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政治:3.7.2 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教案(人教版必修1)一、教案背景:1、面向學生:高一學生2、學科:思想政治3、教材:人教版4、課時:一課時5、課前準備:學生搜集我國資源分布情況及利用率二、教學課題:通過本課的學習,幫助學生理解當前我國收入分配是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的,從而更好的感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幫助學生準確認識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相對的公平,即他承認適度的差距,而且這種差距能使經濟具有活力和效率。同時,培養學生對不同觀點的分辨能力,增強理論思維能力。三、教材分析:1、教學內容:本課題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三單元第七課的第2個框題。2、內容分析:本框主要講述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以及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本框分兩個目,第一目“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的重心是幫助學生理解當前我國收入分配是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的。第二目“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介紹效率的含義和正確認識效率與公平的關系,重點和難點在于理解我國為處理好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鼓勵勞動者積極投入生產活動,創造更多社會財富。收入分配差距與社會公平是我國目前面臨的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要讓學生感受到處理好效率與公平關系的重要意義,提高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的實踐能力。因而結合教材與現實,提高學生正視現實、理解現實和分析現實的能力,是實現本課知識升華的關鍵點。3、學情分析:剛步入高中的學生,對學習《經濟生活》中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的收入問題、社會公平問題充滿好奇與興趣,但是由于學生本身生活閱歷與視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確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怎樣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收入分配如何實現社會公平”等問題是有難度的。所以如何深入淺出地創設情境,啟動學生的思考與學習探究。4、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①、識記:效率的含義、公平的含義、效率與公平的辨證關系。②、 理解: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義;實現公平的收入分配的舉措。(2)、能力目標①、培養學生辨證的認識和對待生活中面臨的各種矛盾,如公平、效率的矛盾,使學生學會運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問題②、培養學生正確認識現實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③、對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議的實踐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現階段的收入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積極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證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具有優越性,并能樹立效率意識,培養公平精神。5、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效率與公平的含義、如何實現收入分配公平、教學難點:如何實現收入分配公平、在收入分配中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6、教學準備:學生搜集我國資源分布情況及利用率7、教學方法:探究法、誘導法、講授法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材料: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發布的2010年《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4聚焦民生》顯示,2010年,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比為3.23:1,成為世界上城鄉收入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中西部城鄉收入差距4:1以上,而據2005年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國家的城鄉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1,而發達國家一般為1.5:1左右。探究問題:(1)你如何看待我國的城鄉收入差距的問題?(2)你為縮小收入差距可以提出哪些建議?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材料反映了當前我國在收入分配領域中存在的某種不公現象。這也就是今天我們要共同探討的話題——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二)授課過程:視頻《三個和尚兒歌》探究問題:(1)人力投入越來越大,為什么產出越來越少?(2)假如你是方丈,為改變這一局面你會用什么措施來調動大家挑水的積極性?(學生活動)教師點評:分配的公平會影響效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今天的課我們將圍繞公平的收入分配解決三個疑問:什么是公平的收入分配?實現公平的收入分配有何意義?如何才能實現公平的收入分配?1、收入分配的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義。總結學生結論: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相對的公平(2)分配公平的意義(學生歸納)促進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利益關系,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有利于社會和諧進步。教師:其實,收入分配的公平說說容易,做起來是很難的,它需要有制度和政策上的保證。(3)如何實現社會公平?學生閱讀總結并提出措施。第一、堅持和完善基本分配制度。教師評析:按勞分配體現公平,按生產要素分配體現效率。A.按勞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經濟范圍內,這種分配方式既體現了效率,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又體現了公平,即實行同工同酬。B.按生產要素分配既體現了效率,即根據勞動者的質量、作用和貢獻獲得相應的收人;也體現公平,各種生產要素都可以根據其對生產的貢獻獲得收人。第二、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材料: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今天通過了關于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將個稅起征點由二審稿的3000元提高到3500元。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重新公布的《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工資、薪金所得以為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個人所得稅法》將現行的9級超額累進稅率調整為7級,第一級稅率為3%。第三、再分配注重公平教師:政府可以通過稅收調節、整頓分配秩序實現公平分配。2、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問題:講效率就不能講公平?效率和公平什么關系?效率:談談我國水資源分布情況及利用率(2)效率與公平的關系第一、兩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基礎,公平是效率的保證。第二、兩者又存在著矛盾。(3)如何處理兩者的關系學生閱讀:P62最后一段。五、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組織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談談自己對當前分配制度中堅持的效率優先和公平原則的認識,從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例題:(2011江蘇)10.圖2表示效率與收入差距的關系,橫軸x代表收入差距,縱軸 y代表效率,原點O表示決定的平均主義和絕對的低效率。曲線表示效率隨著收入差距的擴大二變化的情況。該圖表明:D①在x1之前,效率與收入差距成反方向變化②收入差距擴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會降低③收入差距擴大具有激勵作用,效率將會提高④將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內有助于保持較高的效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六、板書設計(一)收入分配的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義2、分配公平的意義3、如何實現社會公平(二)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1、效率與公平的辯證關系2、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七、教學反思本節內容是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內容,學生對相關內容有一定的認識和見解。在教學中,教師可提出一些中心論題,讓學生展開討論,然后由教師作答對立:存在矛盾公平效率統一:一致性效率收入差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