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山水畫的意境李可染中國山水畫主要以描繪自然山川及人文景觀為表現對象,但絕不是像西方油畫那樣對景物的逼真、寫實的光、影、形的再現,而是強調藝術家對大自然的想象活動,進行“致情”和“意境”的創造,形成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在這種情景交融的畫面中,表現出一種十分鮮明的、可給人以啟示和想象的自然景觀,同時又包含著一種耐人尋味的意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學習目標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間的關系,理解作者的觀點。2.梳理文章的論述思路,分析作者所舉實例,體會實例與作者觀點的關系。3.借鑒文中的理論方法,學習鑒賞文學作品和山水畫作。4.拓展閱讀,質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看法。作者名片中國近代杰出的畫家、詩人,畫家齊白石的弟子。72歲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晚年用筆趨于老辣。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代表畫作】《漓江勝境圖》《萬山紅遍》《井岡山》等。代表畫集有《李可染水墨寫生畫集》《李可染中國畫集》《李可染畫?!返?。李可染(1907—1989),江蘇徐州人。詞語解釋渲染 惆悵強壯 勉強 倔強xuànchàngqiángqiǎngjiàng真zhì( ) fù( )予chóng( )高 鬼suì( )摯賦崇祟詞語解釋惆悵:傷感,失意。真摯:真誠懇切(多指感情)。渲染:(1)畫國畫時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畫面以加強藝術效果。(2)比喻夸大的形容。詞語解釋朝朝暮暮:意思是指每天的早晨和黃昏,比喻從早到晚,天天如此。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樣,一晃就消逝。賦予:意指給予,交給,寄托(重大任務、使命等)。層次劃分第一部分(1~4)說明什么是山水畫的意境。第二部分(5~8)論述意境的產生必須身臨其境,長期觀察。第三部分(9、10)論述山水畫是意境和意匠緊密結合的產物。1.什么是意境?理解文意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書中講到,“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藝術的靈魂,是客觀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鑄,經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從而表達出的藝術的境界、詩的境界,就叫意境?!?理解文意2.作者是怎樣闡釋“意境”的概念的?作者通過列舉山水畫和“地理、自然環境的說明和圖解”的區別,闡釋山水畫的意境。 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理解文意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意境的營造需要畫家身臨其境,對客觀對象長期觀察。1.第①段有什么作用?品讀語句【合作交流】開篇點明作者的美學觀點,揭示中心論點: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2.山水畫和地理、自然環境的說明和圖解有什么區別?品讀語句【合作交流】山水畫不是地理、自然環境的說明和圖解,它包括自然地理的準確性,但更重要的還是表現人對自然的思想感悟,見景生情,景與情要結合。3. 列舉李白的詩有什么作用?品讀語句【合作交流】充分有力地論證了古詩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4.為什么說“毛主席的詩句,意境是很深的”?品讀語句【合作交流】毛主席的詞《十六字令三首》做到了情景交融,有意境。《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寫景,每一字又都是說山,但每一首、每一字都充分表達了人的思想感情。5. 第⑤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結構上有什么作用?品讀語句【合作交流】第⑤段運用設問,點明意境的獲得所需的條件。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6.第⑥段是如何論述意境的產生“與對客觀事物認識的深度有關”的?品讀語句【合作交流】首先提出觀點“意境的產生,有賴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產生,又與對客觀事物認識的深度有關”,接著闡明“要深入全面地認識對象,必須身臨其境,長期觀察”;然后列舉齊白石畫蝦的事例,論證這個觀點,最后反面假設得出結論“對客觀對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畫不出好畫”。7.第⑦段強調的主要內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論述的?品讀語句【合作交流】第⑦段強調寫景是為了要寫情。首先提出觀點:寫景是為了要寫情,然后論述中國優秀詩人和畫家無論寫詩還是作畫,都站得高于現實,全面深入觀察、認識現實,最后列舉毛主席《沁園春·雪》開頭幾句詞來證明這個觀點。8.第⑧段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各舉一例分析其作用。品讀語句【合作交流】主要運用了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舉畫家荊浩在太行山上描寫松樹的例子,論述山水畫注重表現長期觀察的結果。對比論證:先從正面列舉荊浩畫松樹的事例,再從反面列舉一位作者出外寫生的事,論述了不能深刻認識對象,就不可能創造意境。引用論證:引用四川人對四川不同地區風景的概述,說明每一處風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9.如何理解“有的畫家,沒有深刻感受,沒有表現自己親身感受的強烈欲望,總是重復別人的,就談不到意境的獨創性”這句話?品讀語句【合作交流】這句話深刻論證了“創造意境要有強烈深刻的情感”。有的畫家創作時不能深刻認識對象,沒有深刻感受,就缺乏意境的獨創性。作畫時的感受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任何人的感受都不能替代自己的感受,不能強拿別人的感受加之于自己的畫上。