走近老游戲,了解老游戲。2.走進老游戲,學玩老游戲。3.分析老游戲,發現問題,及時調整。4。改編老游戲,豐富新游戲。五.活動過程:(一).準備階段:1.激趣導入:師:表演老游戲“玩沙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老師生活的年代,雖然沒有電腦沒有游戲機,但我們也非常快樂,因為我們有許許多多好玩的游戲,你們愿意走進老游戲,去體驗我們童年的快樂嗎?(引出課題)1.吹肥皂泡懷舊玩法:把媽媽洗衣用的肥皂頭用水化開,濃濃的,用小瓶裝著,用細鐵絲做個小圈,或用細竹桿或蘆葦桿蘸著肥皂水吹泡泡,最喜歡站在樓上或高高的地方吹,比著看誰吹得大,肥皂泡在太陽下反射出童年的顏色,五光十色。運動性:嘟著小嘴,可鍛煉臉部肌肉。可操作性:世世代代小朋友都可以玩2.彈玻璃珠懷舊玩法:玩者多為男孩。在地上摁1~5個小洞,然后從起點將玻璃球滾向指定洞內,以最先完成規定洞數者贏。彈球有不同材質,最高檔的是玻璃的,中間有彩色圖案,低檔的是鐵的,最低檔的是泥巴搓的,玩法基本雷同。高手玩家的準頭很好,能手拿玻璃球幾米之外擊中地下的另一只玻璃球,甚至可以十米外一球進洞。運動性:玩游戲時都是在地上,或蹲或跪或趴,可以鍛煉匍匐前進的技能,還可鍛煉眼力和毅力。4.斗雞懷舊玩法:不需要任何運動器具,把一條腿抬起來,放到另一條大腿上,用手抱著抬起的腳,單腿在地上蹦。玩的時候大家都用抬起的那條腿膝蓋來攻擊別人,可以進行單挑獨斗,也可以進行集體項目,以腳落地為輸。運動性:鍛煉腿力和培養集體意識,而且規則明確、競技性強,更因為具有安全性而得到了極大推廣。可操作性:男孩子都喜歡。6.滾鐵環懷舊玩法:用鐵絲做一個圈,然后再做一個長柄的鐵鉤子,推著這個鐵絲圈滾著走。鐵鉤子也可以換成一根竹棍或別的,只要能推著鐵圈滾就行。大家排在操場上,看誰滾得快滾得遠。運動性:能鍛煉平衡力,還要跑或快走。可操作性:玩具制作簡單,場地只要是平地就行。7.挑棍懷舊玩法:收集一大把小棒,洗干凈。玩的時候要席地而坐,把手中的小棍在一定高度上撒下,然后一根一根取出,抽取的時候只能拿一根,碰到別的棍兒算輸,輪到對方抽。抽出的歸自己,最后看誰的棍多誰就贏。運動性:這項靜態游戲對智力開發有益,可訓練孩子的眼力、觀察力、判斷力、細心和耐心,或許還能啟蒙他們的結構力學知識。9.摸瞎子懷舊玩法:在一個限定的空間,如教室、家里或地上畫個圈,用紅領巾把一個人雙眼蒙上,去捉其他人,被捉住的人就要當"瞎子"。運動性:全身運動。當"瞎子"的人,還要充分用耳朵來判斷,練習聽力以及在黑暗中的行動能力。自古就有人玩。可操作性:不受場地、人數限制,世世代代都能玩。10.木頭人懷舊玩法:限制在一個空間內,比畫個大圓圈,或在教室里,一個人追,其他人跑,就在快被追到的緊急關頭,馬上喊出"木頭",然后就變成了"木頭人"靜止不動,必須有其他被追者摸一下,"木頭人"才被解救恢復自由。如果被人追到,來不及喊"木頭",那就換你追其他人了。運動性:跑步,玩伴之間需要互相幫助,互相解救。可操作性:單純跑步太枯燥,玩"木頭人"跑步那就有趣多了,而且不受場地限制。12.扔沙包懷舊玩法:找幾塊小碎布,縫成小口袋,中間裝上細沙再封口,就是沙包了。玩的時候人越多越好,分成兩組,一組站中間,一組分成兩隊分別站兩邊,朝中間這組人身上扔沙包。中間的人若被沙包打中算“死”,直到同伴能用手抓住“打手”扔過來的沙包,一個沙包換一條“人命”,下場者才能夠“起死回生”。有點像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間的耍心眼,斗智斗勇。運動性:玩耍者需要眼疾手快,而且身體敏捷,能躲能跳,還要跑得快。