意境的構成是以意象為基礎的,是在生活中會和感受得以達到情與景匯,意與象通的,這一點不但是創作的依據,同時也是欣賞的依據。生活是藝術不竭的源泉。搜盡奇峰打草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要在生活中積累,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方能有意境表現的內容。10.引用杜甫的兩句話有什么作用?【合作交流】引用杜甫的兩句話,充當道理論據,點明詩人創作不但要有意境還要有意匠,詩文創作構思布局要苦心研究,“語不驚人死不休”,使文章更具說服力。品讀語句11.作者是如何論述意境與意匠的關系的?【合作交流】意境是深入了解對象,要有真摯、強烈的感情;意匠即表現方法、表現手段的設計,首先點明“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畫的兩個關鍵”,然后引用杜甫的詩句強調進行詩文創作,要苦心研究,并點明“詩人、畫家為了把自己的感受傳達給別人,一定要苦心經營意匠,才能找到打動人心的藝術語言”的觀點。品讀語句課文難點1.如何理解課文中所說的“意境”的內涵?【合作交流】作者在文中對“意境”下了一個大致的定義:“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合;寫景就是寫情。”并通過對《送孟浩然之廣陵》《十六字令三首的分析,具體闡釋藝術作品是如何通過寫景,充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從而創造出意境的。在作者看來,意境就是外物的精神實質與藝術家(文學家)思想感情融合,并通過意匠表現出來的一種境界。課文難點文章并未使用“境界”一詞,有的人認為李可染混淆了意境和意象的區別。這確有一定道理。在最初發表此文時,文前的“編者按”中說:“這次講課只是一般談談;…限于時間,未及很好地斟酌、修改、補充,更深入地探討山水畫意境問題,尚有待日后專題研究。”其后,李可染又寫過一篇《談學山水畫》的文章,對“意境”問題有些新的論述:“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藝術的靈魂。是客觀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鑄,經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從而表現出來的藝術境界;詩的境界,就叫做意境?!边@個定義更為準確、完善,對于本文所持的“境界說”也是一個補充,學習課文時可作參考。課文難點2.如何理解“無論寫詩、作畫,都要求站得高于現實,這樣來觀察、認識現實,才可能全面深入”這句話的意思?【合作交流】李可染在《談學山水畫》一文中說:“藝術從生活中來,但它不等同于生活?!囆g來源于生活,是現實生活的反映,但藝術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可以而且應當比實際的生活更高,更典型,更理想。就是說,藝術又要求對生活進行高度集中和概括,要求典型化、理想化,從而創造出比現實更美好、更富有詩意、更理想的藝術境界”這段話可為注腳。課文難點文中用作例證的《沁園春 雪》開頭幾句,視野開闊,氣勢雄渾,所描繪的景物并非純粹的客觀外物,而是經過毛澤東同志高度藝術概括的,其中融會了他的“胸懷和思想的高度境界”,因而,相比一般的自然景物描寫,體現出對事物的更深刻的認識。這篇課文探討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闡明作者的美學觀念:山水畫家要深刻認識對象,注重長期觀察,對所描繪的景物,一定要有強烈、真摯、樸素的感情,抓住其精神實質,意境才能有獨創性,并且要注重意境和意匠相結合。中心意思山水畫的意境概念定義:景與情的結合獲得方法深刻認識對象,產生思想感情寫景時寫情,源于現實超越現實苦心經營意匠結構梳理1. 層層闡述,思路清晰。總結寫法作者開篇點明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第一部分指明山水畫中有意境,古詩和毛澤東的詞中有意境,詩畫有意境就有了靈魂。第二部分論述山水畫家獲得意境要深刻認識對象,要有強烈、真摯的思想感情。第三部分點明畫畫要有意境和意匠及兩者的關系。層層闡述,思路清晰。2.大量引用,說理透徹。總結寫法文章引用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和毛主席的《沁園春·雪》中開頭幾句,有力地證明了詩畫中有意境就有了靈魂。引用“峨眉天下秀,夔門天下險,劍閣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論述每一處風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3. 舉例典型,恰當有力。總結寫法課文中正面列舉了齊白石畫蝦、荊浩畫松的例子,有力地論述了要深入全面地認識對象,必須身臨其境,長期觀察。反面列舉一位作者出外寫生,兩個禮拜就畫了一百多張,這當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認識對象,更不可能創造意境。讀寫活動讀寫遷移:景物描寫根據下面短詩提供的背景或創設的意境,寫一段景物描寫,必須使用兩種以上的修辭手法,50字左右。三月葉子追尋著陽光招展在藍天下讀寫活動【寫法分析】使用兩種以上的修辭手法,注意文中情景季節:春天。【例文】示例一:春天,第一片葉子在陽光的逗引中蘇醒了,藍天下,沐浴著陽光,葉子伸展了;沐浴著陽光,葉子更嫩了;沐浴著陽光,葉子更綠了。示例二:一片片新葉爭先恐后地伸出腦袋打量著這個美麗的春天:藍藍的天空,柔柔的東風,暖暖的陽光。閱讀技法分析舉例論證的作用【參考答案】主要運用了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舉畫家荊浩在太行山上描寫松樹的例子,論述山水畫注重表現長期觀察的結果。對比論證:先從正面列舉荊浩畫松樹的事例,再從反面列舉一位作者出外寫生的事,論述了不能深刻認識對象,就不可能創造意境。引用論證:引用四川人對四川不同地區風景的概述,說明每一處風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典型例題】第⑧段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各舉一例分析其作用。閱讀技法分析舉例論證的作用【技法點睛】先找到該段或該部分的中心句或概括句,再聯系上下文,把握好論據證明的內容。答題模式一般是: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列舉……(概括事例),證明了……(分論點或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