“可操作性:沙包取材容易,制作簡單,被沙包打著也不疼,三人以上就可以玩,玩的人越多越好,男女不限。場地也不受限,公園廣場、小區空地、學校操場、草地都可以。13.陀螺懷舊玩法:選一根粗細適中的木棍,把木棍截成8~10厘米長,用刀把木棍一段削成錐形,整個錐體要對稱、光滑,陀螺就做成了。再用布繩做一條鞭子,用布繩纏繞陀螺,突然拉動,陀螺就在地上飛速轉動,為了保持陀螺繼續轉動,要不斷用鞭子抽打。大伙一起玩時,各自把自己的陀螺拿出來,兩人一組用自己的陀螺碰撞對方的陀螺,撞倒為失敗。14.抓石子兒 懷舊玩法:到河邊挑選指頭大小的石子兒--白色晶瑩剔透的那種最好,5粒,[也可做成小的沙包]大小相當,誰有這么一副石子兒,夠叫小伙伴們羨慕的。如果沒有的話,就用瓦片蘸水來磨。那時候真有閑功夫啊,居然能把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的碎瓦片兒磨成齊齊整整的圓形。兩人席地而坐,玩時拋起一個石子,按規定抓取地上剩下的,先一次一個,再一次兩個......運動性:體力消耗不大,但眼神和脖子要隨石子的拋上落下而動,腦子反應和手掌活動都要十分靈敏。最好選塊較光滑的地面,手指不至于磨出老繭。而且打磨石子時,還能鍛煉"鐵杵磨成針"的耐性。15.跳房子懷舊玩法:地上畫著很多方格,有12格、6格等,然后用算盤珠兒串成一圈,算是跳房子的用具。將算盤珠兒扔在"房子"里,單腳站立,站進房子,單腳將算盤珠按順序踢進指定格子。運動性:跳房子的游戲可以訓練眼、手、腳、軀體的平衡能力及下肢的肌肉力量,如果左右腿交替運動,效果更好。可操作度:必須在水泥地面上玩,用粉筆畫"房子"。不過,現在的學校走廊、小區的水泥馬路上能讓孩子們用粉筆畫"房子"嗎?16.跳皮筋 懷舊玩法:那時候翻看女孩子的書包,總能從里面拎出由無數根橡皮筋結成的一根長長的皮筋來,而跳皮筋的花樣也是一套套的,一般還都配著童謠,比如"小皮球,小小來,馬蓮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兒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女孩們三五成群地蹦著跳著,在一根充滿韌性和彈性的繩子上變換著無窮的花樣。老鷹捉小雞跳繩東南西北打雪仗猜繩子手影過家家紙飛機:(飛之前,一定要對著飛機哈口氣)自制手槍你想了解哪些關于老游戲的問題?(還有那些老游戲?怎么玩?老游戲的玩具從何而來?老游戲的種類?玩老游戲的好處?為何現在人不玩老游戲了?-------)2.確定子課題、自愿分組、制定活動方案:老游戲知多少。(游戲組)玩具的話題。(玩具組)老游戲的好處。(調查組)老游戲消失的原因。(時代組)(二)實踐階段實踐階段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中心環節,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走向社會,實施和完善小組的計劃。(三)匯報階段:1.介紹老游戲2.玩老游戲3.老游戲的好處4.新游戲與老游戲的區別5.改編老游戲教師總結:優秀的游戲是一種文化是一種智慧,它記載著歷史的發展、歲月的變遷。別讓老游戲消失在歷史的舞臺,失去它的光彩,就讓我們手拉起手一起來做老游戲的傳遞者吧,把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現代的玩具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